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荐鬲 |
释义 | 春秋晚期前段 荐鬲通高12.6、口径15.5厘米,腹径16.1厘米 残重2.08公斤。 河南博物院 藏 折沿束颈,鼓腹弧裆,三蹄足。自口沿至腹有三道怪兽扉棱。腹部饰三组蟠虺纹。 铭文字数,口沿铸铭文约15字(其中重文2)。 铭文释文为□□□自乍(作)荐鬲,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此鬲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楚墓出土,宽沿外折,束颈鼓腹,裆部近平,三足作兽蹄状,近平的底和实心的足,已与早期空心深腹的铜鬲风格迥异了。 在鬲的腹部,有六条(残存三)怪兽均匀分布。怪兽回首顾盼而奋尾欲动,凹腰收腹而紧贴于鬲腹,前爪紧扒鬲口而双目圆睁,造型极其生动。鬲腹的外表,满饰交结穷奇的蟠螭纹,与六条立体怪兽互为映衬。铭文泄露的"天机"宽宽的口沿上有一周篆书的铭文,但起首三字被刮去,仅存十五字,文中说某某某自作荐鬲,希望子子孙孙永远传而用之。出土之时,鬲内还放置一件青铜短匕,长16厘米,显系与鬲相配的取食工具。 同样的鬲在王子午墓中共出土两件,在另一位楚国女贵族幕中也有出土,而且后者铭文未被刮掉,表明原来曾属于另一个名为"江"的小国所有。王子午墓所出荐鬲也有可能是属于同一主人的。那么江国铜器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国贵族墓中呢?原来,江本小国,在春秋时期被楚国灭掉,楚人乘机将江国的铜器劫掠回国并瓜而分之。这在古代本是经常发生的事,两国交兵,战胜国首先要作的事就是毁其宗庙而迁其重器。王子午墓中两件荐鬲即属此例。但王子午却欲盖弥彰地将原主人的名字刮去,却未料同为楚国宗亲的女贵族未作处理而泄露了这一段本也难以掩盖的历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