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硚口区 |
释义 | 硚口区位于武汉市汉口西部,东接长江,与江汉区毗邻;南滨汉江,与汉阳区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额头湾,北至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 中文名:硚口区 拼音:qiao kou qu 所在地:武汉市汉口西部 辖区面积:41.92平方千米 人口:556967人 居委会:129个 基本信息硚口区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市辖区。位于武汉三镇中的汉口。辖区面积41.9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56967人(2004年),实际常住人口68.63万。行政区划分为11个街道,再分为129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区内汉正街为清朝汉口镇正街,现以汉正街市场驰名。 区域概述地理位置硚(qiao2)口区地处武汉市商贸中心地区──汉口,东部是商贸旅游区,西部是武汉市新经济增长带,北接武汉市中央商务区,南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拥有14.5公里长的滨江景观资源,硚口区总面积为41.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万人,区内6座桥梁横跨汉江,分别连通京广铁路、武汉内环线和中环线,辖区内5条主干道和轻轨1号线贯通全区。硚口区紧邻汉口火车站,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区内107国道连通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 硚口区位于武汉市汉口西部,东接长江,与江汉区毗邻;南滨汉江,与汉阳区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额头湾,北至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全区总面积41.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6公顷。全区户籍总人口537 199人,其中,农业人口9 199人,非农业人口528 000人,有汉、苗、回、土家等23个民族。区辖10个行政街道,1个乡;1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 个村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硚口因桥得名。2004年末总人口556967人。区人民政府驻中山大道315号。区号:027,行政区划代码:420104,邮编:430030。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硚口区辖11个街道:易家墩街道、韩家墩街道、宗关街道、汉水桥街道、宝丰街道、荣华街道、崇仁街道、汉中街道、汉正街街道、六角亭街道、长丰街道。共有129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 易家墩街道办事处 驻古田二路生活三村特1号,人口7万多人,面积6.5平方千米。辖15个居委会:舵落口、田庄、古田一路、古田二路、古田三路、工农路、古雅路、万人、生活村、古画路、陈家墩、古田、罗家墩、古田南村、军院。 韩家墩街道办事处 驻古田四路10号,人口六万多人,面积4平方千米。辖11个居委会:肖家、新华、公安、曾家、博学、古田四路、古田五路、综合、简易、云鹤、四新。 宗关街道办事处 驻解放大道257号,人口5万多人,面积3.1平方千米。辖11个居委会:太平洋、变电、汉水、申新、宗关、水厂、新合、汉西、双墩、发展、井南。 汉水桥街道办事处 驻解放大道196号,人口将近六万人,面积2.36平方千米。辖14个居委会:阮家台、汉水桥、皮子街、仁寿、汉宜、营前、金阳、小岔路、海工、学苑、解放、营房、营南、营北。 宝丰街道办事处 驻宝丰街13号,人口6万多人,面积2.31平方千米。辖12个居委会:宝丰、站邻园、利北、同济医院、同济医大、空后、公路、航邮、工厂、桥北、搬运、宝地。 荣华街道办事处 驻集贤里156号,人口4万7千多人,面积0.8平方千米。辖12个居委会:建国、建乐、玉带、中山、友谊、铁路、荣华、幸乐、荣西、武胜、幸福、集贤里。 六角亭街道办事处 驻民意四路33号,人口3万5千多人,面积0.9平方千米。辖10个居委会:荣东、学堂、顺道、六角、自治、游艺、南巷、慈善、宝善、民意。 崇仁街道办事处 驻汉正街250号,人口3万3千多人,面积0.77平方千米。辖9个居委会:牌楼、长堤、兴隆、劳动、义烈、军工、居仁、爱国、尚义。 汉中街道办事处 驻汉中路75号,人口2万3千多人,面积0.38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汉中、上闸、长寿、三善、万兴、马家。 汉正街街道办事处 驻沿河大道188号,人口9万7千多人,面积1.59平方千米。辖26个居委会:红燕、存仁、利济、共和、万安、竹牌、小新、旌德、燕山、安善、永茂、三曙、永庆、延寿、多福、新安、药王、全新、大新、石码、永宁、板厂、艺和、宝庆、紫阳、五彩。 长丰街道办事处 驻古田二路1588号,人口1万2千多人,面积19.21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5个村委会:常码社区、田庄社区、天顺社区、正康社区、百泽社区、天晴社区、长丰社区、丰竹园社区、永利村、红星村、东风村、建荣村、额头湾村。 区域环境硚口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3℃,环境舒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硚口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是理想的安家置业乐园。全区现已建成多处绿化广场、公园、游园等绿化景观辖区内现有商业网点2万余个,大型超市,临近江汉路步行商业街,硚口路“武汉美食街”汇集国内知名餐饮娱乐企业30余家,每个社区的体育健身中心、文化中心齐备,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高品位的休闲娱乐场所。辖区内有同济医院、武汉第四医院等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所,金融机构,各级各类学校115所,现代化教学园区2个,其中武汉市第11中学和武汉市第4中学为省级示范高中,能够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医疗、金融、教育服务。 硚口区具有区位、辐射力强的市场、丰富的存量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硚口区新组建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招商局、商务旅游局,向国内外公开承诺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秩序和优质的服务。