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察隅箭竹 |
释义 | 察隅箭竹,为禾本科竹类植物。产西藏东南部。竿柄长3-7厘米,径粗9-15毫米;节间长3-5毫米。竿高达6米,粗达1.5厘米。笋深紫色。笋可食用,竿劈篾供编织竹器或用整株结扎扫帚等用。 中文学名:察隅箭竹(竹子研究汇刊) 拉丁学名:Fargesia zayuensis Y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亚目:须叶藤亚目 科:禾本科 亚科:竹亚科 族:北美箭竹族 属:箭竹属 超族:北美箭竹超族 亚族:筱竹亚族 组:箭竹组 系:长圆鞘系 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 形态特征梢端微弯;基部数节间长3-14厘米,中部节间一般长约25厘米,最长者可达35厘米,圆筒形,无毛,幼时在节下方微被白粉,纵细肋不明显或微明显,竿壁厚1.5-2毫米;箨环隆起;竿环平坦或在有分枝之节则微隆起;节内长3-4毫米。竿芽卵形至长卵形,扁平,除边缘具小纤毛外,其余各处均无毛。枝条以5-10枝簇生于竿的各节,上举,近等粗,直径1-2毫米。笋深紫色;箨鞘革质,迟落,短于节间,长圆状椭圆形,先端圆形,基部两侧三角状延伸,背面被稀疏灰褐色小刺毛,纵肋显著,边缘具褐色纤毛或有时无纤毛;无箨耳;鞘口无宿存繸毛;箨舌截形,无毛,口部有细缺齿,高约1毫米;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或稀可直立,纵脉纹显著,无毛,基部较箨鞘顶端为窄且与箨鞘顶端有较明显的关节,故易自关节处断落。小枝具1-3叶;叶鞘长2-4厘米,无毛;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截形,无毛,高不及1毫米;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叶片披针形,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长5-8.5厘米,宽4-6毫米,次脉2对,小横脉不甚明显,叶缘均具小锯齿而稍粗糙。花枝未见。笋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500-3000米的云南松或阔叶林下。产于西藏东南部。 应用价值笋可食用;竿劈篾供编织竹器或用整株结扎扫帚等用。 该系概述箨鞘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圆形、近圆形、稀呈“山”字形,鞘的上下两端等宽或近等宽,背面无毛或被极稀疏的小刺毛;箨耳无。竿的节间有中空。模式种:神农箭竹Fargesiamurielae(Gamble)Yi(ArundinariamurielaeGamble)该系已知我国产12种。 该组概述灌木状或乔木状。竿芽单一,长卵形,扁平,其内含有不明显的少数芽,紧贴竿面:髓呈锯屑状或数量少而呈海绵状;竿环平坦或微隆起,通常低于箨环;枝环平坦。箨鞘宿存或迟落,稀早落;箨耳存在或花序下托以由叶鞘扩大而成或大或小的佛焰苞。模式种:箭竹FargesiaspathaceaFranch.本组所含种类经近年来的发掘,已知近70种。 该属概述灌木状或稀可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型,竿,柄假鞭粗短,其两端不等粗,前端(远母竿端)直径大于后端(近母竿端),中间较两端为细,节间长常在5毫米以下,实心,通常无通气道,鳞片(假鞭之箨)为正三角形,排列紧密。竿直立,疏丛生或近散生;节间圆筒形,中空、实心或近于实心;竿环平坦乃至微隆起,通常较其箨环为低;竿的维管束呈开放型或半开放型;竿芽单一,K卵形,贴竿而生,在圆芽箭竹组竿芽明显山多数芽组成为l枚半圆形复合芽时,则不贴竿;竿每节分数枝乃至多枝,枝斜展或直立,近等粗,枝环较平。箨鞘宿存或迟落,稀早落,革质或厚纸质,具刺毛或近无毛;箨耳无,或明显;箨舌圆拱形或截形;箨片三角状披针形或带状,脱落性,或稀可宿存;末级小枝具数叶;叶片小型至中型,具小横脉。花序呈圆锥状或总状,着生于具叶小枝的顶端,花序下方托以由叶鞘扩大而成或大或小的一组佛焰苞,致使花序起初只能由最上方的佛焰苞开口之一侧露出,惟以后因花序主轴的延伸以及佛焰苞脱落或破碎,则可使花序全部露出;小穗形细长,具长柄;颖2;外稃先端具小尖头或呈芒状,具数脉,小横脉通常明显;内稃等长或略短于其外稃,背部具2脊,先端具2齿裂;鳞被3,边缘生纤毛;雄蕊3,花丝分离,花药黄色;子房椭圆形,花柱1或2,柱头2或3;颖果细长。模式种:箭竹(FargesiaspathaceaFranch.)原产四川城口。该属80余种。据目前所知,除尼泊尔东部和锡金产有总花箭竹(F.Racemosa(Munro)Yi)外,其余的种类均产:于我国。在我国,北自祁连山东坡,南达海南,东起赣、湘,西迄西藏吉隆,在海拔1400---3800米的垂直地段都有本属竹类生长,其中以云南的种类最为丰富。过去通常认为本届竹类矮小,分布在交通条件不便的山区,经济价值不大。其实该届竹类种群繁多,分布广泛,林地面积颇大,蓄积量蕴藏丰富,用途多,有相当多的种类其竿为中型,是亟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自然资源。本属几乎所有竹种都对山地水土保持、减缓地表径流、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环境、促进农业稳产丰产等都起着不同程度的有利作用。 亚族概述地下茎为合轴型,惟某些属的种类之竿柄能延K成假鞭。竿直立:或稀可顶端垂悬;节间圆筒形或在有枝条一侧之下部稍扁平或具纵沟槽;竿每节起初生出彼此近同粗的3分枝,惟以后则可增生为多枝,各枝均较竿甚细;叶片小,小横脉存在,明显或不甚明显。花序顶生,亦兼有侧生者,呈圆锥状(疏松乃至紧密均有)或总状,常在花序下方具正常叶片或托以1片佛焰苞或一组逐渐增大的苞片,后者最上方的1片亦可呈佛焰苞状,花序分枝的腋间常无忱瘤,但在枝基部则生有极小的或不显著的小型苞片;雄蕊3。模式属:筱竹属(Thamnocalamus Munro)该亚族约有7属,分布多在欧亚大陆高海拔山区。我国有4属140种。 该族概述地下茎为单轴或复轴型;竿直立,乔木状,节间圆筒形或在有分枝一侧的下部稍扁平,竿每节起初仅分1-(5)主枝,惟以后则可增生为多枝或否,当仅具1主枝时,其直径较竿细甚;叶片小型或中等,极罕可为大型。花序在叶枝顶生或侧生,当为侧生时,则连同花序在内的小枝长度并不超出它所着生的那条具叶枝,花序下方托附有一组逐渐增大的苞片或无此苞片而是正常的营养叶;雄蕊多为3枚,稀可再增添1或2枚乃至共有6枚(例如酸竹属Acidosasa)。模式属:北美箭竹属(ArundinariaMichx.)仅含1或2种,北美东南部特产本亚族约7属,多分布在东亚的亚热带低海拔地区,除北美特产的北美箭竹属外,我国有6属77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