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藏文书法
释义

藏文书法

西藏的文化古老、悠久、深厚、博大,它诞生在世界屋脊这块神奇的大地上,具有淳厚的高原气息、浓重的乡土特质和明丽的雪域色彩。它的文学、哲学、医学、音乐、绘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些灿烂文化的背后,都离不开流畅优美的藏文书法艺术。藏族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书法艺术,重视书法练习。孩童入学之初的头几年,主要是学习书法,打好书法功底。在西藏地区一般是用习字板练习。在习字板上达到一定书写功底后,才能在纸上写字。从藏文产生以来至今,先后共出现了乌金、徂仁、白徂和酋体等数十种字体,书写迅疾、形体优美流畅的酋体,成为最实用、书写最快捷的书体被广泛地运用,字体或书法是西藏人民非常重视的一件事,经过刻苦练习,一般有书法功底的人能书写六七种书体,经过千百年来的沉积,有关藏文书法的书经、笔论,有上百种之多,藏文书法早已成为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丽珍品。

藏文书法的起源

3000多年以前,藏族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石器在山崖上做符号记录事情。这种最早的记号就是藏族最早的文字。称为达斯本益(意思是象形文)。

公元6世纪时,苯波教盛行时期,藏区出现了简单的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

藏文书法的创立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各部,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派遣大臣吞弥.桑布扎带领16人,前往天竺(印度)和西域留学,拜婆罗门的倪静和拉热百森荣学习梵文和声明学。回藏后,仿照梵文和乌尔杜文结合高原古代文字创立了藏文,藏文书法艺术也由此诞生。并且确立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为藏文主要书写体。确定高山箭竹作为制作笔的原材料。以碳墨为主要书写颜料。

藏文书法的字体

吞弥桑布扎确立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这两大书体成为藏文主要书写体以后,在吐蕃王朝中期,先后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吞弥·桑布扎创制的乌金体也叫蟾蜍体,加上后来的列砖体、串珠体、稞体、腾狮体、雄鸡体、鱼跃体和蜣螂体;乌梅体则产生了丹体和黎体。

到了吐蕃第三十五代赞普赤德松赞时期,从专门书写密宗内容和伏藏经文里,出现了独特的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

前弘期至后弘期之间约100年,其间出现了帕萨体。

后弘期把专门用于书写经卷的乌梅体称作白徂体。白徂体又分斜挑、无斜挑和朱徂体。后弘期书法艺术繁荣的一个显著例证是多种书家体的出现。觉罗体、恰罗体、贵罗体、多丹体、央丹体、仁布体、美妙体、八思巴体等等,都是后弘期以来的历代大译师、学者或书法家创新的藏文新书体;还有徂同体、徂仁体、徂玛酋、酋体、酋钦等都是后弘期出现的书体。徂同体、酋体等又分雄体、拉体和尼体以及伊体等。

10世纪开始,乌金体中又诞生了琼体、尼体和康区体。琼体成为金汁写佛经,尤其是《甘珠尔》、《十万颂》、《丹珠尔》的最主要、最庄重的书体,书艺达到了最精美的程度。

萨迦王朝时期产生弯腿朱匝体。不仅萨迦法王发布的政令是用这种书体书写,甚至碑刻文也用这种书体。

噶丹颇章时期,政令则采用长腿朱匝体书写。到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娟秀工正的短腿朱匝体成为西藏地方政府政令书体。

到了上世纪和本世纪,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衍生的酋体和酋钦体已成为最实用、书写最快捷的书体被广泛地运用。

书写工具和原料

《丹珠尔经.工巧部》专门记载了:书写藏文的工具是竹笔,为了便于书写不同的字体,分为圆竹笔和三棱竹笔。是采用高原上生长的一种箭竹,制作圆竹笔将其风干后削制;三棱笔则需要烟熏制比较柔软时削制。墨汁则是采用高原柳树枝放进银制的制碳笔筒,煅烧,冷却后得到。由于后来藏族的唐卡画颜料制作的技术娴熟以后,书写藏文的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发展到金,银,朱砂,绿松石,等制作的颜料。最有特色的是书写藏文的八宝墨是用金、银、珍珠、珊瑚、百海螺、红树汁、朱砂、绿松石、研磨而成,使藏文书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藏文书法特点

1、竹笔书写藏文,也称硬笔书法。要求初学者在习字板上,从左至右,以尺为列,平行行文,犹如一条直线串起一排排藏文,工整严谨;