已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区投资,投资项目涉及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麦德龙、家乐福、好又多、泰国正大等315家外资企业在区落户。 硚口区在东部加快提升商贸业档次,建设商贸旅游区;在中部着力完善商务功能,建设中央商务区;在西部规划了集居住、科研、生产、生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古田产业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工业;在滨江地区制定了汉江(北岸)滨水区域发展规划,建设新家园区、东风居住生态区、SOHO商务公寓区和汉正商贸文化区,全区绿化养护总面积为57.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带21.08万平方米,花坛、景点6.26万平方米,广场、游园8.56万平方米,隙地9万余平方米,行道树10.5万余米。城市绿化“三大指标”分别为:绿地率22.2%,绿化覆盖率32.4%,人均公共绿地2.92平方米。 历史沿革硚口区的起源硚口区内小小一条汉正街,成就的却是大汉口。史料中记载,武汉历史上本没有三镇,只有汉阳、武昌隔江相望。汉水入江地段多为水汊支流,呈扫帚状散漫分布,水网滩涂,荒芜人烟。明朝成化初期的连年大雨冲刷,使汉江入江段逐渐形成归一的河床,江水由现今的龟山北麓汇入长江,辟为三镇。人们把汉水入江口这一段称之为汉口。两江交汇、三镇雄峙。武汉自此与江结缘,以水为媒,尽显秀美江城景色。 汉江的改道,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天然的避风良港。在只善舟辑、不善车马的古代,这里无疑是绝佳的风水、绝好的码头。于是有人在此扎营,于是有人在此泊船、于是有人在此经商,于是就形成了商贾辐辏的汉正街。于是就有了名扬海内外的汉口镇。 硚口区是大汉口的起源已勿庸置疑,500年的历史承载的是厚重的商业文明。有清代吴淇的一首赞美诗为证——“雄镇曾闻夏口名,河山百战未全更。竞流汉水趋江水,夹岸吴城对楚城。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梁园思客偏多感,直北苍茫是汴京。”汉正街自其形成伊始,就注定要成为天下注目的焦点。她以商为媒,又借商兴盛,演绎了“江南四大名镇” 之首,又有近代“东方之加哥”的美称。 硚口区的发展硚口区还是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汉口的第一度电、第一滴自来水,第一根棉纱,第一株火柴都出自硚口。新中国成立后,硚口古田地区成为工业基地,武柴等一批重工业落户硚口,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临视察,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时运的变迭,曾使汉正街几经沉浮,上世纪70年代,汉正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再度焕发勃勃生机,赢得了“天下第一街”的美誉。并迅速发展成以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汉正街建材市场、汉正街装饰装潢市场三大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群落,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汉正街之所以繁盛,说白了就是她充分体现了民需、民有、民营。她是一种品牌,代表的是大汉口商业兴旺的历史;她是一座桥梁、架通的是城乡交流的坦途;她更是一笔无形资产,惠及四方,泽被百姓。她更是一面旗帜,引领的是市场经济的大军,显现的是城市经济改革的标识。 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硚口区商贸历史悠久,明末清初,汉口镇位居“天下四大名镇”之首,名满天下。硚口区内的汉正街即为昔日汉口镇之正街和商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汉正街率先在中国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全区已形成以汉正街市场、西汉正街市场、顺道街市场为主的市场群,市场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市场商户2.4万户,云集商品总经销、总代理商千余家。 民族工业硚口区更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清末到民国初期,国外和国内资本纷纷在硚口投资建厂,南洋烟草、宗关水厂、黄鹤楼酒厂、燧华火柴厂等民族工业企业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57年,硚口武汉通用机器厂(后改名武汉柴油机厂)制造了新中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标志中国机械制造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古田地区聚集规模型工业企业150余家,全区建成都市型工业园区6个,还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厂房资源约590万平方米;已规划古田产业新区达16.8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成“六通一平”,入驻企业均可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全区基本形成了东贸西工的经济格局。 产业结构根据硚口区都市工业区的基本情况和现有优势,在工业区内应重点发展机械电子、印刷包装、医药化工、新材料、服装加工和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同时,引导与汉正街市场内旺销商品相关的塑料制品、小家电等小商品产业的适度发展,积极扶持其他新兴产业。 机械电子产业机电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行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等特点,机电产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武汉制造业的产业规划,机电工业是全市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据测,今后五年全市机电工业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汉正街都市工业区目前在产的机电产品大类有:电线电缆及附件产品、成套机械设备、基础通用件、汽车及数控机床零部件、动力设备、特种设备和通信电源等,部分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具备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乃至省、市大型机电企业进行生产配套的能力。 