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昌九工业走廊 |
释义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抓住京九铁路建设带来的契机,呼应国家开发浦东和沿长江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改善江西经济布局起到积极作用。新世纪、新起点,继续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既是加快江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从产业角度,对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作些分析思考。 昌九建设的重大意义(全省 从国家战略看 从区域看 从国际、国内看) 发展现状(综合经济实力优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 工业化水平高 产业集聚较强 基础设施完善 开放型经济水平好 第三产品繁荣) 发展思路(工业布局引导产业布局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合作的转变 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确立重点发展区域 确立重点发展产业) 昌九建设的重大意义1992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战略决策时,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主要在沿昌九公路两侧展开布局,并以工业为主,故命名昌九工业走廊。包括南昌、九江两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南昌、新建、永修、德安、九江等五个县,属于单轴开发模式。进入新世纪,为充分发挥九江港口城市优势,开发利用宝贵的长江岸线资源,昌九工业走廊的内涵从沿路开发,拓展到沿路(昌九高速、京九铁路等)和沿江(长江)开发并重,从单轴模式向双轴模式(T形)转变,把交通优势和临江优势很好地利用起来。昌九工业走廊地理范围包括南昌、九江两个设区市,但核心区是分布在沿江(长江)和沿路(昌九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两侧地区。 全省从全省看,建设昌九工业走廊是江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南昌有综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中心城市优势,九江有全省唯一的临江优势(比如航运方面,南京通航的货轮为2万吨,芜湖为1万吨,九江为5000吨,南昌为1000吨,樟树只有400吨),在我省石油、矿石、煤等重要资源的新增需求完全需要外购,即新增生产总值主要通过国内、国际市场实现的背景下,重点建设昌九工业走廊,进而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无疑是最佳选择。 从国家战略看中部省份在重点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国家利益所在。中部地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东部地区因工业化、城市化导致耕地锐减、生态恶化的情况下,保护和提高中部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确保国家粮食在数量和品质上的双重安全,具有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选择适宜地区重点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既是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也是江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观的体现。2004年以来,温家宝总理两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要求尽快落实到资金、政策和产业布局上。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农业政策措施可能惠及三农各个方面,而工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只能有选择地集中在区位较优、带动力较强、示范性较好的地区。昌九工业走廊作为一个经济区或增长极,在中部地区最早规划和建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继续加强昌九工业走廊建设,有利于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得到国家更有力的支持。 从区域看构建增长极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只有集中力量,聚焦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施好“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战略。目前,整个长珠闽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集聚功能大于扩散功能的状态,梯度转移出来的产业面临围追堵截。一是中西部地区竞相承接,产业转移供不应求。新世纪以来,中西部地区都先后把大开放、工业化列为各自加快发展的主战略,尽管江西在这方面有先发优势,但效果正在递减。二是产业转移在东部地区内部进行的趋势增强,没有出现大规模向中西地区转移的现象。东部沿海各省市都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状况,如广东有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江苏有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浙江有发展滞后的西北地区等,各省市从统筹各自区域发展出发,制定有力政策措施,引导发达地区产业向本省市欠发达地区转移。在“融入全球化”上,承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部地区总体上竞争不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东盟、印度等国家开放意识增强、开放水平提高,中部地区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加上不具备东部沿海的港口优势,竞争处于不利位置。 从国际、国内看以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是各国经济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总结。国际上,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日本沿太平洋开发(经济重心东京、大阪、神户),韩国三次开发(汉城都市圈,釜山沿太平洋带,韩国东线开发),都是以增长极带动各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功典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构筑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极,通过三个极点构建增长轴心,带动东部地区经济整体起飞。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两地土地面积不足全国的2%,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10,却创造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一半多的贸易总额,对全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主导作用。其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观念、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其它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发展现状昌九工业走廊经过十多年建设,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经济实力均跃上新台阶,在全省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主要特点如下: 综合经济实力优走廊地区土地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7%;人口92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4%。2005年,走廊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437亿元,占全省的35.3%,比人口比重高13.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581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财政总收入1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1.5%,比全省高1.04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总收入1828元,为全省的1.8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7亿元,占全省的34.5%。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2005年,走廊地区农业总产值215.2亿元,占全省的18.8%。粮食产量322万吨,肉类总产量37.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7.7%和15.4%;牛奶、禽蛋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50.4%和32.6%。走廊地区有4个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南昌县的粮食产量在全省商品粮基地县中名列第二。走廊地区是全省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省的67.0%,7个商品棉基地县中,这一区域占了5个;走廊地区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的34.0%。 