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捞粉皮 |
释义 | “捞粉皮”实际上就是一种米粉,跟广州的沙河粉、布拉肠异曲同工。长坡的“捞粉皮”比较正宗,有斋粉(捞粉)、肠粉、煎粉、炒粉4种。吃斋粉的人最多,但店家没什么钱赚,因为一碟2元的斋粉,成本就要1块五左右;肠粉、煎粉每份10元,利微;只有炒粉会有点利润。 正宗的捞粉皮讲究“韧、软、滑”3个字,它皮薄、吃起来爽口。做工也比较讲究,米选用优质稻米(有的说是红谷米),一般亩产只有300市斤,但价钱却贵,现在是1.8元/市斤。制作流程是:先浸米,然后磨米、打浆、调浆、吹粉、蒸粉、切粉,配以花生油、蚝油、酱油、生葱蒜头,如果做肠粉,还配以猪肠、猪肚、瘦肉等。蒸粉最讲究火候,一般要两分钟左右,太熟了会粘成一团,未熟粉会太硬,一般判断是当面层起泡时就可以了。一市斤米,一般只能做4条粉。长坡大多小食店,一天要用45市斤米,一碟粉要用1两花生油,每斤花生油7元,还需几个帮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一个月净利润会有三四千元。但是很辛苦,凌晨4点半就起床,一直忙到中午12点过后,下午、晚上休息。 至于为什么捞粉皮何以逐渐风行起来,首先是便宜,多年以来一碟斋粉都是2元钱,普通百姓都吃得起;其次是真材实料,“现在什么食品都可能造假,而捞粉皮却是真材实料,米质纯正,新鲜保险”。当然,其口感爽滑可口也功不可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