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茶馆 |
释义 | 1 喝茶场所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不过茶馆与茶摊相比,有经营大小之分和饮茶方式的不同。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另有老舍先生所著同名话剧,后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流传于世。 ◎ 茶馆称谓中国:茶馆 英国:Teahouse 日本:茶屋 ◎ 中国茶馆简介川派茶馆 在以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为特征的巴蜀文化影响下,成都茶馆是一个地域特点十分突出的类型。在史料记载中,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早在民国初期,成都茶馆已达454家,居四川之最,是历来茶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服务方式方面,成都茶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自改革开放后,成都茶馆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其发展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变革: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公私合营,让成都茶馆的数量明显减少,但成都人泡茶馆的习惯并没有多少改变,茶馆中的茶客人数始终没有萎缩。成都茶馆的恢复期,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大批传统老茶馆开门迎客,很快,茶馆数量恢复到600余家。这一时期的成都茶馆,其空间格局仍旧延续了早期茶馆的“当街铺”、“巷中寺”、“河畔棚”、“树间地”的老传统。茶馆内,最具代表性的摆设是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碗、紫铜壶和老虎灶。在茶馆中服务的堂倌都是掺茶“茶博士”,个个身怀绝技,这是成都茶馆最具特色的服务形式。在茶馆中,所提供的是单一的花茶。 在四川,具有商务功能的都市茶馆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前后,在“圣淘沙”、“耕读园”、“绿茗”等一批茶馆在成都相继开业。1996年,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在成都成立时,成都现代化的茶馆已接近百家。与传统茶馆不同,这些茶馆从露天进入室内,不再延续茶馆的敞开式风格,改铺舍为茶楼,室内装饰一改传统茶馆的简朴而趋向豪华,陈设多聚西式风格,除法式藤椅外,许多茶馆摆上了钢琴。茶馆所提供的茶水不再局限于花茶。此时,茶艺表演也开始在成都出现。成都市还成立了茶艺队,在各大茶馆演出,茶艺之风盛行。但好景不长,此后的两三年时间,传统的麻将席卷了几乎所有的成都茶馆,茶艺在茶馆中趋向沉寂。 20世纪末,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外来资本的引入和宾馆酒楼的兴起,成都茶馆发展开始趋向于多元化。一些适于茶馆经营的主题文化如盐道文化、藏文化、集邮文化等走进茶馆,同时,棋牌、足浴、桑拿等经营项目也被引入茶馆。 2001年,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开始策划以茶艺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茶艺比赛和茶馆评选,挖掘和推广茶文化,指导茶馆发展,抵制不良现象,助推茶馆业良性发展。2008年,成都茶馆数量较2001年翻了一番,达6000家,其中单纯售卖茶水的茶馆占30%,“棋牌茶馆”近40%。 四川的盖碗茶和茶馆 四川是茶的故乡,茶的品类繁多,饮茶风行,茶馆林立。 四川人盛行自斟自饮的盖碗茶。盖碗茶不但选用茉莉花茶、龙井等上品茶叶,而且盖碗和铜壶也别有讲究。如盖碗用的茶盖,一是茶沏好盖上后,可很快泡出茶味;二是可用作割去茶碗上飘浮的泡沫;三是可用来凉茶(即将茶盖反扣倒入茶汁),便于快饮解渴,还有“茶船”用来托茶、端茶。这样,茶碗、茶盖、茶船托三位一体,既实用又美观。另外烧水的壶选用铜壶,烧出来的水味道甜美,保暖性又强。 四川的茶馆多,且具特色。早晨进茶馆可一直坐到晚上关门,照样沏茶而不增加收费。一整天仅收一次的茶费。所以茶馆成天热闹,成了人们休息、娱乐、传通讯息、进行交易的场所,而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茶的热气、香味中进行的。 ◎ 粤派茶馆广州在“得风气之先”的岭南文化影响下,其茶馆起步早,是南方沿海地域茶馆的代表。广州“重商、开放、兼容、多元”的地方特色在茶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与其他地域不同的是,广州茶馆多称为茶楼,楼上茶馆楼下卖小吃茶点,典型特点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餐饮结合。当代广州茶馆的雏形是清代的“二厘馆”,最初的功能是休闲和餐饮,为客人提供歇脚叙谈、吃点心的地方。广州人向来有饮茶的习俗,尤其是“喝早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频繁,喝早茶已成广东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及众多企业、单位也将其作为接待宾客的方式。 改革开放之初,“下海经商、创业拼搏”是广州人民生活的主旋律,作为传统餐饮休闲场所的茶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众“无闲”期。在这一“空档期”,广州兴起了以听歌为主,饮茶宵夜的音乐茶座。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活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休闲娱乐成为一种大众期待。传统茶文化再次受到重视,“茶艺乐园”、“流花茶艺城”等一批专业茶馆应运而生。这些茶馆从布局、装饰到背景、音乐、佐茶糕点及其他辅助性服务细节都有了很大变化。紫砂茶具、传统字画的展示成为茶馆发掘的新功能之一,多种文化活动选定茶馆作为演出场所。 2000年后,广州及周边地区各式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茶馆数量突破千家,分布在公园湖畔、街道、大型社区、宾馆、健身休闲会所内,分布广,密度大。许多高规格的茶馆配备专业的茶艺师,琴师、评茶师,所售茶水涵盖福建、广东、云南、浙江的各类名茶。广州主流茶馆彻底摆脱了传统茶楼餐饮结合以茶为铺的经营方式,成为了真正的茶馆。 进入21世纪以来,广州茶馆业走向了空前的繁荣,经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传统茶楼与现代化茶馆并存,发展逐渐分化,两者经营内涵风格区别显著。现代化茶馆服务项目和内容日趋多元,茶艺培训等均作为经营项目被引入。 2002年,广州“流花茶艺城”设立了广州市流花茶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先后与行业协会合作举办茶艺师、评茶员培训班,为茶馆业提供专业性人才。而传统茶楼则依然保持广东“一盅两件”的经营模式。 ◎ 京派茶馆北京茶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层次复杂、功能齐全。在其影响下,北京茶馆业具有这几方面的特征。长期以来,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茶馆始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既有环境优雅的高档茶楼、茶馆,也有大众化的以大碗茶为主要特征的街头茶棚。明清以来,就有闻名遐迩的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茶饭馆和所谓野茶馆、棋茶馆,更有为数众多的季节性茶棚。茶馆是北京民众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茶馆文化是京味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清末民初的北京的社风民情。 北京人饮茶者众,从皇帝贵族、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都有饮茶习惯。自然,不同阶层的饮者有不同的茶俗,这便使北京的茶文化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的鲜明特点。市民茶文化、文人茶文化、宫廷茶文化共同构成了北京茶文化。 建国后,尤其是十年“文革”,使北京茶文化、茶馆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发历史新时期的到来,使北京茶产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期”。