工业化水平高2005年,走廊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9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6.2亿元,分别占全省36.2%和39.4%;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的比重为92.2%,比全省高9.43个百分点;走廊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占全省的37.3%,比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高1.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9.51万元/人?年,比全省高22.1%。 产业集聚较强24个工业园区的产业基础各有特色,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南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快速发展中,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以家电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星火工业园区已具备10万吨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产量全国最大亚洲第二,初步形成以单体有机硅为上游产品的产业集群。2005年初,已有18家从事有机硅单体及下游产品开发和研究的企业进入星火工业园。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已经形成以石化、汽车为主导产业的石化工业园区和汽车工业园;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内服装加工企业初具规模等。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方面,走廊上建有4D级南昌昌北国际机场、4C级九江庐山机场,通往国内各主要城市及香港、新加坡的航线达40多条;铁路有京九复线、浙赣复线、武九、合九和已经动工的沿江铁路(铜九段)等若干条线在走廊内交汇;全省1580公里的高速公路使走廊全面形成至省内的“四小时经济圈”和至长珠闽的“八小时经济圈”;九江港是东西水运、南北水陆中转的主要枢纽港,外贸码头有4个5000吨级的集装箱和散货泊位。电力能源方面,走廊地区有装机容量165万千瓦的两个大型火力发电厂和装机容量42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新的电源点也正在抓紧建设,成为华中和华东地区重要电力基地;走廊边上扩建的丰城电厂和新建的黄金埠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372万千瓦,远期电力供应充足。邮电通信方面,光缆、程控、微波、移动电话等多种通信手段完备,全省以南昌和九江为中心的快捷信息传输网络已经形成。 开放型经济水平好走廊地区拥有九江出口加工区、昌北国际机场、长江黄金水道,是我省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最佳平台和载体。2005年,走廊地区实际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2.32亿美元,占全省的50.8%;人均实际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25美元,比全省和全国分别多69和79美元。走廊地区海关出口13.58亿美元,占全省的55.7%。 第三产品繁荣走廊地区经济比较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是全省商贸、物流中心。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4.7%。九江港客、货运输量分别居长江主要港口的第二和第四位;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年进出港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占全省民航旅客运输量的九成以上。走廊地区旅游资源的品位高,旅游业发展势头好。2005年,走廊地区境外旅游人数和旅游创汇分别占全省的39.0%和40.1%。 但是,同中部六省其他区域经济增长极比较,昌九工业走廊仍然存在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基础较弱、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比如,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800多万,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全省60%的城市分布于此,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一半,其发展规模远远高于昌九工业走廊地区。“武汉1+8城市圈”,包括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和潜江九城市,直径为200公里,总面积占全省33%,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占全省的70%以上,土地经济密度大大高于昌九工业走廊。“长株潭一体化”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个设区市,人口不到全省的15%,而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人口经济密度明显高于我省昌九工业走廊地区。对比中的差距既是发展的压力,也是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产业发展对策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为强动力,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块状经济。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在昌九工业走廊地区形成以基础工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特色传统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全面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发展思路发挥走廊地区是“长珠闽”共同经济腹地的优势,以产业对接为核心,全面构建两地新型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加快形成产业集聚。 工业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工业布局是整个产业布局的路标和方向标,产业选择应围绕工业布局展开,这样有利于引导外资集聚。江苏昆山和浙江萧山之所以能够形成台商集聚区,就是工业布局清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走廊地区在加快工业化过程中,要把工业布局作为先导,然后选择重点产业,合理引导外商投资,形成示范效应和“马太效应”。从经济水平和产业基础看,走廊地区产业布局应有所侧重,有所倾斜。南昌应利用南昌国家开发区和昌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九江应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充分发展重化工业,利用九江出口加工区发展出口工业;整个走廊地区要充分利用24个工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可以避免走廊内盲目攀比所造成的恶性竞争,同时优化整合走廊优势资源,整体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一般意义上看,走廊内产业结构与“长珠闽”地区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没有同质竞争的现实基础,有利于形成垂直分工的产业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接与互动。 合作的转变吸引国际资本、产业转移,关键看开发区建设,走廊地区对此要有新的策略和内容。“长珠闽”地区土地资源稀缺,园区土地开发接近上限,发展空间有限,许多企业要进入投资,就必然要向外寻找合作者,“长珠闽”今后必将输出开发区管理模式。走廊地区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寻求开发区的“托管”模式,这是实现与“长珠闽”对接与互动的上策,从企业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到园区与园区的合作新高度。走廊地区国土面积较大,综合成本低,通过与相关园区的联合,形成产业链的关联效应,把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营销总部放在“长珠闽”,生产加工基地放在走廊地区,通过工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的建立,将极大拓展昌九工业走廊与“长珠闽”地区的合作空间和领域。 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走廊地区国有经济和民营资本应积极吸纳“长珠闽”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以改善结构、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要把开发区建设与吸引民营资本结合起来,让其进入有载体和抓手,甚至可以让省外民营资本直接去建设经营开发区,而政府主要在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上进行宏观调控,重点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发展的载体和平台。 确立重点发展区域要做优两极,做强两线,做大24个园区。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南昌和九江两个中心城市,增强走廊内这两个极点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发挥南昌和九江之间交通优势,做活城镇、做强产业;发挥九江的临长江优势,建设好沿江产业带。走廊内各级政府要集中力量建设好工业园区,着力形成有比较优势的商务成本,使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的试验区、城镇的新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和全民创业的平台。 