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晋国王陵 |
释义 | 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的晋国王陵在今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的故绛遗址内。这里埋葬着晋国第3代到11代8个晋侯及其夫人,他们是武侯、成侯、历侯、靖侯、厘侯、献侯、穆侯、文侯(殇叔篡位,被文侯所杀,无墓)。此遗址内的晋侯墓多为“甲”字形。总长一般为25—32米,墓道长17—20米。墓室均为长方形,长5—7米,宽4—6米,深度随地形而定,一般为8米。随葬品以玉器数量最多,但以青铜器最为重要,还有礼器、车马器、兵器等。晋侯墓中的车马坑现已部分发掘,最大的坑中埋有马上百匹,堪与山东淄搏齐国王陵车马坑相比。 北赵村晋国遗址墓地1962年发现,当年试掘。1979年后又集中发掘过8次,后又延续发掘10年之久,共发掘晋国墓葬近千座。1984年探明晋国王陵所在,可惜没能及时发掘。1991年盗墓风盛,由于保护不利、惩处不严等原因,这座近3000年无人知哓、从未被盗、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西周诸侯王陵连续被盗。难以数计,更难以计算价值的西周珍贵文物和晋国公室重器被成批批盗走,通过走私进入海外市场。现在,部分流失出境的文物已经收购取回,但还有不少重要文物存于香港、台湾和日本,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完全弥补。1992年至1994年,国家分5次对北赵王陵进行大规模正规考古发掘,3年间共发掘出大墓17座,其中晋侯墓8座,夫人墓9座,陪葬坑几十座,祭祀坑30个,车马坑6座。各大墓中已被盗的8座,没被盗的9座。其中献侯墓是在1992年国家开始发掘后,再次被盗的。据第5次发掘简报称:北赵王陵现已发掘完毕,但整个晋国遗址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所以,晋侯墓还有被发现的可能。 春秋后期及战国时期晋国王陵在今山西省侯马市西北郊,汾、浍河交汇处的晋国新田遗址内。晋国自景公至恒公在此建都216年。侯马晋国遗址面积33平方公里,自1956年开始探查和发掘。在浍河南岸的上马村和柳泉村一带,发现两处晋国古墓群,尚未发现晋侯墓。在山西省翼城市西北1公里的绛故城遗址内,有晋武公、文公、哀公的宗庙,此城自献公至成公在此建都83年,历8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