产业发展方向: 突出发展电线电缆及附件产品、绝缘制品、高低压变电设备、低压电器、印制电路等产品的生产,抢占武汉市输、变电设备及产品生产的主导地位;以大型机械设备的生产为重点,促进粮食机械设备的成套化生产,打造中国粮机设备的重点生产基地;继续发挥基础通用件、标准紧固件、机械零部件、精密模具的生产优势,为大中型汽车、数控机床和整机设备的生产厂家进行配套;依托主流电子产品的生产商,引进一批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培育特焊机、信号接收机、电子自动门、IC卡等科技含量高、个性化强的小型设备生产企业,积极开拓特色小机电产品的国内市场。到2010年,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在机电产业方面的投资累计将达20亿元,产值达到29亿元。 印刷包装产业印刷包装业是环保型的加工产业,全社会对文化用品和印刷包装产品的消费需求将会越来越大。2007年,武汉市规模以上印刷包装企业提供的工业总产值预计可突破10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内现有大型印刷包装企业1家,中型1家,小型17家,主要从事各类精简装出版物、高档商业广告和特色产品外包装三大类印刷包装产品的生产加工。 产业发展方向: 围绕核心企业——湖北省新华印刷厂,构建新华印务工业园,聚集中小企业群,力争成为华中最大的印务中心;依托园区内的湖北省纸张出版市场及晨鸣、帅伦等武汉市的大型造纸企业作为供给来源,为园区企业构筑基本的原料供应链;积极发展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和柔性版印刷,鼓励发展多色、高速、数码化、个性化印刷,引进直接制版、模切成型、印后配套等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一体化印刷设备,促进印刷包装产品的短版化、精品化、高档化;以印刷包装加工业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向印刷包装产品的自主设计领域拓展,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广告设计制作企业,构筑集“设计——制版——生产”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医药化工产业在医药方面,武汉市是中国的第七大医药生产基地,中成药、化学药物、保健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优势;在化工方面,部分有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的生产能力较强。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内的医药产业基础较好,主要以化学药品为主,重点研制生产眼科制剂、抗菌素、保肝护肝药、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等产品,是国内安乃近、伊诺沙星等化学药物的重点生产基地。园区内的精细化工行业也比较发达,有机实业、力诺双虎、无机盐等骨干企业闻名中国,重点生产芳烃氧化和氯化系列、丙烯氧化系列、氯醇橡胶系列产品及无机化学原料、化学试剂和制品等。 产品发展方向: 坚持以制剂为主、以原料为辅,走“小原料、大制剂”的发展之路,重点研制冻干粉、缓控释制剂、植入剂和凝胶剂等制剂类医药产品,努力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化学药品研制生产基地;依托包装印刷企业发展医药包装,壮大医药及配套企业群体。依托葛化、武石化等源头企业,在“原料—中间体—产品”的生产链中,大力发展环保达标的精细化工类产品,扩大主导产品的生产规模,为食品、饮料、医药、农药提供中间产品,重点延伸下游产业链。积极改进生产工艺,继续保持安乃近、伊诺沙星、苯甲酸钠、氯化苄、三聚磷酸纳等重点产品的国际国内领先优势。 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内新材料市场需求2005年预计将达到4000亿元。汉正街都市工业区新材料产业园是国家火炬计划武汉新材料产业基地,有中国表面保护技术标准委员会、中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委员会2个标委会,有中国性新材料专业学会及行业协会17个。基地内多家企业及研究机构在合金型材、各类涂料、表面防护材料、润滑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防腐及耐高温材料等新材料研制和生产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产业发展方向: 重点开发和生产汽车及铁路车辆用冷轧型钢、轻钢结构钢,保持冷弯型钢生产在国内的领先水平;大力发展建筑及汽车用表面涂层材料,为武汉汽车工业和船舶制造提供新型涂层材料产品支持;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及超细颗粒材料,为油漆、涂料、机械生产企业提供原料产品和应用技术配套。 服装加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服装业长期占据重要位置,加入WTO后,中国纺织服装将进一步增大国际市场份额。武汉的纺织服装业在中国处于中等水平,汉派服装在中国有一定知名度。汉正街市场各类纺织服装产品2002年销售60亿元,占整个市场销售总额的40%强。汉派服装的品牌优势和汉正街市场的商贸优势,都是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最有利条件。以贸促工、贸工互动,以高中档服装服饰生产为主,带动都市工业区服装产业。 产业发展方向: 吸引国内外知名服装生产企业转移生产基地,形成华中地区高档品牌服装的贴牌生产基地;引导汉正街市场内服装加工户向园区转移和整合,形成服装设计、打板、加工、缝制、包装“一条龙”生产,进一步扩大汉派服装生产加工规模;引进服饰、拉链、商标、衣架、包装袋等辅料产品的生产企业,为各类服装加工企业形成配套。 其他小商品产业小商品产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与大宗商品相比,小商品有着独特的优势,其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经营风险小、利润率较高,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生产。2002年,汉正街市场内塑料、家电、玩具和文具等行业的经营户有1800余户,产品销售额达到16.2亿元,占市场销售总额的15%,销售形势一直看好。根据这一商贸优势和区域内现有的产业基础,在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内重点发展塑料制品、小家电、玩具礼品和文体用具等其他小商品生产,具有相对优势。 产业发展方向: 紧密结合汉正街市场的需求,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利用葛化、武石化原料产品,以武汉爱之家塑料制品公司为核心,积极发展塑料碗、盆、桌、椅、储藏箱柜等污染小、品种多的塑料制品生产;引进和培育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大力发展灯具、电饭煲、风扇、排气扇、燃气具等小家电产品的生产,并有针对性地引进中小加工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引进和培育一批简易玩具、工艺画框、仿真植物及橡胶文体产品的加工企业,提高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促进贸工联动。 