改革开放之初,市民大众化的茶馆最先恢复。 1979年,前门的大碗茶青年茶社开张,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此时,陆续开张的茶馆延续了早期季节性茶棚的功能。随后,政府部门组织恢复上世纪30年代盛行的公园茶馆。这一时期,北京及周边地区较具规模的茶馆不到10家。 1988年,老舍茶馆开业,是北京茶馆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它在其前身以大众解渴需求为目标的大碗茶基础上,提高服务档次,增加茶文化的内容,增设了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舞台,成了京味茶文化继承创新的一个代表。此后,随着台湾茶艺的传入,北京茶馆与各地茶馆一样开始起步发展。文人茶文化、宫廷茶文化在这一时期的茶馆中受到格外重视。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第一家以“茶艺馆”命名的五福茶艺馆开业,一改传统京味大茶馆的简朴和热闹,装修装饰考究,环境清幽安静,茶艺表演成为茶馆服务的主要项目之一。茶艺馆的出现使北京茶馆风格特色更加丰富多彩。随后相继开业的茶馆很大一部分效仿了这种方式。这一新兴茶馆很快被消费者认可,并成为北京休闲的时尚,一般都经营状况良好。 进入21世纪后,北京茶馆的风格形式经营项目更加多元,各地茶馆的风格特色都可以在北京找到。同时,商务功能和外来文化也在北京茶馆得到了体现。老舍茶馆以热闹的锣鼓声、丰富的演出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突出湘西特色的“朋来先敬”,主推商务功能的“梧桐会馆”,将园林、寺院与茶文化相结合的“明慧茶院”等。 北京茶馆分类 概说茶馆分类方法很多,比如按地区分,按经营性质分,按经营茶的品种分,按时间分,等等,有 历史悠久的老茶馆,保存旧时风格;六十年代新建茶室,采用现代建筑,四周辅以假山、喷泉,室内有鲜花、字画,并有瓜子、糖果等;露天茶室、棋园茶座、音乐茶座等。 特此以北京茶馆分类举例,以飨读者。1、从名声上分 要说北京茶馆的名声,自然是五福、茗仁为最。五福起得最早,说它带动了北京茶馆业的发展,一点不为过。所以,时至今日,你到五福的阜成门店去看看,顾客盈门。茗仁已经有了最大的连锁规模,不再 赘述。所以,不管是请人还是人请,不管是开会、聚会还是约会,到这样的茶馆去,就是有面子――姑且算做历史悠久有规模派。其余也有名头不小的,有的是有些规模了,如思茗斋;有的是养在深山有人识,如大觉寺的明慧茶院。 2.从消费价格上分 刚开始跟茶馆界的人打交道,就听说亚运村有个叫碧露轩的茶馆,专打高档牌,去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一张卡就几千块钱。贵有贵的特色,守着汇园公寓,认准了少数人,这是人家的经营思路。不怕大多数人去不起,姑且称为曲高和寡派。新年伊始,有杭式茶楼名曰“西子湖”者进京。与京派茶楼不同,这儿的100多种小茶食和江南小吃免费供应,要一份48块钱的茶就可以坐上一天,一日三餐都解决了。中轴路上也有一家杭式茶楼。为了让大多数人去得起,这类茶楼姑且称为大众平民派。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最一般的茶艺馆、茶楼。很多人说茶馆消费高,其实,跟酒吧差不多啦,一晚上人均60—120块钱,有的是更便宜的。我和一个朋友在一个小茶馆泡了一晚上,一人一杯28块钱的茶,去酒吧,哪有此等待遇? 3.从目的分 刚进这圈时,少不得请前辈吃饭。前辈泡了大红袍,问我如何,那时我只会说“好”。前辈道,“这茶拿在饭馆喝,可惜了;拿到茶馆喝,又失身份。”----就是说,还是有人专门为了喝好茶去茶馆的。有好茶的茶馆有,除了那些名声显赫的,还有的是开茶馆就为以茶会友的。银锭桥边的一味茶坞,为此中典型。有极品好茶,就怕你不识货啊。 特别会品茶的人不多,冲着茶馆环境去的占绝大多数。于是,环境成了所有茶馆必须讲究的重点。有的大气豪放,几百平米,有的小巧别致,只有几十平米;有的如江南水乡般玲珑,有的如旧时官宦人家般古典;有的配备宽带就为您上网方便,有的准备各种小吃就怕您饿着。开会、聚会、约会,总有一馆适合您。 ◎ 杭派茶馆在“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的吴越文化影响下,杭州茶馆的发展是全国茶馆业中最发达最先进的代表。在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上,西湖与“西湖双绝”——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茶馆得天独厚的优势。新中国建立之初,杭州茶馆的数量不及成都一半,但杭州茶馆种类更为丰富,功能更加齐全。当代各地茶馆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和经营类型基本没有超过杭州茶馆涉及的范畴 1999年,杭州茶馆开始第三轮变化,品牌意识成为茶馆这一时期发展的动力。这时,大量新茶馆纷纷涌现,许多老茶馆易址重开;由此,杭州市场消费者兴起新一轮喝茶热潮。 进入21世纪以来,日趋成熟的杭州茶馆最先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已经处在茶馆主流地位的新式茶馆,其队伍日益壮大,并进一步追求个性化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主题茶馆、复合式茶馆、探索性茶馆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名茶艺馆基本成型。 2003年,杭州茶楼业协会正式成立,这一行业的自律组织对于推动杭州的茶馆业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杭州茶馆形成规范性产业。 ◎ 中国著名茶馆◎ 望溪会馆*茶文化主题会馆望溪会馆为中国首个茶文化主题概念会馆,在望溪会馆可以赏瓷、品茶,同时望溪会馆有藏书、书画等文化艺术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阔论文化,又可细语商业,品茶赏瓷让交流的环境更具意境之美,让交流也更舒展。望溪会馆,以茶文化为主题,以商业运作为方略,是一种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也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望溪会馆根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品茶实际需要推出的望溪品牌的各类瓷茶器,同时展出会馆收藏的各类清代及近代的茶器名品。“望溪”注册商标由中国书法名家赵喜玉先生题写,同时会馆内邀请了中国书法名家如陶亚明、李学珍、麻凡、徐思海、陈以苏等为会馆题写茶文化主题名句。望溪会馆常年展出的名家书画有:林散之、赵喜玉、麻凡、陶亚明、徐培晨、李学珍、陈以苏、徐思海、蒋义海等名家字画。 望溪会馆为茶文化主题会馆,以瓷会友、以茶论道,广交天下朋友。 ◎ 成都著名茶馆1.顺兴老茶馆:位于加州酒店三楼。现代包装的老茶馆,在这里可以见识变脸、喷火、吹灯等国粹表演,绝对是外地人认识成都的好地方,吐血推荐!要想位置好一点的话,最好提前定位。最低消费28元/人。这里有一长廊雕塑一定要看,描述的是四川民居。这 您还可以先吃饭后看演出。 2.培根路路边茶座:要体会成都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强烈建议到培根路走一走,狭窄的街道,两边就是传统的四合院,有几家就在自家院子里摆上竹椅木桌就变成茶馆了。这么好的地方在我6月份再去的时候竟然已经拆了,万分可惜,令人怀念! 3.岁月茶庄:青羊宫附近,府南河旁边,分室内室外,里面有大投影,看世界杯的好地方。 4.文书院露天茶座:数以百计的老百姓坐在参天大树下喝茶的情景可以在这里找到,木桌、竹椅、铜壶。位于文书院内更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文化氛围。 5.百花潭公园露天茶座:公园挺不错,茶座就在府南河旁边,柳树就在你的头顶上。极力推荐,我在那里发了5个下午的呆。 6.人民公园鹤鸣茶馆:始建于二十年代,木桌、竹椅。对着湖看书,很不错。缺点:要饭的、掏耳朵的、算命的、擦鞋的、卖豆花的、卖报的太多了,让人烦。 ◎ 北京著名茶馆1.老舍茶馆,坐落在前门西大街3号楼,始建于1988年,是一家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命名的茶馆。茶馆位于三层,门口环饰着紫木透雕;位居正中的“老舍茶馆”金字牌匾下方,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铜像屹然凝视着远方。老舍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他笔下的京味《茶馆》感染了无数大众,也使这座融茶道、民族艺术于一体的老舍茶馆名扬中外。 2.一茶一坐,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发扬中国茶及餐饮的文化,打造第一个国际化中式餐饮的连锁休闲品牌。一茶一坐的经营理念是把“客人当朋友、伙伴当家人”。一茶一坐的经营目标是“大家的客厅”。一茶一坐2006年1月于北京开设第一家门店。在一茶一坐的门里,你会看到这样一句话,体验生活新式样,这就是一茶一坐的主旨。 