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鹤筹柳塘水翠图
释义

【名称】李鹤筹柳塘水翠图

【类别】中国名画、国画

【年代】现代

【作者】李鹤筹

【简介】

纸本,设色,纵75厘米,横49厘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就中国画大的风格体貌论,可基本上分为工笔与意笔两大体系。这其中,工笔画多侧重于客体物象的再现,意笔画多侧重于主体精神的表现,而兼工带写的小写意画,则是再现与表现相平衡的产物,既可以向再现性方面努力,又可以向表现性方面靠拢,左右逢源,亦此亦彼,是一种较为雅俗共赏的体格。李鹤筹作于1945年的《柳塘水翠图》便属于这样的小写意。

李鹤筹(1894——1966),山东德州人,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鹤筹的这幅《柳塘水翠图》该图描绘早春季节,柳塘岸边的一处寻常景色,虽系小品,但却清新喜人,多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该图在构图取景方面颇具匠心。题为“柳塘水翠”,然而却既无塘又无水,而只有纵逸斜出的两根柳树的枝干和立于柳树枝干上的一只翠鸟。画家显然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池塘的水色和葱笼的春意通过飘拂的柳叶和美丽的翠鸟溢满画面,给人以春光明媚,赏心悦目之感。画家的这种在构图取材上高度概括、提炼能力是极为高明的。清人程正揆尝谓:“画不难为繁,难于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者也’。”李鹤筹这幅画在构图上所采取的正是这种化繁为减,“寸铁杀人”的手法,从而使得作品在整体上取得了以少胜多,举重若轻的特殊效果。

其次,该图在景物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上也很有特色,画面的中心部分,是一只鲜艳的翠鸟立于柳树的枝头,羽毛美丽,造型生动,既似转身欲飞,入塘寻鱼;又似伫望上方,呼唤同伴,起到了画眼的作用。画面上的柳树枝干分明,有的弯曲横曳,有的从容逸出,有的挺拔直立,有的蜿蜒而下,相互交叠穿插,十分和谐。至于柳树枝干的柳叶则顺势而生,柔软飘拂,使得翠鸟有了一个理想的栖息环境。整个画面清幽、静雅,传递出浓郁的春天气息,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如同一首春天和生命的赞歌。

当然,作为一幅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这幅《柳塘水翠图》的更大特点表现在它的笔墨技法上。画家以浓淡兼施的笔墨技法描写枝干,笔法遒劲自如,皴擦勾染爽利,尤其是柳叶完全用书法性的笔法写出,婀娜多姿,动态十足,显示了画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以书入画的意识。而画面上的翠鸟则基本上是用较为工致的手法描绘,准确而细致,尤其是翠鸟的眼睛、嘴部和脚爪,更是一丝不苟,刻划得极为精彩,但是,画家的这种翠鸟偏于工,柳树偏于写的“分而治之”并未走向极端,不论是“工”也罢,还是“写”也罢都很适度,十分注意分寸,即“工”者并非精工,“写”者并非大写。而这,也正是小写意的最大特色。另外,还要补充的一点是,这幅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十分出色,确实做到了如古人所说的“墨中有色,色中有墨“,既补笔墨之不足,又显笔墨之妙处,也为这幅画增添了不少艺术的魅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9: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