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礼嘉王氏宗祠
释义

宗祠位置

礼嘉王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

宗祠概况

礼嘉桥王氏宗祠(全称礼嘉桥周陈王氏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 ~ 1644),清雍正年间(1723 ~ 1735)增建后进,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旧址上扩大祠堂规模,历时8年建成。

王氏宗祠堂屋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4进。第一进门厅6楹5间,正中为“礼厅”,前檐筑石库门楼,门额嵌砌砖雕楷书“王氏宗祠”4字,两侧楹联“五马家声远,三槐世泽长”。门后悬挂“王文正公祠”横匾。屋后天井中筑2条平行凉棚式穿廊连接到第二进;第二进厅屋名“三槐堂”,6楹5间,前后超檐下均构筑沿廊。前檐下悬挂“三槐堂”横匾,堂内正中塑有先祖王旦全身坐像。屋后天井东西两侧各筑进深3楹,面阔3.5间的碑廊,陈列《先祖像赞》碑、岳飞《题王氏家谱跋》碑、《钱振锽丁丑避难纪念》碑、《周陈王氏修缮宗祠碑记》及《修祠续谱功德》碑等;第三进名“槐荫堂”,6楹5间,前檐翘角下筑沿廊,檐下悬挂“槐荫堂”横匾,堂内自左至右分别塑有中沙礼嘉桥支祖王真一坐像,南渡始迁祖王皋坐像,中沙祖王吾伍坐像;第四进名“槐恩堂”,进深5楹,面宽5间,供奉王氏列祖列宗牌位。另在正屋两边附建有厨房、库房、大仙阁等辅助房。整个宗祠堂屋占地面积21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

宗祠历史

礼嘉周陈王氏宗祠堂号“三槐”,源于其远祖北宋太宗时(976~997)兵部侍郎王祐曾植三株槐树于自家庭院时,他曾预言“我的子孙必有做到三公(汉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宋朝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的”。果然,在宋真宗时,王祐的儿子王旦做了18年宰相,且是功勋卓著与口碑很好的名臣,被封为魏国公。王旦逝世时,宋真宗废朝三日,举国哀悼。至宋仁宗时,皇帝命欧阳修为王旦写了《王文正公神道碑铭》。王旦的曾孙王皋在靖康之难时,力拒金兵,怒斥主降派,随高宗赵构南渡,因扈驾隆祐太后有功,被封为殿帅府太尉,赐居苏州荻扁里(即荻川今苏州吴江)。王皋成为“三沙王氏”南渡始迁祖。王皋有3子,长子易,居昆山沙头,为东沙祖;次子铎,字吾伍,仍居荻川,为中沙祖;三子胤,迁无锡沙头,为西沙祖。中沙支至第八世贵四公,字秀岩,元至元年间(1264 ~ 1294)迁居宜兴。至元末明初,其曾孙王真一,举家定居于阳湖礼嘉桥周陈里(今周陈桥)。故周陈王氏为中沙王氏分支,宗祠全称应谓“中沙礼嘉桥周陈王氏宗祠”,王真一是其始迁之祖。

礼嘉桥周陈王氏祠堂,自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以来,未曾规模维修过,屋宇建筑日显破败。为保护祠堂文化遗产,故王氏族人于2006年9月启动宗祠修复工程,历年余,于2007年9月修缮竣工,恢复了祠堂原有明末清初的建筑形制。宗祠的主体建筑上,其高大精致的马头墙(封火墙)景观,凸显徽派建筑的艺术特色,在常州地区祠堂建筑中罕见。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