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埴
释义

人物简介

李埴,约1161~1238年,字季允,一作季永,号悦斋,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李焘第七子。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宁宗庆元三年(1197),除秘书省正字。嘉定四年(1211),除成都府路提刑。六年,为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秘书少监、起居舍人。理宗绍定四年(1231),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嘉熙二年(1238),以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同年卒。御批“难得人才”。著作颇丰,著有《皇宋十朝纲要》25卷存世。另有《悦斋集》,已佚。《宋元学案》卷七一、《宋史翼》卷二五有传。

史籍记载

《宋元学案》·卷七十一·岳麓诸儒学案

(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补定)

文肃李悦斋先生传

李埴,字季允,丹棱人,文简(李焘)第七子也,学者称为悦斋先生。

文简以史学传家,七子俱有文名,而雁湖(李壁)与先生最达。受业于楼迂斋(楼昉,字旸叔,号迂斋)、刘静春,遂从张南轩游。时先生求道甚锐,南轩戒以勿急于求成,自是循序而进。

绍熙庚戌进士,声华籍甚。以召试为馆职,廷对忠谠,累官至知潼川府,改知常德府,以安静为治。当时蜀患未靖,溃卒内讧,先生缮兵训戒,盗不敢犯,卒以自毙。

改知夔州,时与士子讲学,夔人爱之。内召累迁为礼部侍郎。理宗眷倚甚至。将引之参豫,而先生正色立朝,持论侃侃,政府忌之。出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湖北省鄂州市)。

金人犯蕲,黄甫退,朝议将总领所招亲效军、强勇军(两淮归正人、淮西安抚司所招之军命为强勇军)、参商军皆隶制司,而制司又别有帐前一军,其汉口舟师则鄂州守所属也。先生以诸军皆因乌合之众,未训未练,而舟师亦惰于讲习,大为振刷,武昌士气始奋。然先生卒与诸司争曲直不相能(彼此亲善和睦),请罢,诏知遂宁府。

遂宁,故文简(李焘)、文懿(李壁)所治,有遗爱,闻先生至,曰:“吾旧郎君也。”其政不肃而成。蜀事日坏,朝臣亦多不愿往者,乃以先生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漫塘刘文清公(刘宰,字文清,号漫塘)贻之书曰:“制使以世家子帅梓里,人望所属,甚不易副,此政府内惧,为诿以分责,尚谨旃(zhān,之、焉二字的合读,又为“之、焉”之合声)哉。”然先生以安静镇之,蜀中稍治。已而以礼部尚书召还。

淳佑元年(1241),奏请以周、程、张子从祀。又言:“王安石虽罢享,而因循未黜,乞亟进三人者以易之。”诏可。(梓材案:先生以嘉熙二年卒,淳佑在嘉熙之后,当是端平元年,故其次年诏议胡、孙、邵、欧、周、马、苏、张、二程十人从祀孔子庙廷。)

累迁资政殿学士,知眉州。卒,谥文肃。右图是位于丹棱县杨场镇境内九龙山丞相湾的李埴墓。

先生父子兄弟以文章着,眉人比之三苏。后溪刘文公为老泉请赐谥,雁湖助之,故得一字之典曰“文”。或谐先生曰:“吾子即他日之卯君也。”然先生立朝,始终一节,不肯诡随(欺诈虚伪,妄随他人),所以终不登二府者,有得于伊洛之正传,而其所至,皆有吏声,要属有用之才,固不徒以文章,亦非迂谈道学者比也。所着有《李文肃集》。盖元佑有洛、蜀之争,二百年中,其学终莫能合,及后溪(后溪先生刘阁学)与先生兄弟出,鹤山(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继之,遂合其统焉。

时蜀有张福之乱,逐制使,戕总领,剽杀纵横,吏或死或逃,无敢抗者,已残削且及潼(梓潼)。先生疾驰至任,提刑曹叔远方谋死守,见先生至,大喜。亟集义壮,治诸县隍堞,设木阻隔,凡可以坏贼之具,无不集,上下激厉,贼觇知有备,取他道去。先生之兄文懿守遂,亦盛为御贼之计。用是以困贼使自毙,而成都亦以此得安。城西牛头山极险,先生谓叔远曰:“昔者相里贵据此山以攻城,几为所破,今可委此山于城外邪﹖”乃跨山包之,通西溪之渠(西溪位于梓潼县城西北约五里),以达武江,而天险为城中所有,遂恃之无恐。(从蒋氏所藏■底录入。)

附录

曰:“侍郎畴昔(往昔,日前,以前)立朝,稍稍附致,则立致卿相;在鄂渚日,置是非不问,则亦可缓西归,而一节凛然,可谓不媿(愧)出处之义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