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 |
释义 | 作 者:冯维波 著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页 数:330 字 数:417000 印刷时间:2009-7-1 开 本:16开 I S B N:9787030250827 当 当 价:¥45.00 内容简介本书从城市游憩空间的系统化研究人手,运用系统理论、城市空间相关理论、经济学理论、游憩理论、环境行为理论等对城市游憩空间的结构、演化与品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整合的价值取向、整合的机制与模式、整合的方法与策略等。最后以重庆都市区为例,对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本书力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城市游憩空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整合框架。 本书适合于从事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旅游规划、地理学的高校教师与学生参考,并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冯维波,男,1966年生,四川西充人,200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已在《城市规划学刊》、《中国园林》、《地理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50篇,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项目30项,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奖1项。目前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及人居环境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1.2 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 1.1.3 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 1.2 有关概念的使用与界定 1.2.1 休闲与闲暇 1.2.2 游憩与旅游 1.2.3 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游憩空间 1.2.4 分析与整合 1.3 中西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及其研究进展 1.3.1 西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及其研究进展 1.3.2 我国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及其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1.1 系统思想的发展简史 2.1.2 系统的基本特征 2.1.3 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2.1.4 系统论对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的启示 2.2 城市空间相关理论 2.2.1 对城市空间的认识 2.2.2 有关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论 2.2.3 有关城市景观与城市意象的理论 2.2.4 有关城市空间场所的理论 2.2.5 有关城市生态的理论 2.2.6 有关城市人居环境的理论 2.3 游憩理论 2.3.1 娱乐游憩理论 2.3.2 游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3.3 环城游憩带理论 2.3.4 游憩商务区理论 2.3.5 时间地理学理论 2.4 经济学理论 2.4.1 供求平衡理论 2.4.2 空间竞争理论 2.4.3 增长极理论 2.4.4 公共选择理论 2.4.5 经济外部性理论 2.4.6 休闲经济学理论 2.5 环境行为理论 2.5.1 环境认知理论 2.5.2 行为动机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分析 3.1 对结构的理解 3.1.1 结构作为一种秩序 3.1.2 结构作为一种组织 3.1.3 结构作为一种过程 3.2 城市游憩空间类型与结构层次 3.2.1 城市游憩空间类型划分 3.2.2 城市游憩空间要素及层次构成 3.2.3 影响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层次的因素 3.3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 3.3.1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的组成单元 3.3.2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划分 3.3.3 城市游憩空间理想结构模式探讨 3.4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特征 3.4.1 复杂性 3.4.2 多样性 3.4.3 渗透性 3.4.4 半网络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游憩空间演化分析 第5章 城市游憩空间品质分析与评价 第6章 城市游憩空间整合的价值取向 第7章 城市游憩空间整合的范畴 第8章 城市游憩空间整合的机制与模式 第9章 城市游憩空间整合的方法、策略与步骤 第10章 实证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 第11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