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柅园 |
释义 | 金柅园江西省抚州市市区抚州一中校园,自唐末起就为州(府)衙所在地。因此,在这儿有一座州(府)衙后花园,名叫“金柅园”。这花园为什么叫“金柅”呢?是不是因为有个名叫“金妮”的小姐死于此地而命名的呢?不。原来,“金柅”见于《易经》八卦之说。《易经》说:“姤之卦,巽来而乾止之。巽为木,乾为金,故有金柅之象”,“系于金柅,贞吉。”古人认为抚州汝水从东南来为“巽”,西北会于临水,则曰“乾”。“府治”也位于州之西北,来于“巽”,之于“乾”,皆有“金柅”之象,所以把这座花园名为“金柅”,寓“会风气而发奇秀”之意。 金柅园内有“景贤书屋”、“福佑祠”、“怀谢亭”、“观音阁”、“登高亭”等建筑及“梦草池塘”,并有奇花异草、古树老梅,风景非常优美,正如古诗所云“芳园宛宛竹三经,荷荡深深水一涯”,“凝香画戟灿朱霞”,“树色翻飞似翠华”,“香径不闻啼木客,灵盘还复贮春茶”,因此不少人“欢游莫厌颦”。宋代著名词人晏殊也曾到此游玩,并作诗道:“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王安石也写诗道:“临川楼上柅园中,罗帏绣幕围春风”,对金柅园进行了赞美。 清初,金柅园尚存,骚人墨客题咏甚多,至清末,“废之已久”,仅剩金柅亭一座。辛亥革命以后,知府衙门改为学校,金柅亭就成了校中一景。1926年10月,中共赣南、赣东特派员陈奇涵以北伐军特派员的合法身份来抚州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发展组织,壮大革命队伍,便同当时进步学生代表许瑞芳等人在金柅亭前合影,为金柅亭增添了光采。 1933年上半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带领高级将领陈诚、刘峙等人来抚州,“指挥”第四次对工农红军的“围剿”,特在金柅亭北端建起“行营”,蒋氏夫妇也不时来到金柅亭散步。当时的金柅亭是园形木质结构,刘峙下令改建为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亭子建成后,学校国文教师熊公哲和邓巩(伯坚)分别巧引典故为金柅亭拟了一副对联(熊出上联,邓对下联)云: 搏扶摇羊角而上 闻弦歌雅颂之声 这付对联对得很好。在受到称赞之后,由邓巩以刚劲而流利的书法写出此联和“金柅亭”横匾,悬挂于亭内。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这幅对联和横匾都被毁掉。1974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井泉同志来抚州视察时,还特意到金柅亭重游,并谈及他青年时代在此读书和游玩的情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史文物受到重视,金柅亭进行了修葺,1985年被列为抚州市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今天,金柅亭周围依然是古木参天,西侧还修起了规模不小的花园,西南高坡上,不仅建起了崭新的教学大楼和理化大楼,而且保存着古老的知府内眷居住的绣花楼,风景依然非常优美,绿树丛中,碧水池畔,到处都可以看到莘莘学子的身影,听到他们的琅琅书声和笑语欢歌,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