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友适 |
释义 | 李友适,字南宫,明大学士李文达公后。十四世祖茂自邓州迁济源。祖绍周以进士擢翰林,晋阶御史。父珣由湖北县令,历任山东按察使司,崇祀名宦。少颖悟,博极群书,得经腴史液,去其糟粕,作诗古文辞,字字有圭稜,不喜平衍。后起之秀,多出其门。有周肃雍者,得先生指授,举乡试第一。科第则淹滞于己,屡试屡踬,终于明经。 初侍亲楚南,值苗民不靖。烽烟羽檄,日夜惊心,能仰体亲意。襄理簿书,一切征调遣发及筹饷济军,悉权其轻重,度其缓急,恤其劳苦。军中兜鍪士咸曰:“安得此佳公子耶?” 乾隆四年(1739),丁母艰,哀毁欲绝。父命食,始粥;父命酌,始水。逾年,又丁外艰,孱孱骨立,殆甚于前。及扶榇旋里,经营葬事,悉合礼法。处诸父昆弟,敬以和,长幼有序,秩然蔼然。 岁辛巳(1761),济、湨、涢、泷,同时涨发,邑受灾。邑令张造门乞襄理赈务,杜胥役有侵冒者,遂毅然赴约。清户口,衡远近,无滥,无遗,无守候。并出己资,助公赈所不及。邑有大兴作及义举,力任之,人人敬服。卒之日,邑中父老咸嚄唶曰:“若人不显达,年复不永,必食报于其后人也。不然,无天道矣!”卒后,以子师舒贵,敕赠儒林郎翰林院[1]编修,晋赠朝议大夫直隶天津府知府,例赠中宪大夫天津河间兵备道。 刘大观论曰:“玉水方流,璇源圆折。古名宦之后人必嵚崎。先生能读书,不能署名榜尾,为文章吐气,厄于命也。其分亲忧于兵燹矢石之中,佐县令恤灾黎于饥鸿布野之际。科第中如是者,盖寥寥也,甚矣!书不可不读,能读书而不能用,犹之乎不读。” [1]翰林院:官署名。明代始将修史、著作、图书等事务并归翰林院,正式成为外朝官署。清沿明制设翰林院,掌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所属职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翰林。其在南书房行走者,一般皆为翰林出身,官衔称南书房翰林。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