3.圣淘沙:茶楼的茶客大厅颇具南洋风格,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环抱四周,精美典雅的茶具和紫云藤编织的桌椅摆放在其间,轻柔舒缓的钢琴曲在耳畔若隐若现。最精彩的当属这里的特色包房,中式、法式、英式、美式、地中海和东南亚等,风格各异。 4.仙踪林,于一九九六年踏足香港,透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特许经营制度,在休闲餐饮行业独竖一帜,为消费者提供特式美味餐饮,因而能在短短几年间,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加拿大、澳洲、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地开设一百多家分店。 5.紫云轩:推门入内,迎面的小院里种满了草木花卉,还有各得其所的金鱼、鹦鹉在那里悠然自得,颇有鸟语花香的意境,透露出主人别样情趣。这里的各色菜肴、甜品、饮料里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叶,这种中西合璧自创茶餐实在叫人意想不到。 ◎ 中国茶馆的历史演变◎ 茶馆的萌芽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 茶馆的兴起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 《旧唐书·王涯传》记:“太和九年五月涯等仓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则唐文宗太和年间已有正式的茶馆。 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因而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此时,茶馆除予人解渴外,还兼有予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 茶馆的兴盛至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而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临安(即今杭州),统治阶级的骄奢、享乐、安逸的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杭州不仅“处处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都城纪胜》中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 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 茶馆的普及到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 茶馆的衰微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非常时期,茶馆也就一度衰微。 ◎ 茶馆的复兴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茶馆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悄然回复,茶馆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 ◎ 茶馆的衍变1、书茶馆 书茶馆,即设书场的茶馆。清末民初,北京出现了以短评书为主的茶馆。这种茶馆,上午卖清茶,下午和晚上请艺人临场说评书,行话为“白天”、“灯晚儿”。茶客边听书,边饮茶,倒也优哉游哉,乐乐陶陶。 老北京的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各种茶馆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功用。这里,重点从文化,社会功用角度介绍几种。老乡京有许多书茶馆,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书茶馆,直接把茶与文学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老少皆宜。 2、音乐茶座 音乐茶座是既品茶又娱乐的文化场所,在唐代已有先例。不过其正式出现,却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事。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随著改革开放,以及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一些大中城市里,音乐茶座应运而生。 音乐茶座一般选择在幽雅的场所,并配以柔和多采的灯光,以饮茶品点,欣赏文艺为内容。音乐茶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人们可以品茶自娱,也可以约上几个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还可以在啜饮纳凉的同时,进行各种交流。 ◎ 中国茶馆与茶联集萃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杭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杭州涌金门藉香居茶室联) 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做做茶农。(西湖民间流行联网) 接洽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西湖龙井茶室秀草堂联网) 座畔花香留客饮,壶中茶浪拟松涛。(杭州吴山茶室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为可顺读倒读之巧妙联)(上海“天然居”茶楼联)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湖南衡册望岳门外红茶亭联)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广州长三眼桥茶亭联) 认春轩内一杯茶,春在堂皇前笑语哗。(渐江德清“清在堂”茶室联) 名茶之中是珍品,国际红茶是英豪。(国际市场赞祁门红茶) 雪芽芳香孝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赞联)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岩茶赞联)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无锡惠山二泉亭)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远帆无数,坐盈盈酒水从罨画溪来。(宜兴杜牧之水榭) 2 老舍创作话剧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的,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 剧情梗概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 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 世界戏剧舞台上的不朽之作由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话剧《茶馆》是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也是中国目前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之一。《茶馆》自1958年3月首演以来,已走过近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从第一版首演之日起,《茶馆》便和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英若诚、黄宗洛这些艺术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茶馆》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和精彩演绎而成为世界戏剧舞台上的不朽之作,他们也因为《茶馆》而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伟大的戏剧人。 老版《茶馆》告别演出 1992年7月,老一版《茶馆》的告别演出后,老艺术家们纷纷隐退,使此剧几成绝唱,历史将它定格在374场的演出纪录上。1999年10月,以创新著称的导演林兆华重排了《茶馆》,推出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领衔的全新阵容,演出继续并由此长演不衰。 新版《茶馆》中不仅拓宽了舞台空间,突出强调了北京的地域色彩,而且舞台上开放式的舞美风格,也丰富了剧作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对尾声的艺术处理,更鲜明地体现了原创剧本的寓意。