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刻裂丽蚌 |
释义 | 中文名称 刻裂丽蚌 拉丁名称 lamprotula scripta (Heude) 生物代码 580020080C40050003 英文名称 Unio scipta Quadrula scripta 地方名称 窝子、白玉蛤 中文门名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瓣鳃纲 中文目名 Lamellibranchia 拉丁目名 真瓣鳃目 中文科名 Eulamellibranchia 拉丁科名 蚌科 中文属名 Unionidae 拉丁属名 丽蚌属 分布类型 Lamprotula 形态特征 淡水 分布 贝壳中等大小,壳长70毫米,壳高50毫米,壳宽38毫米左右。贝壳质厚而坚硬,两壳稍膨胀,外形呈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最前端,略膨胀,向壳内弯曲,不高出背缘之上。背缘微向上斜升,壳前端呈截状,背缘、后缘及腹缘三者连成一大圆弧形,壳后端压缩,侧扁。 壳面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稍有光泽,并具有较大的同心圆的生长轮脉,其上散布着瘤状结节。 生活习性 刻裂丽蚌喜栖息于水较深,冬季水不干涸之处,水流铰急或缓流,水质澄清透明的河流及其相通湖泊内、底质较硬,上层为泥层,下为沙底,或泥沙底或卵石底,甚至有的生活在岩石礁中,但一般多栖息于上层为泥层.下为沙底的环境中。水质酸碱度7.0左 右。冬季温度低时钻人泥中,可入土4—5寸深,洞口为圆形。本种生活史不明,但在4—5月时,在洞庭沏地区见有沉落于水底的初生黄色幼贝。它们以微小生物(原生动物、单鞭毛藻及硅藻等)及有机碎屑为食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