现代物流业物流业是各类现代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也是中国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据测,中国物流业发展在未来10年内的年均增幅将达20%以上,发展势头强劲。汉正街都市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工业区的制造业基础和汉正街市场的商贸优势,则为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物流企业群提供了充足的业务资源。汉正街都市工业区物流中心建设按产业功能、物流需求划分为汉正街日用工业品、电器五金商贸两个物流中心。主要服务:为日用工业品、五金电器、工程材料及其他商品生产企业提供展示、交易、运输、仓储、中转、加工、配送、信息等综合服务;为部分生产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规模化、集约化、程式化的物流组织、设计和实施等高层次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产业发展方向: 围绕为全市大中型工商企业和骨干市场,建立以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完善的物流服务系统,形成多层次、多类型、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网络,成为汉口地区的物流配送基地。 文卫教育事业硚口区教育水平在全市领先,具有人才培养优势,辖区内聚集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海军工程大学、066航天技术研究所、材料保护研究所等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16所,其中武汉市第一职教中心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武汉市财经学校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众多,其中高中级以上技术人才人,为硚口经济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近年来,硚口区制定了吸纳、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为各类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引来各地人才落户硚口。 科学技术截至2000年底,硚口区有科研机构160个,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7项,投资总额2430.15万元。登记科技成果19项,被评为市科技进步奖1项,其中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1项。至年末,累计审批高新技术企业4个,全年实现产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7%。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60个,其中当年新增15户,实现科工贸收入1.98亿元,增长18%。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83项,成交1890万元,增长18.2%。专利登记37项,增长311.1%。 教育事业截至2000年底,硚口区有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3.31万人,比上年增长7.7%;职业学校14所,在校学生6063人,下降8.4%;小学60所,在校学生4.29万人,下降4.8%;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9495人,下降2.7%;盲聋哑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98人,下降2.7%。6岁~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岁~14岁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零,初中在校生辍学率0.9%。初中生毕业考试一次合格率99.8%,高中生升学率58.5%,其中上省线1448人。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竣工面积2.07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1.55万平方米。全区累计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全年完成职工全员培训900人次。?? 文化状况截至2000年底,硚口区有文化事业机构4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从业人员67人。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80项次,在市级及市级以上群众文化比赛中获得金奖46个、银奖23个、优秀奖113个,舞蹈《野山》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大赛中获银奖,100万人次参加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增强,对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音像制品、印刷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净化文化娱乐和出版物市场,稽查覆盖率达100%,音像制品案件查处率100%。?? 卫生条件截至2000年底,硚口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1个,其中区属医院10个,有区辖卫生技术人员1003人,医院病床4500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25.88人/10万人。区辖10个行政街道和1个乡全部达到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合格标准。全年无偿献血人数达3216人。?? 体育成就2000年,硚口区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26次。有5万人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体育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57.5%。组队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得金牌109枚、银牌109枚、铜牌104枚。