新版《茶馆》的演出,使这部戏的演出场次快速接近500场,成为中国目前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之一。不仅如此,它还飘洋过海,在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茶馆》被吸引是因其经典的内涵 一部好的音乐剧或舞剧长演不衰并不少见,但作为既无歌舞、也无宏大布景和悦耳音乐、吸引观众因素相对简单的话剧而言,能上演数十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锅老汤、一壶酽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馆”里上演。40多位演员用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演绎着老舍先生蘸着沧桑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沾满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该剧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至今仍是戏剧教学典范。 ◎ 老舍茶馆与《茶馆》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现有营业面积2600多平方米,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茶馆。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您每天都可以欣赏到一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 新版话剧《茶馆》观后记中学时语文课学习老舍的《茶馆》选段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能有机会亲眼看一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更不会想到实现这个愿望竟然还是在国外。帕萨迪纳市的交通让我们耽误了一点第一幕的开头,实在有些可惜,但是我们很快就被话剧强大的感染力深深折服。去之前稍微复习了一下《茶馆》的剧本,看起来不会太吃力。 不知老舍先生是不是第一个想到用茶馆这样的地方作为一个舞台来反映一个社会的风貌和冲突的,我看过其他一些小话剧也有类似的构思。而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又跨越了五十年的时光,它所反映的已经不仅仅是社会的点和面,而是加入了纵深的时间轴,那是一个立体的时代的变迁。从第一幕的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到第二幕二十年后的民国,再到第三幕又三十年后的抗战胜利之后,茶馆里的人随着时间老去,茶馆里发生的事情虽然有着各个时代鲜明的特征却又与前后丝丝相扣;情节无论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故事无论是让人会心一笑还是扼腕叹息,都恰到好处的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貌。 一个社会可以被老舍先生缩小投影到小小的茶馆之中,在这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舞台上,市井小民成了主角,而那串场的三个主角——王掌柜、秦二爷和常四爷,除了掌柜是在每幕都出场串起一个个故事之外,松二爷和常四爷的生活变迁反而被放在了幕后。但是仔细咀嚼这几个人的遭遇,其实恰恰是最能反映那个动荡年代中人们的无奈。王掌柜处处小心,处心积虑经营着裕泰茶馆,到头来茶馆还是要被霸占而无奈自尽;秦二爷年轻时强干气盛,一心要实业救国,最后一生的家业被政府没收化为灰烬;常四爷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却因为一句“大清国要完了”坐牢,出狱之后自食其力却仍然潦倒不堪。这三个人的经历就是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的最好写照,虽然笔墨不多,却最深切的让人感到那个时代下人们的无奈。 剧中的大腕演员也不少,话说回来很大程度上我也是冲着那几个演员去的,濮存昕演的常四爷,人物耿直磊落的性格呼之欲出;何冰演的刘麻子,反面角色坏的恰到好处;梁冠华演的王掌柜,虽不是于是之当年的瘦高形象,却把人物精明到有些油滑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宋丹丹演的康顺子,横跨五十年时间,从被卖给太监作老婆的小姑娘,到追随儿子革命而去的老太太,塑造了一个善良坚定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但是我觉得最出彩的算冯远征演的松二爷的角色,胆小怕事但是心地善良,处处如履薄冰却放不下面子自食其力,他塑造的这样一个旧贵族的形象让人忍俊不禁又叹息连连。 这次演出沿用了老导演焦菊隐的布景设计和结尾处理。把茶馆的日趋破败在细节之中展现出来,而结尾处由三个老头抛纸钱作升华更是给全剧以点睛之笔。说到结尾,常四爷在结尾处说了一句话——“我是爱我们的国的,可是谁来爱我呢?”这句话不禁让我想到含冤自尽的老舍先生,他也是怀着对新生活无比的热爱创作下这么多传世之作,可是这样热爱生活才华横溢的一个人却被逼投湖了却一生。他的遭遇和他剧中常四爷说的那句话是多么的相似!想到这些,我的泪水不禁湿润了眼眶。乱世之中,谁能幸免? 《茶馆》之所以是经典,不仅在于老舍非常了解旧社会,还在于即使在今天看这个戏,每个观众也会不同程度地有所联想,所以这次的演出版本不求完全一模一样,只希望观众能产生不同的思想活动。 ◎ 最新演出信息演出时间:2012.06.07星期四 19:30—— 2012.06.17 星期日 19:30 演出地点:首都剧场 票务代理:中票在线 3 1982年谢添执导电影◎ 基本信息片名:茶馆 外文:The Teahouse 类型:剧情 国家:中国 上映:1982年 对白: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胶片长度:12本 制作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 制作人员导演:谢添 编剧:老舍 美术:杨予和 作曲:彭修文 演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 主要演员于是之——王利发 郑榕——常四爷 蓝天野——秦二爷 童超——庞太监 程中——小康顺子 胡宗温——康顺子 英若诚——刘麻子 黄宗洛——松二爷 童弟——大傻杨 李大千——宋恩子 林连昆——吴祥子 ◎ 剧情简介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北京的裕泰茶馆却在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细心经营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这貌似繁荣的背后,隐藏各种令人窒息的黑暗面,预示着大清国必将灭亡的命运。 终于到了民国,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内战不断、民不聊生;王掌柜苦心“改良”裕泰茶馆,令其重新开张,但动荡的社会令王掌柜忧心不已,茶馆的经营越发艰难。 又过了30年,裕泰茶馆在已风烛残年的王利发的苦苦支撑下继续经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 幕后花絮影片将北京人艺的名剧《茶馆》搬上银幕,围绕裕泰茶馆在清末、民初、国民党统治三个历史时期的兴衰和其间交错出现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所经历着的种种苦难。 影片充分发挥电影艺术手段的优势,在保留话剧舞台艺术的精华的基础上,将电影化的处理与原作风格有机融合,使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更加突出。该片获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 艺术成就酝酿多年,为广大影剧界人士所关注的影片《茶馆》,已经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这部影片确实同导演谢添所说的那样:它是一个“新片种”,既不是舞台纪录片,亦非一般艺术片,更不应笼统地称为故事片。原因大概就在于影片导演在严格保留《茶馆》舞台精华的同时,较好地运用了电影的特有手段。它以镜头引导观众去对《茶馆》主要人物的传神表演和重要细节加以过细观察。它在融合话剧、电影两大艺术特性的努力中,取得了成就。 老舍先生的名著《茶馆》虽然通篇妙语如珠,十分诙谐风趣,但其主题严肃,结构极其严谨。这是一部为三个时代(清朝、民初、国民党统治)送葬的剧作,它为旧社会唱出一阕怆凉的挽歌。自然,为垂死者唱挽歌和迎接新生儿的降生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茶馆》在反映了三代反动统治的继承性的同时,也暗示了以康大力为代表的青年一代革命者必将取得胜利,人们有理由寄希望于这些迎接黎明的人,这是《茶馆》原作者的苦心所在。