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常江
释义

常江,常见人名。著名人物有话剧演员常江、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常江、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常江等。

中文名:常江

外文名:Chang jiang

国籍:中国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常江:

性别:男

出生时间:1975年

民族:汉

简介:

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大学教学》发表多篇论文。

话剧演员

信息

常江

笔 名: 长江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8

民 族: 蒙古族

简介

北京人。1985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历任兰州空军文工团话剧演员,《人民教育》编辑。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报告文学《中国市场战》、《山野斯人》等。长篇纪实文学《走出古老的寓言》获全国第二届纪实文学奖、全国1990年-1991年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市场战》获年1989年全军文学艺术奖,《山野斯人》获《人民日报》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奖。

中国地质大学

个人简介

常江,原名成其昌,笔名长江 ,男 , 满族,1943 生于吉林市。1966的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1967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地质局物探队干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全国地质图书馆教授。青海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第二届主席团成员,中国楹联学会首届秘书长及第二、三、四届副会长,第五届常务副会长,在中国楹联学会六代会上聘为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2009年出任《百家联稿》丛书顾问。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庐山放歌》、《大山醒来吧》、《流浪歌》,编纂工具书《名联鉴赏词典》、《中国对联大词典》(主编之一)、《中华名胜对联大典》、《数字合称百科名物词典》、《北京名胜楹联》、《名湾名胜楹联》、《古今联语选萃》、《楹联集翰》、《中国楹联大典》,专著《中国对联谭概》、《成名禄集》、《幽默诗文小品1001》、《奇趣妙绝对联1001》、《对联知识手册》,《奇趣妙绝对联》,《中华对联大观》等。诗集《大山醒来吧》获全国地质系统文学创作特别奖,长诗《帐篷村》、《桂林水》分别获1983年地质部、全国科学文艺优秀作品奖,歌词《篝火歌》、《流浪歌》、《葬礼歌》均获首届宝石文学奖,组诗《信,帐篷文化圈纪事》获第二届宝石文学奖,专著《中国地联谭概》获全国首届满族文学奖。

楹联作品

常江先生在楹联方面很有造诣,是当今联坛一大名家。近10年来,曾主持数十次全国征联评选工作,并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对联节目主讲人,有“帐蓬诗人”的誉称,被评为全国“联坛十杰”。对联类主要有专著《中国对联谭概》、《对联知识手册》,古籍整理《古今联语汇选》,工具书《中国对联大词典》、《数字合称词海》,主编《中华名胜楹联大典》、《中华对联大观》、《新编巧妙对联》、《格言对联大观》、《名联鉴赏词典》、《台湾风景名胜对联大观》等。另有序跋论文多篇。有诗集、工具书,古籍整理、文史知识等各类著述40余部。

常江先生所著个人对联作品集《常江对联选》,已由诗联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是该社“联苑英华丛书”继《马萧萧联稿》后推出的第二部重要联集。《常江对联选》收录作者近二十年来各类联语近千副,计分名胜、行业、题赞、酬赠、春联、庆贺、婚寿、哀挽、广播电视、谐趣杂题十卷,卷首有作者自序《深秋的风景》。中国楹联,楹联论坛

耕耘未必学陶令;伴侣何妨上吹台。 ——题北京陶然亭

兰亭一序,沧浪一曲,有客陶然自醉;子美双诗,太守双文,无菊风也添香。 ——题北京陶然亭

三秋一序,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巨浪长风,又送四海才人大胆题联。 ——题江西滕王阁

铺铺展展,林林总总,蔚蔚大观:鱼鱼雅雅,厚厚薄薄,花花绿绿,辉辉煌煌,字字行行,页页期期,季季年年,辛辛苦苦,直汇成形形色色全新画卷; 活活泼泼,好好奇奇,多多益善:正正堂堂,康康乐乐,武武文文,聪聪慧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家家户户,处处时时,都喜爱郁郁葱葱一片刊林。 ——题首届全国期刊展览会

回头一望,脑后即黄梅,求衣何必追梅岭;闭目三思,心中本佛性,领偈自然显性根。 ——题湖北黄梅五祖寺

肯明白方为智者;能糊涂才算上人。——题鞍山糊涂大酒楼

这段情由,若闻莺看作实事;那般结局,早随蝶化为美谈。——题宁波梁祝公园戏台

舍身化就千千手眼,大慈大悲,众生普渡; 援手摩平万万身心,救苦救难,佛法无边。——题浙江东阳观音庙

凭烟雨三桥,仗三花酒醉,分将春去;截风丝百丈,趁百里月明,钓个秋来。 ——题青岛寓园三桥聚翠

衍生齐鲁,代代姚墟悬舜日;教化子孙,堂堂龙钟继禹风。 ——题福建姚姓大祠堂

识字清风,翻书古趣;芸城斗富,文海撷珍。 ——题沈阳仿清书店

红门三绝竹藤树;螺号一声远近无。 ——题北京怀柔红螺寺

博大精深龙虎榜;文词歌赋杨柳风。 ——题北京博文中学,横批“指日人才”

