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抗耐药
释义

抗耐药

目录:

1、三者关系;

2、值得关注的数据;

3、耐药机理;

4、控制与措施。

一、三者关系

病原微生物药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

疗药物的总称。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

病毒等。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由一些

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所产生的天然抗生素(antibiotics)和人工合成、半合成药物。这类药

物的药理学研究涉及药物、病原体、

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

二、值得关注的数据

1、细菌耐药的概念: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时,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不敏感,致使疗效降低或治疗失败的现象。

“我国每年因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死亡人数为8~10万人,每年因细菌耐药导致的死亡人数大约在50万人。”---------中华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 胡必杰

2、细菌耐药被全球医学界高度关注:

a、细菌耐药率越来越高,耐药范围越来越广,对新药耐药产生越来越快。

b、出现首株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20年以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历时16年以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历时短短4年!

c、对金葡菌耐药平均耐药发生率60%, 吉林、宁夏过70%;对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在福建耐药率超过50%; 环丙沙星在某些区域内的耐药性达到80%。

三、耐药机理

1、细菌耐药机制:a.产生破坏药物结构的灭活酶(如β-内酰胺酶等);

b.靶位的改变(PBPs结合点改变);

c.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使通透性改变;

d.阻碍抗菌药物向细菌内的渗透;

e.产生主动外排系统(外排泵),将药物外排。

2、细菌耐药机制---最常见的是产生钝化酶

常见钝化酶:

1.β-内酰胺酶

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打开β-内酰胺环而使该抗生素丧失抗菌作用

2、β-内酰胺酶的作用特征

β-内酰胺酶广泛分布于G+、G-、放线菌和分支杆菌中,在细菌壁外或细菌壁内起作用。

G+为胞外酶,使菌体细胞上的抗生素失去活性;

G-为胞内酶, 抗生素在周质中被广泛灭活。

3、常见钝化酶

a.氨基糖甙类钝化酶: 产生磷酸转移酶,使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羧基磷酸化,而将抗菌药物钝化失活

b.氯霉素乙酰转移酶: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抗菌活性

c.甲基化酶

四、控制与措施

1、、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a.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b.推广釆用抗菌药物的“轮休”

c.消毒隔离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

d.研制新型抗生素及新的抗感染方法

e. 研制质粒消除剂

f. 加强药政管理及制定相关法规

2、临床实用控制耐药策略

a.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b.推广釆用抗菌药物的“轮休”

c.消毒隔离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a. 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b. 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c.掌握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d.. 轻症感染,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4、推广抗菌药物的“轮休”

对耐药率高的药物,如头孢三代、喹诺酮类药物适当少用、停用,改用药敏率高的抗菌药物。

5、消毒隔离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

a.隔离耐药菌感染患者;

b.医务人员检查病人前严格洗手;

c.定期检查医生、护士、护工带菌情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4: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