而影片《茶馆》在体现原著精神的时候,以生动的银幕形象,显示了一个人生真理:对待生活,斗争比妥协(逆来顺受)有出路;“改良”是一条死胡同,革命则意味着通向阳关大道。《茶馆》主人公、“裕泰”的掌柜王利发(于是之饰)的生活道路,就为这条真理作了注释。 老舍先生笔下的裕泰茶馆是浓缩了的旧社会,通过这个不大的横断面,人们可以看到那早已逝去的三个时代里的芸芸众生的种种活动:他们或浑浑噩噩,蝇营狗苟,为名为利,为非作歹;他们或忧国忧民,心怀大志,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理想,但又找错了出路与方向;也有人明哲保身,但求苟活,却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碰得鼻青脸肿。而更加引起人们同情的则是子继父业的茶馆老板王利发,他为求举家温饱,在时代的变迁后面亦步亦趋,紧跟不舍。他怀着心中的郁悒,时刻对顾客和大大小小的权势者唯唯诺诺,笑脸相迎。到头来,这位处处妥协的聪明人和“骨子里的老实人”,却弄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在他潦倒的暮年悬梁自尽……。无须多加引申,王掌柜的一生所给人的启示,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个人命运的范围。 谢添在当年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先生精心构思的那场“三老自奠撒纸钱”的基础上,巧妙地安排了王利发、常四爷和“实业救国”论者秦二爷三位老者的忆旧与“总结性”的对话。除去舞台剧原有的警句外,当纸钱在阴暗的空间飞舞,当“抬杠”的号子声和低沉悲凉的丧乐交织在一起时,人们随着摄影机俯瞰,三位垂垂老迈的不同人物踉跄行走在茶馆厅堂,心中不禁升起一种悲凄之感。就这一场景而言,影片《茶馆》带给观众的遐思,应大于舞台剧。 影片中“北京人艺”灿烂群星的表演十分出色。王利发(于是之饰)、常四爷(郑榕饰)、秦二爷(蓝天野饰)、松二爷(黄宗洛饰)和两代刘麻子(英若诚饰)和扮演者在表演上支付的心血是没有白费的。人们通过他们刻画、塑造的人物形象,又能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氛,特有的风习以及角色灵魂深处的颤音。“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的王利发掌柜,经过于是之的再现,其性格、气质、语言习惯,使人拍案叫绝。他那生动、精确、真实可信的表演技巧,丰富了角色,挖掘了作家留在纸后的潜台词,使其韵味无穷,耐人咀嚼。自然,限于演员的年龄和形体的变化,王利发的青年时代不及中年,而中年又略逊于晚年。但作为一位年过半百,在话剧舞台驰骋达三分之一世纪的老演员,于是之在影片《茶馆》中取得的成就,无疑高于他过去奉献于广大观众之前的程疯子(《龙须沟》)和余永泽(《青春之歌》)。 郑榕同志塑造的硬汉子、爱国心切的常四爷,在三个时代中的性格被勾勒得线条清晰、棱角分明。那种正气在胸、铁骨铮铮的劲头,感人至深。蓝天野以光彩夺目的台风,在“第一幕”戊戌年间出场,俨然一位倨傲不凡的“浊世佳公子”。但到“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拖着羸弱、疲惫的步子走进老裕泰茶馆时,那眼神、那语气,那身躯姿态,早已判若两人了。这位家财万贯、矢志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者,早已被日寇、国民党和“四大家族”压得奄奄一息。当年那个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不可一世的秦仲义,而今安在哉?!作为“人贩子”的两代刘麻子,是个不齿于正派人物的社会渣滓,但,他和那些唐铁嘴、二德子、“灰大褂”之类的家伙一样,除去起到渲染时代、烘托气氛的作用外,还和贯串全剧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被出卖的贫农之女康顺子(程中、胡宗温饰)形成纠葛,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典型。英若诚在精确显示两代刘麻子肮脏的灵魂,以及这类人物丑恶的嘴脸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 影片《茶馆》中的音乐(彭修文作曲、指挥)和音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一般性地辅助了作品的主题,强化了主人公王利发的感情潮汐的感染力,还成功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反映了昔日北京的市声。 4 2010年何群执导电视剧◎ 基本信息片名:《茶馆》 集数:39集 开机时间:2007年12月 首播时间:2010年07月16日 CCTV8 纳爱斯【黄金强档剧场】 ◎ 制作人员原著:老舍 导演:何群 出品人:李培森 制片人:李功达 执行制片人:王旭平 编剧:叶广芩、杨国强 总摄影:尚勇 美术:张鹏 灯光:李兴全 道具:赵少伟 录音:孟健 制片主任:梁斌、赵倩 ◎ 职员表▪ 出品人:李培森 ▪ 制作人:李功达;王旭平(执行制片人) ▪ 导演:何群 ▪ 编剧:叶广芩;杨国强 ▪ 摄影:尚勇 ▪ 道具:赵少伟 ▪ 美术设计:张鹏 ▪ 灯光:李兴全 ▪ 录音:孟健 ◎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王利发 陈宝国 秦二爷 谢钢 常四爷 周里京 松二爷 石小满 庞太监 张惠中 刘麻子 崔杰 李三 马恩然 宋恩子 梁天 吴祥子 刘惠 慈禧 吕中 大傻杨 邹德江 张秀英 剧雪 二德子 谢宁 王淑芬 岳秀清 黄胖子 李丹军 唐铁嘴 钱波 小唐铁嘴 孙一理 小刘麻子 罗二扬 ◎ 剧情介绍戊戌变法刚刚失败,六君子菜市口血迹未干。裕泰茶馆少掌柜王利发从父亲手中接下茶馆,当天就将茶馆的规矩做了一些改革,他坚信,他会比父亲经营得更好。 老茶客常四爷和松二爷因为在茶馆里说了“大清国要完”的话,被抓进了监狱。王利发出面,组织一条街的铺面联保常四爷和松二爷。茶馆的房主,商人秦仲义不在联保的折子上签名,他说他救的是国家,不是一两个人。 年根底下,秦仲义来了,来要房租,提出明年房租长两倍。秦要办工厂,要实业救国。 八国联军进北京,庞太监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西逃。城内火光四起,洋兵滥杀无辜。劫难过后,茶馆后院烧成一片焦黑。 庞太监到茶馆来,西行护驾有功,老佛爷赏一栋宅子。他让刘麻子、唐铁嘴为他在北京城寻找上好宅基地,他要在紫禁城外建宅安家。 在茶馆,买卖穷人家姑娘康顺子的交易成交,她被一乘小轿抬走了。 康顺子被抬进庞家,成了奶奶。洞房之夜,变态的庞太监将康顺子整得苦不堪言。 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在茶馆拍出钱票,要把宣武门里一条街买断,建立丹枫火柴有限股份公司。 进口料子充盈市场,秦仲义的产品开始滞销。 秦仲义把希望寄托在儿子秦利民的身上。但是秦利民年纪不大,却在观念上与父亲格格不入。 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 北洋时期,群雄四起,政局混乱,街面上散兵、马队、巡警、特务、打手、乞丐、妓女,让人眼花缭乱。 松二爷经常领着自己的儿子松秀岑到茶馆来。松秀岑跟他爹如同一个模子磕出来的,小小年纪提笼架鸟,摇头晃脑,对于靠典当过日子的生活从不操心。 庞太监被溥仪遣散出宫以后在家总是气不顺,他的几个侄子背地偷着刮他的钱,刘麻子抱了个七岁的小男孩到庞府,大洋300块,给庞太监当儿子,起名庞继祖。 直隶军队与奉军在高碑店、琉璃河一带打仗,城里人心慌慌。 有军官找到秦仲义,要他将火柴厂改军火厂,说可以得大利,秦仲义一口回绝。 秦仲义的火柴厂被炸上了天。 秦仲义织布厂的工人和电车公司、造纸厂的工人一起罢了工,织布厂领导罢工的是秦仲义的儿子秦利民。 没钱又没权的庞太监被他的侄子们活活饿死,康顺子和庞继祖被赶出庞府。庞继祖改名换姓,叫康大力。他们被王利发收留。 为追赶新潮,王利发买了个留声机,为茶客们放唱片。刘麻子应约到茶馆来做生意,被宋恩子、吴祥子陷害,当做逃兵在街上砍了脑袋。秦仲义和儿子到茶馆来,秦仲义当着王利发的面让儿子签下契约,断绝父子关系。 松二爷日子艰难,一院房也卖得差不多了,儿子松秀岑索性下海唱了戏,演青衣,竟然唱得很红。 北平沦陷。 松秀岑醉生梦死,后被北平警察局李局长的二姨太勾引,被李发现,毒打致腿残。 当亡国奴的艰难日子,几乎没有谁再来喝茶,凄凉寂寞的茶馆里只有三两个老茶客蔫头蔫脑地坐着。 秦仲义的工厂因为受到物资限制,开不了工了,他忍痛遣散工人,让他们暂时自寻出路。 日本人投降,美国人进了城,北京又改叫了北平。 秦仲义的工厂当了美国兵的兵营,没有生活来源,他又闹了场伤寒,围巾破了窟窿,吡叽长袍也磨毛了边。 王利发深感自己老了,他对茶馆的事情已经力不从心,很多事都得交给儿子大栓料理,茶馆已经凋零破败。 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队伍在大街上喊着口号。 小唐铁嘴、小二德子、小宋恩子、小刘麻子们集中在茶馆里大谈各自的经验,都有如鱼得水之感。小宋恩子知道王利发放康大力去了西山,扬言要将王利发抓进宪兵队。