确立重点发展产业走廊地区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但总体经济规模不大,应选择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产业,通过5-10年重点培育,使之成为走廊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从实际情况看,走廊地区汽车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需要把汽车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产业聚焦,做大做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是整车生产与零配件生产的比重严重失调,国内的比例为1:0.3,国外是1:1.5,加快零配件配套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走廊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可以从配套产业入手,围绕重点企业形成汽车产业链,加快实现汽车产业的集聚。 战略途径1、重点引进培育对商务成本敏感的大项目、大企业。“长珠闽”地区产业高度化过程中,其传统产业必然会逐步让出市场空间,并加快向外地转移。如上海八十年代的纺织业,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重点向高品位的服装制造业发展,为周边地区普通纺织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目前长珠闽地区拥有很多传统产业,受商务成本(劳动力、水、电、土地成本)高的影响在国内已经没有竞争优势,已经在向周边地区的经济腹地扩散。例如,上海的跨国公司联合利华就是因为商务成本的原因搬迁到安徽,使该公司在中国的管理、仓储和能源费用节约了近1/3,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这些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像温州的低压电器,非常普通的产品,单个企业的产值就可以达到70—80亿元。走廊地区应特别注意这些产业调整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及时跟进接替。走廊地区近几年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细分外资构成,对商务成本和市场敏感的项目和资本也是占多数。因此,走廊地区吸引外资应该注意细分化,把对商务成本敏感、具有全球市场或全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作为引进的首选目标。 2、以产业配套为切入点,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走廊地区应该对已经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产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继续加大扶持,使之做大做强;另—方面,也要大力发展为沿海发达地区配套的中小企业。配套企业具有鲜明的特点:配套对象多、配套产品好、配套方式活。走廊地区原来有—定生产能力的中小企业,为周边地区的强势企业、强势产品当好配套角色,是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3、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产业集群使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并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知识技术创新扩散。产业集群战略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内外的众多地区得到成功应用。高科技产业集群有:美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非亚等;传统产业集群有: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地区,浙江的嵊州领带、诸暨大唐镇袜业、海宁皮装、柳市低压电器等。实践证明: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与产业的性质并无直接的联系,因为在高技术产业里有低技术,而在低技术产业里有高技术,关键是要发挥区域的核心能力。要充分利用现有“板块经济”和“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目前,长珠闽地区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正在扬优成势。浙江形成了300多个乡镇级产业集群;广东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产业集群。走廊地区要充分利用其区位条件优、产业基础强、经济实力好的优势,运用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4、国家意志+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优秀部分,与跨国公司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实现嫁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升级。走廊地区应该重点在对外嫁接上下工夫,不拘形式,中外、中中对接都行,实现与龙头性大企业、大集团的全面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之中。像广西柳州的五菱汽车集团,无偿让上汽集团控股51%,实现了与国际跨国公司美国通用公司的全面合作,企业迅速上至30万辆的规模,成为柳州、乃至广西的支柱产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汽车产业簇群。 5、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用世界先进发展理念,加快实现制造业与长珠闽的对接与互动。根据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基本规律,中国制造业中心在沿海地区形成是大趋势和大方向。从制造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发展看,制造业的外包形式很普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大量采取OEM、EMS形式,国际跨国公司和沿海大的企业集团自己只专注于品牌、研发、市场的建设,产品的加工生产发包给其他低成本地区的企业。走廊地区在发展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采用世界最先进的EMS、OEM等形式。从制造业服务入手,通过产业对接模式的创新,加快与跨国公司、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的对接与互动。现在全球最大的EMS公司已经有8家在国内投资,其布点现在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国内的EMS公司也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但这些公司在国内的布局现在还没有形成集群的概念,这是走廊地区发展的重要机遇。如果能引进一两个大的EMS企业,将迅速形成示范效应,对走廊地区制造业的产业集聚非常有利。 发展的措施推进工业化制度创新走廊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地方经济的相融性不显著,应积极理顺管理体制,使国有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资本结构,是走廊地区依靠制度创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政府致力于制定战略规划,出台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省市县三级政府通过实施税收分成制度,加快国有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继续通过大力吸引外资倒逼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经济比重降低到合理水平。 增强人才支撑走廊地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人才制约将会成为核心矛盾。现在各地区对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很大,浙江经常从上海招收博士后到其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江苏从上海招收博士到县区挂职工作。走廊地区应继续加大力度,积极创造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吸引长珠闽地区的技术、管理人才为江西制造业发展服务。要大力发展壮大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走廊地区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充分利用走廊地区基础教育平高的优势。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大型工业园区联合,为大企业、大集团定向培养技工人才。 建立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落实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措施。鼓励建立政府、商业性和企业互助担保公司,研究制定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研发中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依托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组建行业投资促进中心,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的指导和服务。 政府强势营销重大项目建设是走廊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必须不断地筹备、启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实现项目的跟进接替。切实做到以项目为抓手扩大有效投入,形成规划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机制,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要有向上级申请建设项目的能力,更要有向市场争取建设项目的意识和水平。目前,中西部各省(市、区)都在“长珠闽”地区进行招商引资活动,竞争非常激烈,昌九两地政府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中,要充分发挥强势营销作用,增强当地企业和项目的竞争力,加快重大项目引进步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