问惑唯诚,辩经唯善,立宗唯识;独游长乐,天竺长尊,法相长安。 ——题西安大慈恩寺玄奘纪念堂

西湖月,南湖烟,东湖雨,也似这北湖爽气;春日兰,秋日菊,冬日梅,犹如我夏日荷花。 ——题济宁北极阁

静如金顶千年柱; 动若紫霄万壑风。——赠武当山郭道长

唢呐声中田庆雨; 梧桐林里凤披金。 ——赠田庆雨、金凤林伉俪虹卧青山春雨后;

云铺绿树晓风前。 ——赠虹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淡利疏名心自静;

捉刀仗笔马由缰。 ——赠赵华,善制印肯将心血浇文树;

还须持久种砚田。 ——赠恽文田时有俊彦舒慷慨;每登杰阁忆清波。 ——赠王俊波水继山环流丽影;风清月白放小舟。 ——赠刘继、周颖伉俪及刘小舟

波涌潮流,汾河渤海浪;植林栽果,桃李柏松根。 ——赠李伯根星垂寒夜燕山冷;笔落卿云联界悲。 ——挽唐棣华

联界最关心,长留座上清风,楹间翰墨;

人情多寄语,又见老人慈爱,童子天真。 ——挽魏传统会长

书艺流芳,天下几人可称体;英名垂世,黄河九曲尽含悲。 ——挽舒同天期仰共尊,实堪孚文墨匠心、烝民德望;

相见亦难再,痛不睹太湖逸气、佛国仙风。 ——挽赵朴初

风前摆柳春落脚;雪里藏金日当头。 ——春联

三山瑞雪银蛇舞;四海新潮紫塞开。 ——春联

耕平绿野牛归去; 跃出青山虎啸来。 ——春联

绿春三水清浊淡;赤壁双峰岫岩崖。 ——为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作,集地名联:绿春,在滇;三水,在粤;清水、浊水、淡水,在台;赤壁,在鄂;双风,在湘;岫岩,在辽;崖(县)在琼

虎走三关鸡报晓; 兔升九域鹿鸣春。 ——春联

寻常小院竹添绿;和睦新居日照红。 ——题农家小院

少长咸集,自古楹间天地阔;群贤毕至,从此联中气象新。 ——贺中国楹联学会成立

路行花甲,采蓟北豪情,江南灵气,西山珠玉,东海云涛,酿得无愧无悔长生果;寿献蟠桃,合三春杨柳,九夏芙蓉,秋菊一枝,冬梅几朵,托出有色有香不老心。 ——贺李保中60寿辰

波恩子项目的负责人

信息

常江, 男,生于1968年,山西太原人。

简介

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工程测量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1997年被国家教委选派出国留学,同年9月获德国科学文化交流基金会奖学金,留学德国,师从波恩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克劳斯 堡夏德教授。2001年12月博士毕业。2002年1月到6月在亚深区域&城市规划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7月至今工作于波恩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担任“城市生态建设和发展潜力”项目波恩子项目的负责人。

留德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规划、老工业区改造和景观生态重建、城市文化的培植和保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以及中德城市发展对比研究。先后参加了5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多篇,出版专著一部。

自2004年1月受聘建工学院,开始为学校工作,目前主持两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博士生导师

常 江,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生物材料协会、国际组织工程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化工一系。1985年赴德国留学,1991年在德国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91年4月至1993年6月在德国卢卑克医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活性人造皮肤作为皮肤创伤修复模型的研究。1993年7月至1997年6月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任研究员,从事软骨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1996年获新西兰职业华人杰出成就奖。1997年至1999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受聘为研究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课题包括以胶原蛋白材料为载体进行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损伤、生物陶瓷活性骨损伤修复材料的研究。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强生公司损伤修复技术中心任研究员,从事生物材料和骨科组织工程学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2000年12月获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基金,应聘回国,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3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5项(其中9项已获授权),美国PCT发明专利1项。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信息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生物材料协会、国际组织工程学会、新西兰显微镜学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基质生物学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

生平事迹

1982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化工一系。

1985年赴德国留学,1991年在德国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91年4月至1993年6月在德国卢卑克医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活性人造皮肤作为皮肤创伤修复模型的研究。

1993年7月至1997年6月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任研究员,从事软骨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1996年获新西兰职业华人杰出成就奖。

1997年至1999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受聘为研究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课题包括以胶原蛋白材料为载体进行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损伤、生物陶瓷活性骨损伤修复材料的研究。

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强生公司损伤修复技术中心任研究员,从事生物材料和骨科组织工程学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0年12月获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基金,应聘回国,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

用于人体组织创伤和缺损修复的生物陶瓷及其生物陶瓷/高分子复合生物材料。(包括纳米和微米级陶瓷粉体的制备,陶瓷块体及多孔陶瓷的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块体、膜、多孔支架的制备,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作为细胞和药物载体的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材料(包括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玻璃和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