王利发知自己路已走到尽头,让儿媳妇带着孙女去追康大力,让她们不要回来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有送殡车走过,撒下纸钱,落在常四爷身上,他下意识地一张张拾起,有一双干枯的手将他搀起,是秦仲义。 两个人跌跌撞撞互相搀扶着向茶馆走去。 茶馆里,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老哥仨发了一通感慨,互撒纸钱,以慰灵魂…… 常四爷和秦仲义走后,王利发独自在茶馆里,回想着往事,最后,把一地的纸钱扫在一起,一把火点在了纸钱上,火愈烧愈猛,王利发就这样地把自己活活烧死在了茶馆里...... 外城,叫花子把王利发的的故事编成顺口溜,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天空,一片蔚蓝。 ◎ 分集剧情第1集 清朝戊戌年,晚清最黑暗的一年。 九城闻名的裕泰大茶馆里坐满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色人等。 刘麻子把一枚来路不明的搬指递到唐铁嘴面前,让他帮着卖掉,为如何分成,二人在讨价还价。 官府的鹰犬——“二灰”宋恩子、吴祥子突然来到茶馆,刘麻子溜了,唐铁嘴怕出事,把搬指偷偷塞到王掌柜手里。王掌柜将计就计,把搬指扣下,作为唐铁嘴二十多年喝茶不给钱的抵押。 茶馆后院除了王利发外,还有一家街坊。姐姐张秀英是个“望门寡”,弟弟张春和是个有“顶子”的宫内瓦匠。王利发和张秀英互生爱慕之心,但都埋在心里。 王利发的大舅妈来了,她是来提亲的。 第2集 大舅妈嫌张秀英是“望门寡”,要给王利发另找人家。王利发说他眼下最想办的是想开一家裕泰分号。大舅妈认为他是痴心妄想。 房东秦仲义要涨房钱。秦仲义是京城的大财主,他是个纯粹的商人,只想着赚钱。目前,他正想着开工厂,挤走洋货,实业救国。 很快传来一个消息——谭嗣同等“戊戌变法”六君子被清廷在菜市口杀害了。一刹时京城成了恐怖之都,谁也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 王利发为长房租之事跟秦仲义交涉,秦仲义一句“我也缺钱”,把王利发顶了回去。 生意冷清,无事可做,王利发开始寻找能做“分号”的店铺,以圆他的“分号”梦。 第3集 为了凑足买店铺的银子,王利发把唐铁嘴的搬指当了。接着又请张春和出面给他当了保人,王掌柜的“分号”梦眼看就要实现了。 刘麻子使了一个连环骗,骗走了秦仲义铺子里的十匹织锦缎。事后秦仲义虽然明知道是刘麻子所为,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不想报官,报官就得掏银子打点,结果不如不报。 慈禧太后发现圈禁光绪皇上的“工程”停了工。当她得知是张春和“擅自”撂下差事回家过八月节,不禁勃然大怒。恰在此时,神机营兵工厂火药库爆炸了。 京城内到处是抓康梁余党的兵丁,随时都有人被当成康梁余党被绑走。茶客们人心惶惶,吓得不敢再谈国事。茶馆的生意越来越差。王利发干着急,没办法。 第4集 宋恩子、吴祥子带领几个兵勇用链子锁走了太后钦点的罪犯张春和。常四爷气愤之下说了句“这大清要完!”被宋恩子、吴祥子抓走。松二爷为常四爷作证,也被一起带走了。 一下从茶馆带走三个人,王利发的心情异常难过。张秀英求王利发救救张春和,王利发一口答应。 秦仲义决定自己买洋机器,办工厂,自己织布!他要把洋人挤垮,叫他们不能再大把地赚咱中国人的钱!他请了办工厂的工程师梁先生。不料,梁先生刚从天津来到京城就因为姓梁又留过洋,被当成康梁余党抓了起来。 刘麻子冒充松二爷的朋友,以换银子赎松二爷为名,登门骗走了他的蛐蛐儿,转身高价卖给了京城玩家索三爷。 病急乱投医,张秀英为救弟弟,倾其所有找唐铁嘴算卦。 第5集 就在唐铁嘴要得手之际,王利发赶到,劝走了张秀英。他要亲自救出常四爷、松二爷和张春和。 王利发得知庞太监想要得到长生不老药,他动开了脑筋。用白薯、土豆、糖浆、香油做了十八丸药丸给庞太监送去。王利发告诉庞太监,吃了这些药丸,能够还老还童,永保青春。 庞太监信以为真,答应放出常四爷和松二爷。但他怀疑药丸的真实性。王利发施展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努力说服庞太监,让他相信这是真的。庞太监有些犹豫,他不明白,这药这么好,王利发的父一辈怎么就没有见效呢? 第6集 大舅妈又给王利发找了一个姑娘,王利发脚底抹油,逃了出去,气得大舅妈跳脚大骂,坚决不让王利发娶张秀英。 衙门见榨不出什么油水了,放了常四爷和松二爷。张春和被定为神机营爆炸案的首犯,没被放出。 秦仲义建厂子的事紧锣密鼓开始了,他要把散落在四九城儿的房产变卖换钱,或拆一些旧房盖厂房。 常四爷、松二爷都回来了,而自己的弟弟回不来。张秀英似乎明白了怎么回事,整日以泪洗面。王利发见状,心里十分痛苦,但又找不出能安慰张秀英的话。 索三爷把几罐蛐蛐儿偷偷放在了松二爷家门前,并留下了一个“知名不俱”的字条。他这样做就是不想让松二爷搭情。松二爷异常感动。 第7集 李三给王利发出主意,去求马五爷救张春和,却被马五爷坚决地拒绝了。然而,私底下,他却正通过刘麻子在打张秀英的主意。 刘麻子骗张秀英说马五爷能帮她救出张春和,为救弟弟,张秀英上当了,她跟着刘麻子去求马五爷。 朝廷为抓革命党,要所有店铺关门歇业十天,王利发只好让伙计们回了家。 王利发挑出一篮馒头,一块肥肉,给张秀英送去。雪夜里,两个孤单的人四目相对……恰在此时,大舅妈带着自己的娘家侄女王淑芬来陪王利发过年。 庞太监听说秦仲义真要盖工厂,授意宗德想方设法阻拦。理由是洋机器震了京城的龙脉,会给朝廷带来灾害。秦仲义据理力争,无济于事。工程暂时停下来。 第8集 王利发向大舅妈宣称,他三天之内要搬到新铺面房去。大舅妈急了,去找秦二爷要求降房租。 太后、皇上丢下京城逃跑了。王利发要与茶馆共存亡。危机时刻,王淑芬显出了“英雄”本色,她制订了茶馆的应变措施,令王利发刮目相看。 祸不单行,秦仲义的货物全被洋兵扣在了天津。损失惨重。 常四爷与冲进院的洋兵们厮打,女儿妞妞倒在血泊中…… 愤怒的常四爷带着一群穿着义和团衣服的人借助夜色和熟悉的环境,和洋人展开巷战…… 教堂烧起通天大火,映红了半个北京城…… 第9集 大舅妈终于挑明了告诉王利发,王淑芬就是她给王利发选定的媳妇,并不由分说地订下了结婚的黄道吉日。一向谨小慎微的王利发气得跑到大街上跟二德子险些打起来…… 为了讨回搬指,唐铁嘴指使一群混混来砸茶馆。王利发将他们引到街上,他情愿自己挨打,也不能让人砸茶馆,茶馆就是他的命根子。唐铁嘴和刘麻子的计谋又破产了,搬指还是没有要回来。 “二灰”来向王利发要搬指,说它是盗墓的赃物。唐铁嘴和刘麻子也粘了包,被带到了衙门。 张春和和几个“乱党”被押赴刑场开刀问斩。张秀英赶到刑场,望着无辜的弟弟命丧刀下,她再也坚持不住了,倒在王利发怀中。 第10集 王利发与王淑芬拜堂成亲,吹吹打打,甚是热闹。 新婚之夜,王利发心乱如麻,他跑到院中透气,正遇到张秀英要去给春和烧纸。张秀英没忘了给王利发道喜,王利发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嘴巴。恨自己怎么选了这么一个“吉日”。 松二爷突然不来茶馆了。常四爷和王利发甚为焦急,预感到不是什么好事。 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常四爷在半山腰遇到了衣衫单薄,面黄肌瘦,光着脚搂柴禾的松二爷。原来,松二爷为了生儿子,被骗进山中给老道做了苦力,挣扎在生死之间。 慈禧逃难期间,庞太监因为守护慈禧所住的长春宫有功,被太后赏了购买一处宅子的银子。 第11集 庞太监相中了裕泰茶馆的后院,托刘麻子帮着说合。庞太监来看房,秦仲义没想到买房的是庞太监,十分不高兴。此时王利发把唐铁嘴请到了后院。唐铁嘴对前来看房的庞太监说了一番话,吓得庞太监不敢再要这个院子。 马五爷看中了张秀英,他让刘麻子把她骗到马家去当裁缝。 常四爷把自家院子卖给了庞太监,搬到城外乡下去了。但茶馆还是照来不误。 为了攒钱买房,王掌柜想出了一条裁人的办法。茶馆分集剧情介绍 第一步就是辞退明师傅。 明师傅看出了王利发的意思,没等王利发开口,自己就提出辞工回家。临走时放下一句话,如果日后茶馆倒闭,他绝饶不了王利发。王利发闻言感到羞愧难当,觉得对不起明师傅。他想请明师傅留下,但明师傅去意已决。 第12集 宋恩子、吴祥子听说常四爷参加过义和团,杀过洋人。他们找到王利发,告诉他: 看见常四爷上茶馆来,立刻报告。 王利发决定给常四爷通个信儿去,让他躲躲。常四爷得到信,逃出了京城。 墙上贴出常四爷等几个义和团疑犯的画像,悬赏捉拿。满城人心惶惶。 张秀英要去马五爷府上当裁缝了。头走的晚上,王利发在院中见到她,往日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大家心里都不好受。次日晨,王利发雇了骡车送张秀英。俩人心里都明白,这也许就是此生的最后一面了。俩人都忍住了泪,其实已经无泪可流了。 街上大张旗鼓地抓义和团,茶馆里更清静了,上座极少。松二爷忽然气喘吁吁地跑来,说他看见常四爷了。 第13集 原来是松二爷看见了悬赏捉拿常四爷的布告,他紧张万分。王利发让松二爷不要害怕,把心放在肚子里头,什么事儿都没有。 宋恩子、吴祥子在茶馆守株待兔,却等不到每天必到的常四爷。他们疑心王利发给常四爷送了信,要把他锁上带衙门去,危急时刻,秦仲义赶到,他的一番话使宋恩子、吴祥子放过了王利发。 秦仲义的厂房建设要择吉日开工。 马五爷明着是让张秀英当裁缝,实际要把她卖给洋人,带到外国去。 吴祥子、宋恩子找不到常四爷,他们听说常四爷的儿子常喜贵在科班学戏,便找了去。在老班主的掩护下,常喜贵连夜逃到了茶馆,改名李春。 第14集 张秀英知道自己被马五爷卖给了洋人,悲愤万分的她逃出马家,跳进了什刹海…… 王利发得知消息,疯了似地找到马五爷,他要和他拼命! 庞太监有了房,又有了新的打算——娶媳妇。 刘麻子领到这个好差事,帮庞太监找媳妇。在城墙根儿,他发现了康六与女儿康顺子。 王淑芬有喜了,王利发乐得手舞足蹈。 