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结节病性心肌病 |
释义 |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显示:病变累及心脏的发生率为20%~25%。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年龄组的人群,女性略多。 发病机制现认为,系经血源、淋巴源及局部扩散侵及心脏非干酪性肉芽肿为其基本病变。主要由类上皮细胞组成,偶见多核巨细胞,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晚期患者,心肌可由致密的透明样结缔组织所取代。心脏常增大,受累部位以传导系统及心肌为主,病变广泛时可累及主动脉、肺动脉、心内膜或心包。小冠状动脉较易受累,而大冠状动脉不受侵犯。 1.心肌病变 受累部位依次为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心室游离缘、室间隔,尤其是基底部、右心室、乳头肌及右心房,左心房最为少见心肌可呈弥漫性损害,经治疗控制后,形成广泛纤维化,而影响整体心室功能。病变范围较小的局灶性损害则因局部瘢痕形成,致室壁节段运动异常而累及心脏功能继上述瘢痕形成,心室壁变薄可形成室壁瘤局限于左心室壁,或弥漫占据大部分右心室壁;亦可同时累及双侧室壁部分患者可描记到类似心肌梗死者的心电图改变,认为与心肌广泛性肉芽肿以及其后渐进性的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的透壁性破坏有关。 2.心包病变 心包受累少见,仅为3%,系肉芽肿病变累及心包所致。临床检获者多为少量心包积液,可以为血性有时并呈复发性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脏压塞或缩窄性心包炎者。 3.瓣膜病变 临床表现为二尖瓣脱垂或关闭不全可因肉芽肿直接损害瓣膜(3%),或乳头肌受损(68%)后间接影响瓣膜功能。后者常为暂时性严重者偶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若肉芽肿堵塞二尖瓣口者,则可致二尖瓣血流受阻。 4.结节性血管炎-小冠状动脉病变 心脏结节病存在室壁外微血管痉挛和血管炎等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肉芽肿可致该类血管内膜继发增生而使内腔狭窄。 临床表现1.结节病的系统症状 结节病为全身性疾病,除心脏外,其他脏器尤其是肺、淋巴结、皮肤等均可受累而表现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不适、厌食、体重减轻、干咳、哮鸣、呼吸困难、斑点或丘疹样皮疹以及关节痛等。此外,眼睛受累颇常见多表现为葡萄膜炎症。累及结膜、视网膜泪腺者可引起视力障碍当结节病患者检获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并伴某些急性周围性关节炎、葡萄膜炎和结节性红斑病变时称“急性结节病”或Laeffgren综合征;而前葡萄膜炎伴腮腺炎和面神经麻痹者则被称为Heerfordt综合征。 2.结节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 心脏症状的严重度取决于肉芽肿和瘢痕组织侵犯的部位和程度。 (1)充血性心力衰竭:因肉芽肿浸润致心脏增大检出率小于5%。大块肉芽肿浸润心肌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约占25%心功能不全者可进行性加剧而致死亡。此外,尚可表现为因广泛肺病伴纤维化所致慢性右心衰竭,或因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引起左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所致慢性左心衰竭。 (2)心律失常:可表现为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前者多系肉芽肿直接侵犯窦房结房室连接组织以及束支等部位的传导系统所致。较多的报道显示,传导障碍为结节性心脏病最常见之临床表现,发生率为40%,其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达23%~30%,内约68%病员有晕厥发作甚至因反复阿-斯症候群发作而死亡者。受损部位几乎恒为室间隔基底部,严重者房室束可完全为肉芽肿或瘢痕组织所取代。次为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2%~32%右束支阻滞尤其多见。临床已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结节病惟一心脏损害表现者的报道。当窦房结完全为肉芽肿累及,而不涉及心脏传导组织其他部位者,则心电图可描记得窦性静止图形。现认为,婴幼儿因受检查技术条件限制故窦房结及房室连接组织受累的实际发病数远高于临床报道者。 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居多,发生率为22%~40%。可为室性期前收缩常呈多源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动过速交替出现,最后可致猝死。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见,常见者有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扑以及房颤等。 (3)心绞痛:结节性心脏病者可出现心绞痛,有报道呈典型或非典型性心绞痛发作者,半数201铊(201Tl)灌注缺损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胸痛多能为硝酸酯类药物部分或完全缓解,提示胸痛可能与微血管痉挛性缺血有关另有学者认为心绞痛及201铊(201Tl)灌注缺损系由外膜或室壁、冠脉肉芽肿、纤维化或血管炎所致。 并发症: 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并发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