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蝉亚目
释义

蝉亚目 Cicadomorpha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同翅目 Homoptera 蝉亚目 Cicadomorpha

体小至大型。触角刚毛状或锥状,跗节3节;翅脉发达,口器由头部伸出;雌虫具由3对生殖瓣发育而来的产卵器。喙着生在前足基节以前;前翅有明显的爪片;跗节3节。活泼善跳,飞翔能力强,许多雄虫能发音。

本亚目下辖

蜡蝉科Fulgoridae

触角在复眼下,基部两节球形。额常向前延伸。后翅臀区有网状脉。本科世界已知700多种,中国已记载20多种,常见的有斑衣蜡蝉、龙眼鸡等。

蝉科Cicadidae

中到大型,是同翅目中个体最大的一类,有些种类体长超过50毫米。触角短,自头前方伸出。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刺。若虫的脱皮称“蝉蜕”,若虫被真菌寄生形成“蝉花”,均可入中药。本科世界已知约2000种,中国有仅200种,常见的蚱蝉等。

角蝉科Membracidae

体长2-20毫米,形态奇异,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数色泽艳丽。单眼2个,位于复眼间。前胸背板非常发达,向后方延伸至腹部上方,常有各种形状的突起。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有近300种。

D、叶蝉科Cicadellidae 或Jassidae

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本科已知近20000种,我国已记载约1000种。该科昆虫不仅危害农作物,而且还传播植物病毒病。常见的有大青叶蝉等。

沫蝉科Cercopidae

体长很少超过13毫米。后足胫节有1-2个侧刺,有2横列端刺。后足基节短而呈锥状。若虫一般隐藏在自身分泌的一团泡沫中,既可防止干燥,又可避敌,故有吹泡虫或泡沫虫之称。一团泡沫中有1到多个若虫,最后一次脱皮后,沫蝉即离开泡沫活泼地四处活动,成虫不形成泡沫。

飞虱科Delphacidae

体长2-9毫米,多呈灰白色或褐色。前胸常呈衣领状,中胸三角形。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端部有1个可动的距(距与刺的区别就在于距的基部与体壁连接处可活动)。后足胫节端部有1个大距是本科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本科世界已知15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已记载100多种。本科有许多种类是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常见的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6: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