宋恩子,吴祥子发现新来伙计常喜贵有些可疑。王利发见状将常喜贵藏了起来。次日,常喜贵在大傻杨的掩护下,在宋恩子、吴祥子眼皮底下走出了城门。 第15集 松二奶奶终于给松二爷生了个儿子。儿子刚降生,松二奶奶就因失血过多,咽了气。松二爷悲痛欲绝。 庞太监的四个侄子打河间府来到京城,投奔这个有权有势的叔叔。 秦仲义又开了一家丹义火柴厂,他让王利发入十股,一股十两。王利发不敢得罪秦仲义,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 王淑芬生了个儿子,名叫大栓。 庞太监与康顺子结了婚。洞房内,康顺子受尽了庞太监变态的折磨。 松二爷又在茶馆想念常四爷了。王掌柜的安慰他,说四爷现在好着呢。宋恩子,吴祥子冲进来把松二爷和知情不报的王利发用链子套上了。突然,外面一阵鞭炮响。大清完蛋啦。 第16集 民国了,秦仲义带着摄影师来给他的房产照相。王利发说他准备把照片挂在茶馆的正中央,这茶馆是他家两代人的心血。 秦仲义还给王利发送来了股份分红。除去买下茶馆和后院的三百两,王利发还赚了一百两。天上一下掉了两个大馅饼。王利发决定把全部家当都拢到一块儿再入股! 十几年后(1924年),中国军阀割据,内战不断。 在旗的没铁杆儿庄稼了,一天三顿饭辙都没地儿找,没人来喝茶了,茶馆的生意一落千丈。 秦仲义的工厂也不景气,王利发入的股再没分过红。 王利发的二儿子二栓上房顶正在“看太监”,这下惹恼了庞太监,他带着四个侄子来砸茶馆,亏了常四爷及时赶到,镇唬住了庞太监一伙。 第17集 庞太监咽不下这口气,叫来“二灰”替他出气,一下子又让“二灰”榨了他不少银子。 松二爷的儿子秀岑学了旦角。而且很有悟性,进步很快。在京城的票友里颇有名气。 秦仲义在外国留学的儿子秦利民学业未成就要回来,给父亲做帮手。 王利发决定亲赴天津卫去其士利取经。到了天津其士利,王利发着实闹了不少笑话,外带着叫人家“坑”了几十块大洋。但也不是一点收获没有,人家的室内布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栓也长大了,懂得了男女之情,与小铺杨掌柜的女儿二姑娘产生了朦胧的爱情。 第18集 大栓辍学在家帮着王利发、李三忙茶馆的事。 大学生王成、张大宾在街上散发进步传单,被宋恩子们发现。二栓帮着他们摆脱了宋、吴的跟踪。此后,二栓和王成等大学生们成了好朋友。 二栓时常把大学生们领回家。大学生们见后院有一些空房,便向王淑芬提出租房住的要求。 王淑芬觉得这正好是一笔收入,可以贴补家用。便与王利发商议。王利发决定把茶馆儿的北半拉也隔出来,都改成公寓。然后把茶馆儿的大堂重新粉刷,学着其士利,桌子加布,椅子加垫。每张桌子上也预备个菜谱,标上价钱。 茶馆重张。客人仍然不多。宋恩子们走了,巡警来,无不拿开公寓说事,敲王利发的钱。 第19集 茶馆办得中不中洋不洋,松二爷讽刺它是个“串秧儿”,王掌柜自己也觉得不是个滋味。常四爷又来送菜了,公寓的菜现在都靠他来供给。 房客中除了大学生,还有一个叫崔久峰的。他留过学,但他不出来做事。他认为中国马上就要死了,没希望了,他不愿意给一个将死的人擦胭脂抹粉。 庞太监的四个侄子在外头吃喝玩乐,把账都记在庞太监身上。庞太监发现后暴跳如雷。他想到了自己百年之后的事,他找来刘麻子,让他在外头买一个儿子来。 庞太监的侄子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主动请求刘麻子找一个病秧子儿子痴呆儿。刘麻子竟然满口答应了。 第20集 为了买一只难得的黄金蝈蝈,松二爷竟然把祖坟都给卖了。 秦仲义的三个织布厂亏损严重,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在对待“裁人,降工资”的问题上,秦仲义与秦利民产生了矛盾。 刘麻子在逃难、逃荒的乡下人中发现了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虎子。连骗带吓把虎子带回了家。 城外炮声隆隆,茶馆里一个客人没有。祸不单行,巡警又来交派下了茶馆出八十斤大饼做军粮。王利发拿不出八十斤大饼,只能拿钱贿赂巡警。巡警还没打发走,大兵又闯了进来,乱砸了一通。 街上枪子横飞,家家户户关门闭户,是死是活听天由命。二栓越来越活跃,王利发、王淑芬整日为他们担心。尽管王利发不信学生们能救中国,但他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腔热血。 第21集 秦仲义找秦利民谈话。秦利民说,一下子解雇了那么多工人,会激起众怒!要想办法置之死地而后生。解雇工人、降薪水,是自己把自己逼进了墙角,不可取! 秦仲义说秦利民只会纸上谈兵。话不投机,父子俩不欢而散。 刘麻子精心地教虎子装傻充楞。 庞太监的四个侄子得知刘麻子已经买到了孩子。刘麻子告诉他们,孩子是个傻子,绝不会影响他们瓜分庞太监的财产。 庞太监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虎子,并给虎子起了大号——庞继祖!他还立了规矩,四个侄子谁也不许叫虎子弟弟,全都叫少爷。 第22集 虎子进了庞家,二百五的劲儿全没了。露出了聪明的本性。庞太监的四个侄子一下傻了眼。他们明白,又上了刘麻子的当了。 二栓和张大宾、王成等大学生又上大街讲演,二栓的胳膊叫二德子给卸了。李三告诉二栓,常喜贵会正骨。二栓去了戏园子。 常喜贵给二栓接上胳膊就上了场。二栓、秀岑等坐在场下看戏。突然,灯光黑了,传来几声枪响,坐在包厢里的马五爷躺在血泊之中。身上有张纸条,是燕子会干的。 观众们争先恐后往外逃,二栓在跑时拌在了马五爷身上,沾了一身血。跑出戏园子没多远。就遇上了吴祥子和宋恩子…… 王利发一家不见了二栓,急得到处去找。 为查找“燕子会”成员,军警们又把常喜贵抓走了。 王利发去找李局长,要求自己换儿子出来。 第23集 秀岑自报奋勇,去警察局给二栓作证。大家原以为他会受到连累,没想到他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原来是警察局李局长对他感了兴趣。 宋恩子、吴祥子终于抓到了“燕子会”成员——一个会糊沙燕儿风筝的人。 李局长和秀岑套近乎。秀岑求李局长放出常喜贵和二栓。果然没过几天,常喜贵被放出来,二栓却没放出。理由是二栓身上有马五爷的血,人可以放,但必须拿一千块大洋保金。” 王利发找秦仲义借钱赎二栓。秦仲义答应借钱,但得以茶馆后院公寓当抵押。 庞太监在院里摆宴席给庞继祖过生日。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儿子刚过完生日就不见了。 第24集 秦利民与工人代表在茶馆开会,秦仲义带着管家走进来。原来,秦利民代表工人要与资本家秦仲义谈判。 工人代表要董事长秦仲义在文件上签字。秦仲义不肯签,与工人们对立起来。秦仲义怕事态闹大,只得签了字。随后,秦仲义抡起巴掌狠狠地抽了秦利民一个嘴巴。 刘麻子“找回”了虎子。四个侄子恼羞成怒,要刘麻子说清楚。刘麻子镇静自若,一队警察突然出现…… 庞太监走出来,叫警察把他的四个侄子轰出京城!不许再回来! 唐铁嘴带着买房人与松二爷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完成了买卖。当晚松二爷就发现拿到的卖房钱都是假大洋。 第25集 茶馆买卖越来越差,向秦仲义借的一千大洋怎么还。王利发愁得吃不下,睡不着。王淑芬想起那年入的火柴厂的股份,琢磨着还那一千块大洋富富有余。 秦仲义给王利发算了一笔账,令他意料不到的是,当年入的一百股,已经变成了二百三十七股。为了钱生钱,王利发决定不卖股份还账。 一军火商找秦仲义商议生产炸药之事,被秦仲义一口回绝了。 秦仲义的火柴厂突然发生爆炸,被炸成了一片废墟。连带着把王利发的二百三十七股也“炸”没了。一千块大洋又重新压在了王利发的头上。大兵老林和老陈逃离了队伍。一进城就遇见了唐铁嘴。 第26集 王利发上二姑娘家去提亲。二姑娘的爸爸杨掌柜张嘴就要六根金条。把王利发打发了回来。 大栓子愁眉不展,二栓子劝他带二姑娘私奔。可大栓子终究不是二栓子,他不敢,也不忍心这么离开爹妈,离开茶馆。 公寓里的学生们去游行。二栓夹在学生中间,躲闪着王利发,混出门去。 枪声响起。学生们四处逃散。王成满身鲜血,被二栓、张大宾们抬进茶馆…… 老陈老林要娶媳妇,找到刘麻子。他们给刘麻子出了个难题——俩人要找一个媳妇。 “大令”走来追查逃兵。宋恩子、吴祥子过来告诉“大令”刘麻子是逃兵。“大令”二话没说,把刘麻子押出去,大刀一挥砍了头。 第27集 老陈、老林吓得魂不附体。宋恩子、吴祥子趁机把他们身上的洋钱全要了去。 伤势严重的王成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必须把他转移出去。 茶馆里突然来了很多学生,宋恩子、吴祥子,二德子们发现后要进去抓人。正在这时,东边来了一队跑旱船的,几十个人扭着大秧歌,围着一顶花轿子。秧歌队伍走到裕泰茶馆门口停留,那顶轿子和两个“大头娃娃”连跳带舞,进入茶馆。等他们出去时,王成没了踪影。连带着,二栓子也一去不返了, 老林、老陈一下成了穷光蛋,他们不甘心就这么离开京城。媳妇也非娶上不可。他们商议着如何能弄到钱。 为了能拢住客人,使茶馆活下去,王利发狠心买了一台留声机。 老林的家传本事是盗墓。当他二人来到郊外坟地时,唐铁嘴藏在不远处偷偷地看着。 第28集 小刘麻子拿着一只金碗找到了杨掌柜,说要给二姑娘保个媒,杨掌柜接过金碗高兴地答应了。 大栓得知二姑娘即将嫁人,痛不欲生,他后悔没有听二姑娘的话,远走他乡。对此王利发最为理解,他想起了张秀英。 花轿抬来了新娘子(二姑娘),老陈、老林兴奋异常。当他们掀开轿帘时一下惊呆了——二姑娘自杀死在了轿里。 唐铁嘴、小唐铁嘴和小刘麻子计划好了怎么骗走老陈、老林的宝贝。不料,老陈、老林早已搬了家。他们忙去追赶,在城门口,遇上宋恩子、吴祥子押着老陈、老林走过来。 第29集 大小唐铁嘴和庞太监的侄子们联手,气死了庞太监。