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智斌
释义

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传说在“月亮城”西昌成为现实。

在发射场区,有个年轻的工程师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咱们的十堰老乡李智斌。从事航天工作9年来,他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人才奖、岗位成才标兵、个人三等功等十数项荣誉,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着力培养的年轻科技干部。

车城十堰走出的航天人

1975年5月,李智斌出生在我市一个二汽工人家庭。15岁那年,李智斌在电视上看到卫星发射的壮观场面,入了迷。从那时起,他就想成为一名宇航员。

1994年,就读于东风公司六中的李智斌高考成绩全校第一,因分数比国家一类大学录取分数线还高30多分,成为各大名校争抢的对象。当他看到飞行器测试发射专业后,毅然决定读这个专业。大学毕业后,李智斌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西昌航空城。

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大学生,到发射场区稳健成熟的技术尖兵,李智斌怀着满腔热血和忠诚整整走了9年。

熟悉李智斌的战友们都说,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刻苦学习、勤奋敬业的结果。“每天宿舍—食堂—办公室三点一线,这小子是刚毕业即入学!”同事们这样描述李智斌刚参加工作时的生活。

业余时间全用来“啃”技术

搞技术工作,整天面对一堆图纸、资料和书籍,无休止地计算各种数据、指标和参数,枯燥又乏味,而李智斌却乐此不疲。他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啃”专业技术理论,与运载火箭测试发射相关的书籍和前沿信息资料,他几乎全都通读过一遍,并摘抄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000年4月,为了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瞄准科技前沿和信息高端。由于平时的用功努力,加上日夜奋战,李智斌和同事们设计制作的“四轴平台模拟训练系统”,投入实战后效果非常好,一举解决了平台岗位的训练难题。后来,该系统课件获得部委级一等奖。

“人的思维就像一把刀,只有经常磨、经常用才能始终保持锋利。”这是李智斌常说的一句话。

在2000年的一次任务中,李智斌负责的控制系统有很多新操作手上阵,为让这批新人尽快上手,李智斌充分挖掘自己所学,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编写出了2万余字的控制系统讲义,先后进行专题授课约80学时。他在课堂上的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枯燥乏味的科技在他嘴里成为有人情味的东西,使专业技术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2000年,中国的探月计划进入萌芽阶段。作为祖国着力培养的航天科技人员,李智斌深感责任的重大。

在一次常规模拟发射程序时,控制系统电脑出人意料地连续两次死机。进入-5分钟准备的关键阶段,主机再次发生“脑瘫痪”。如果不能有效排除故障,大家数十天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危急时刻,李智斌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和冷静,他迅速向01指挥员报告故障现象,并分析了故障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最后决定改用手动点火方式继续测试。在他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控制系统严格按照预定时间,分秒不差地完成了点火。

2003年,在执行“北斗一号”卫星发射任务中,李智斌忽然发现一个插头有点异常。当时设计人员认为这是个别现象,不会影响整体测试数据结果。李智斌却未轻易放过疑点,要求相关负责人出具技术通知单,在正式测试的相应环节增加验证试验,最终确保了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卫星发射成功,我们不可能全成英雄,而发射失败了,我们就一定是罪人。卫星发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字典里只有两个字:成功!”李智斌说,卫星发射的成功,是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壮国威、振军威,向世界展示良好形象的载体之一。

妻子的支持和母亲的牵挂

当然,李智斌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他说,正是父母的谆谆教诲、妻子的殷殷嘱托,才让自己始终满怀超越自我的勇气!

结婚7年,李智斌和妻子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直到“嫦娥一号”发射前不久,他的妻子才从十堰赶到西昌,与他团聚。每次提到妻子,李智斌总是说:“做为幼儿教师,7年来,她既要带好幼儿园的孩子,又要带好我们自己的孩子,同时还要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实在不易。”

7年前,李智斌60多岁的老母亲因病瘫痪了,老人同时还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结石、心肌炎、骨质增生等病。每次探家,看着日渐衰弱的母亲,李智斌心如刀割,他跑前跑后给母亲买药、洗衣服、陪母亲说话,籍此弥补自己对母亲的亏欠。细心的母亲察觉了儿子的心理,几次泪水涟涟地对儿子说:“人生在世,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老年人没有几个不是‘药罐子’,你不必太挂心,把公家的事干好就行!”

两个难忘的幸福时刻

在李智斌的生命中,有两个特别时刻。

2005年11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行庆功大会上,他和另外5位西昌航天人聆听了胡锦涛主席对全体航天人的谆谆教诲。激动、振奋、鼓舞人心,那一段珍贵的记忆,成为激励李智斌的动力。

另一个幸福时刻,是“嫦娥”的发射成功。24日18时,当李智斌站在海拔1500米的发射现场,看着西沉的夕阳和火箭喷射出的烈焰在广阔的天幕交织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嫦娥一号”的执行任务中,李智斌担任技术阵地总体工程师,负责“技术抓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智斌说:“‘嫦娥’飞天,千年梦圆。作为一名航天人,我要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以新的优异成绩向家乡人民报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