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硚口籍运动员取得3金、1银、1铜的好成绩,硚口区被武汉市授予“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突出贡献奖”。 世界冠军的摇篮硚口区群众体育工作在全国有名,自发的,批量的群众体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硚口区争得了荣誉。从这片土地上相继走出了韩爱萍、伏明霞、乔红、李婷等14位世界冠军。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 全方位、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在硚口蔚然成风,形成了学校抓基础、社会大参与,各级各类体育培训基地辅导教学的格局,武汉市第四中学、第十一中学和硚口区新合村小学等把培养体育苗子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教学特色。 冠军摇篮已成为硚口区对外交流与交往的主打名片。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硚口区现已建成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和特色街,每年举办武汉-硚口体育文化节,和区域性体育经贸洽谈会,项目洽谈会、体育商品博览会,体育产业现已成为口区的朝阳产业。 “桥”的特色交通枢纽硚口区“桥”特色十分鲜明。区域内江汉一桥、江汉二桥、晴川桥、月湖桥等纵向启开汉口大门,分别连通京广铁路、市区内环线和中环线。城区路网发达,沿河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等主干道及武汉市轨道交通1 号线层级横向贯通全区。地理区位独特,紧邻汉口火车站和天河国际机场。107国道、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划过区郊,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十分便捷。 连接新老工业区硚口区西部区域是武汉市老工业基地,以老厂区改造和新园区建设并举的“汉正街都市工业区”被列为武汉市制造业五大板块之一。充分发挥汉正街市场品牌优势和老工业基地存量资源优势,探索贸工互动、退二进二,以新型工业化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 特色小吃硚口的小吃以早点为主,硚口人又把吃早饭叫“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热干面是硚口一大特色。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 老通城豆皮“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配合甜食应市,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脍炙人口。毛泽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热干面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制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条基本煮熟,然后携起来排油摊凉,吃时再在开水内滚烫几下,沥水,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匀。上口时香气扑鼻,耐嚼有味。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李包,他怕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便把它捞起来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壶,他就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第二天,他把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拌上佐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使人争相购食。有人间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人们说热干面好,他从此就专卖此面。有些饮食摊贩看他生意兴隆,便向他学艺,也卖起热干而来。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热干面馆和摊点,是武汉人早晨爱吃的早点小吃之一。蔡林记一度是武汉最有特点、最有名气、最受武汉人欢迎的一家。但由于经营和管理问题,蔡林记热干面馆在武汉已逐渐没落,很多分店已经消失于街头。 四季美汤包“四季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小桃园煨汤“小桃园”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该店创始于1946年,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店名“筱陶袁”,解放后谐音化为“小桃园”,是著名的“煨汤专家”。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驰名,其原料为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人油锯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计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八封汤和其他粮汤也都各县特色,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谈炎记水饺谈炎记水饺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384号,距利济路口不远。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专门经营水饺近八十年,有独到的制作水饺技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度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如以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使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使人吃了还想吃。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名师谈银山近几年还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面窝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牛肉豆丝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