俩逃兵虽然向“二灰”献出了宝贝,还是被砍了头。 唐铁嘴在茶馆里散布着这些消息,被“二灰”听见。第二天,小刘麻子来茶馆对大家报告:唐铁嘴“投河自尽”了。 秦仲义把秦利民约到茶馆,他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而且还“胁迫”王利发当证人。秦仲义要和儿子断绝父子关系,写了文书,按了手印,还扒光了秦利民身上的衣服。 秀岑终于下海搭班唱了戏,每天的饭局、应酬不断。李局长和他的二姨太太都爱看秀岑的戏。 李局长在京华大饭店给秀岑定了套房。当夜秀岑就有了一次屈辱的经历。 王利发为了增加收入,在门前支了一个白布蓬,专为引车卖浆者提供大碗茶。谁料,刚摆上一会儿,就来了几个巡警以违法占地经营为名砸了摊子。 第30集 松二爷摆摊卖各式各样的风筝。没开张呢,先遇上一个夸耀他风筝糊得好的“钟子期”,他索性把风筝送给人家,以谢知音。 李局长二姨太太与秀岑幽会。她向秀岑讲了自己不幸的经历和眼前的烦恼、痛苦。二人越说越投机。 秀岑又与二姨太幽会,不想叫李局长杀了个回马枪……秀岑被打得奄奄一息,扔到护城河边。 庞太监的侄子们把康顺子和康大力赶出了家门。独占了宅子。康顺子哪儿也不认识,举目无亲,只得带着儿子康大力来到茶馆,王淑芬做主收留了康顺子母子。 第31集 小刘麻子来了,他对庞家人说,康顺子和康大力才是这所宅子的真正主人。 老丫头不甘心让小刘麻子坑,来求小唐铁嘴。小唐铁嘴爽快地答应了,但他让老丫头把宅子找人作作价,然后分成五份儿,小唐铁嘴要一份,而且不容商量。 生活的困苦,秀岑的遭遇,使松二爷病倒了,躺在在炕上,呆呆地看着挂在脸上方的空鸟笼子…… 秦仲义又来到茶馆,他毫不客气地让王利发下月一号把后院的房给腾出来。他要改造成仓库。 “七七事变”,日本人打下了芦沟桥,宛平城…… 八年后,日本投降,国民党军和美军进入北平。 李三爷死了三年了,奎子也让日本人打死了。王利发老了,成了个地道的老头。 茶馆破得不成样子,只有“莫谈国事”和“茶钱先付”的字条是新的。 第32集 留声机卖了,换了话匣子,还是不上座儿。王利发千方百计地想着主意,可是生活都得不到温饱的人们,哪里还有心思泡茶馆呀? 秦仲义后院仓库被政府当“逆产”查封了,秦仲义终于理解了什么叫民不与官斗,你斗不过他呀。 松二爷死了。秀岑虽然没落下什么残疾,但也上不了场了。只能靠着姐姐二秀卖烟卷养活着。 大栓觉得与其爷俩守着不上座儿茶馆不如自己在护国寺庙会摆个茶摊儿,多挣一个是一个。 宪兵队沈处长想在北平置处宅子,把这个差事交给了小刘麻子。 第33集 王家在为王利发过生日,发现有人从门下塞进一有上款没下款的信。信的内容是:“王掌柜钧鉴:令郎及康君安然无恙,勿念。” 一家人甚为惊喜,更加想念在外的二栓子等人。。 一天,二秀在宪兵队门口卖烟,看见秦利民身穿校官军服坐着吉普车驶过去。 秦利民找二秀买烟,顺手塞给她一张无字纸条。常四爷分析出了门道,他说秦利民是告诉二秀,他还是原来的他。 庞四奶奶想出了一个永远不受小唐铁嘴、小刘麻子钳制的办法,她主动请沈处长住到后院。打了小唐铁嘴、小刘麻子一个措手不及。 小唐铁嘴、小刘麻子自知惹不起庞四奶奶,主动上门求和。 秦仲义来到茶馆对王利发诉说自己种种遭遇,悲愤难平。此时此刻,他们都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觉得只有他们才活得像个人! ◎ 相关内容自2002年提出电视剧《茶馆》的创意以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领导对该剧的创作拍摄一直极为重视,将该剧视为一项重大的、国家级文化精品工程来进行运作,为其组建了强大制作班底,力争将《茶馆》打磨成为一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传世之作。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为保留老舍先生剧本的原汁原味,由具有深厚京味文化根底的作家叶广芩担任编剧,由陈宝国主演。叶广芩是满族作家,也是个老北京,这为她改编《茶馆》带来了便利。《茶馆》从三幕话剧改编成39集电视剧难度很大,叶广芩通读了一遍《老舍全集》,还去了日本潜心创作。剧本的编写工作还得到了老舍先生家属舒乙的大力支持。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老舍先生选取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的三个历史阶段,透过茶馆这一窗口,呈现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生死沉浮,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变迁;描绘了一幅近半个世纪旧时代的历史画卷。 39集电视剧改编者叶广芩将原著进行了更深广的挖掘,使人物更立体,事件更生动。 5 北京曲剧北京曲剧《茶馆》根据老舍先生同名话剧改编而成,于1998年12月5日在中央戏剧学院逸夫剧场首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演出过百场,从而荣获北京市文化局颁发的“百场奖”。 该剧参加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应邀赴台湾、江苏等地演出。北京曲剧《茶馆》由王新纪、顾威编剧,顾威导演,主演有张绍荣、许承章、莫岐、孙宁、许娣等。曲剧版的《茶馆》说唱并重,“好看、好听、好玩”,生动地传达出老舍笔下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 北京曲剧《茶馆》在音乐声中拉开拉开大幕——众多茶客开场的合唱、轮唱、对唱、既唱出了清末京城茶馆的氛围,勾勒出形形色色茶客的面貌,也令观众欣赏了北京曲剧说唱音乐的韵味,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一个开场定全剧,便将曲剧《茶馆》创作的三项原则体现出来了。可以说,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开场有异曲同工之处。以音乐做文章,在曲剧《茶馆》中随处可见。 话剧《茶馆》的串场人物是说“数来宝”的“大傻杨”,曲剧则以卖唱的父女演唱来贯穿全剧;话剧《茶馆》在结尾处的三位老人撒纸钱的戏,已被评论为具有导、表演的示范性处理,曲剧中的三位老人撒纸钱时轮唱悲怆的“出殡歌”,渲染老人命运的凄凉和自嘲色彩。曲剧音乐以说唱为特征,演员们字正腔圆,京白纯正,通俗易懂。其实,上海观众与北京曲剧不是第一次见面,曾看过曲剧《烟壶》的观众说,不看字幕,也完全听得懂。 老舍先生的家人在观看了曲剧《茶馆》后,感到新颖,十分认可,说,老舍先生有知,会为北京曲剧团将自己的剧作《茶馆》演绎出新的生命力而欣慰。北京曲剧团热爱老舍先生,称:他是咱们北京文学的大师,老人家的作品,京味儿独具,大雅入大俗,写的都是咱们北京人。 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图书◎ 图书信息书名: 茶馆 作者:王笛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2-1 ◎ 内容简介本书应该说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上的一个实践,理解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能够帮助我们不仅从微观角度了解成都,而且对认识20世纪中国城市、城市社会以及与中国政治之关系都将有所裨益。微观历史研究取向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城市的内部,茶馆提供了研究下层民众活动的一个重要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仔细考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即使这些细节起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 作者简介王笛,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同时兼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2003和2004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CHUS)会长。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霍普金斯-南京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全国人文科学中心(NHC)、加州伯克利大学等任研究员。 ◎ 图书目录引子——早茶 第1章 导言——城市、茶馆与日常文化 第一部 茶馆与社会 第2章 闲茶——悠闲与休闲 第3章 娱乐——戏园与观众 第4章 群体——阶级与性别 第二部 茶馆与经济 第5章 经营——小本生意的管理和竞争 第6章 公会——周旋在行业与国家之间 第7章 堂倌——艰难环境中的挣扎生存 第三部 茶馆与政治 第8章 讲茶——超越国家的控制 第9章 混乱——日常生活的冲突 第10章 秩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第11章 结论——地方文化与国家权力 附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