天然高分子医用材料(包括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在组织损伤方面的应用研究。

以组织工程学方法制备活性人造组织(骨,软骨,皮肤等)的研究。

生物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承担和完成的科研项目

国家“973”组织工程重大专项,“生物材料组成与特定构型对细胞分化、组织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2005-2009。

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2005-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合天然交联剂对动物心脏瓣膜交联作用的研究,2004-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组织工程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材料的研究,2002-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复合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2001-2002。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基金项目,“生物活性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1-2004。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生物陶瓷人工肝支架材料的研究,2001-2003。

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钙-硅基生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003-2005。

上海市纳米专项:硅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纳米生物活性陶瓷的制备,2003-2005。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猪主动脉瓣及人骨髓干细胞构建人心脏瓣膜”2003-2005。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8年8月,山西太原人,教授,博导,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徐州古建与园林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1997年被国家教委选派出国,留学德国,师从波恩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波恩大学校长克劳斯·堡夏德教授。2001年12月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先后工作于德国亚琛区域&城市规划研究院和波恩大学城市规划研究,2006年1月回国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更新与保护、老工业区改造与复兴、矿区工业废弃地生态重建、城市文化的培植和保护以及中德城市发展对比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教师

常江,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舒城县人,生于1956年2月。1982年元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农学系,后留校任教。86年9月就读本校土化系植物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89年7月毕业,同年获华中农业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生态和逆境营养方面的研究。参加和主持过《稀土农用研究》、《稀土对土壤-作物体系的环境效应》、《渍害条件下的小麦营养生理和形态生理研究》、《生物肥料的综合应用与开发》、《稀土农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的影响》、《怀宁县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示范与推广》、《甘薯抗病毒病性状的改良与利用》、《安徽省主要土壤环境质量及其预警研究》、《江淮平原区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棚室胁迫蔬菜生产土壤环境中农药、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等。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获省科研成果二项、省农村科技四等奖一项、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2001年7月应邀去德国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技术大学进行合作交流和合作研究。

主讲课程:《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植物根际研究方法》《植物营养研究技术》(研究生课程)、《土壤农化分析》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生物材料协会、国际组织工程学会、新西兰显微镜学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基质生物学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

1982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化工一系。

1985年赴德国留学,1991年在德国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91年4月至1993年6月在德国卢卑克医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活性人造皮肤作为皮肤创伤修复模型的研究。

1993年7月至1997年6月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任研究员,从事软骨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1996年获新西兰职业华人杰出成就奖。

1997年至1999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受聘为研究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课题包括以胶原蛋白材料为载体进行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损伤、生物陶瓷活性骨损伤修复材料的研究。

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强生公司损伤修复技术中心任研究员,从事生物材料和骨科组织工程学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0年12月获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基金,应聘回国,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性 别: 男

单 位: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植物营养生态和逆境营养

技术职务: 教授

常江,男,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56年2月出生。1982年元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农学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9月就读本校土化系植物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7月毕业,同年获华中农业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系中国土壤学会会员,安徽农学会理事。

1996-1998年度获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1年7月应德国国家学术委员会邀请,去德国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技术大学进行合作交流和合作研究。

主要教学经历与成果

课程主讲:

植物营养学(本科);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本科);植物营养研究方法与设计(研究生)

教研项目:

植物营养学,校级重点课程,2006-2009

教学成果:

“学分制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安徽省教学成功三等奖,排名第二,2010年10月

主要研究领域:

(1)植物逆境营养与生态效应;

(2)土壤污染评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3)农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及耦合机制;

主要科研项目:

(1) 渍害条件下的小麦营养生理和形态生理研究

(2) 怀宁县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示范与推广

(3) 安徽省主要土壤环境质量及其预警研究(05021010)

(4) 棚室胁迫蔬菜生产土壤环境中农药、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08010302166)

(5) 沿淮低洼地中低产田水分调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09BADA6B04)

主要科研成果:

(1)“生物肥料综合应用与开发”获农村科技进步四等奖(1998)

(2)“潘集区生物肥料综合应用技术示范”获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推广三等奖(1999)

(3)“稀土对土壤-作物体系环境效应”获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0)

代表性论文论著:

1.渍水对小麦氮磷钾营养效应的研究,土壤学报,1999,36(3):423-427

2.小麦湿害营养及其营养调控效应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373-376

3.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方法,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1):56-60

4.稀土在植物抗逆中的生理作用,中国稀土学报,2003,21(5):487-490

5.外源稀土对水稻伤流组分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5):522-525

6.镧对水稻根质膜透性和根分泌物中几种营养离子含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651-654

7.地表管理与施肥方式对太湖流域旱地磷素流失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1):24-28

8.安徽省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评价方法研究,土壤通报,2008,39(2):411-414

9.应用物元分析法评价安徽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土壤,2009,41(6):875-879

10.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土壤通报,2010,41(3):749-75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