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疑作 |
释义 |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九疑作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张谓 作品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尝闻虞帝苦忧人[1],只为苍生不为身[2]。 已谓一朝辞北极[3],何须五月更南巡。 昔时文武皆销铄[4],今日精灵长寂寞[5]。 斑竹年年笋自生, 白苹春尽花空落[6]。 遥望零陵见旧邱[7],苍梧云起至今愁[8]。 惟余帝子千行泪[9],化作潇湘万里流。 作品注释[1]尝:曾经。 [2]苍生:百姓。 [3]北极:指北极星,又叫北辰。《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句谓舜既然已经将部落首领职位禅让给了禹,就不必再于五月暑天作艰苦南巡。 [4]销铄:销镕。 [5]精灵:灵魂。 [6]白苹:古作白蘋,一种水中浮苹,俗称马尿花。 [7]邱:当作“丘”。 [8]苍梧,指九疑山。 [9]帝子:指娥皇、女英。 作品赏析该诗一方面称赞了舜帝南巡的崇高行为,另一方面却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慨,从而显示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人生与历史的思考中的彷徨与矛盾。 作者简介张谓,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年间(742—756)进士,入封常清安西幕。乾元年间(758—760)以尚书郎使夏口,曾与李白于汇城南湖宴饮。大历年间(766-779)官至礼部侍郎,后为潭州刺史。《九疑作》作于潭州任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