2、藏文文字结构特点是,以基字为中心,五个前加字一定要写在前边,十个后加字写在后边,三个上加字写在上边,四个下加字写在它的下边,二个又后加字写在后加字的后边。其书写顺序是依基字的前加、后加、再后加的次序逐步进行。

3、藏文的读音是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的语音作为基础音,虽然广大藏族聚居区有差异,但书写形式各地却是统一的。

4、藏文书写的姿势有别于其他书法,藏文书写一般是盘足端坐,左手食指和小指掌纸,仰掌放在膝盖上,并直对心脏;右手执笔,姆指和食指握住距笔尖一寸左右的位置,掌心中空书写游刃有余。

5、藏文书法所用的纸张均是天然的原料,多用狼毒草根制作的藏纸;尤其以德格印经院的藏纸最为权威。

历代藏文书法名家

古代著名藏文书法家

吞米桑布扎: 藏文创制元老,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吞米桑布扎在逻些(拉萨)东部曾科郎多神殿(今墨竹工卡县尊母蔡寺庙)的石壁上,亲笔书写了藏王松赞干布的颂词,所写字形生动均匀,好似青蛙在石壁上跳跃,后世称他的字体为蟾蜍体。

努.桑杰益西:赤德松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看上去就像长势茂盛的青稞,后世称为棵体。

昂仁青八:芒松芒赞时期(公元650—676),书法家昂仁青八的字被誉为“如砖头并列”,后世称为列砖体。

巧嘎朴泽:都松芒赞时期(公元676一704),他的字像雄鸡鸣晓,后世称雄鸡体。

本协臧默:赤松德赞时期(公元754一797),所写的字像串起的珍珠,后世称串珠体;

泽洼云登:牟尼赞时期(公元797一804),写的字犹如鱼游纸上,后世称鱼跃体;:擦学喇嘛:赤祖德赞时期(公元815一841),写出了雄狮体;

卓·涅赤:公元十世纪末居住在青海藏区的他,研究藏文经书和碑刻文字,改进了藏文书写的笔法,创造出“中新体”;

洒安旦增: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昂僧人洒安旦增创立德昂洒智字体。

阿日班泽:公元二十世纪德格著名大学者,在撰写和镌刻印经板的过程中创立康区体;

洛曲:公元二十世纪德格著名大学者,八邦寺堪布。创立了两种字体,琼体和尼体;

现代藏文书法名家

嘎松多吉:他的字以乌梅体和酋钦体以及藏文篆书在藏区影响很大。他是噶玛噶孜唐卡画派装裱传承人,在装帧唐卡的基础上创立了噶派藏文书法装帧,让藏文书法和装裱完美结合,现在康巴地区,云南地区,阿坝地区均采用他的装帧手法。1996年国际藏文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组一等奖。他写的字温文而雅,深受人们的喜爱。

多智:他的字以乌金体和酋体在藏区影响很大。写成的《藏文字帖集缩写法初学明钥》,成为青海名族学院、西南名族学院、青海教育学院、四川省藏文学校、甘孜州以及阿坝州部分中小学的书法教材。

葛嘎:康巴地区著名大仁波切和藏医,他的字以徂同体和拉体以及梵文在藏区影响很大。德格竹钦一带,他以书法和文字宣扬慈善和真善美,2009年国际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2等奖,深受人们喜爱。

巴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昂僧人洒安旦增创立德昂洒智字体。距今200年,共有7代传人,巴智为第七代传人。

久美次成:擅长“珠穆朗玛簇通体”2011年,应北京藏学中心邀请,参与藏研中心“珠穆朗玛”藏文字体开发研究课题组工作,写成珠穆朗玛簇通体字模。

拉巴才让: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精通乌金体、乌梅体、梵文、草体等书法体,在西藏影响广泛。

密纳:康巴著名大仁波切,他的字擅长尼体和伊体及梵文,由于书法作品题材广泛,建造了三树诺林图书馆作为藏文书法研究和收藏中心。1992年国际藏文书法大赛上获得美术2等奖。

耷琼培:他在多年的努力学习中获得从州到省多个书法奖项。在不断继承接受传统书法知识和技巧外,还对古今藏文书法进行研究和收集,突破和创新。耷琼培的多个作品中『藏文书法大全』和『三十字母象形文』以唐卡形式在多个城市进行展览。现在撰稿编辑《藏文书法宝库》一书。

泽仁翁加:西南名族大学教授,精通藏文和梵文。著有《藏文书法字帖》《藏文文法中属格词组与具格词组的使用》《论藏语言文学实践中的属格词组与具格词组的使用》、《关于藏文书法艺术中的几点思考》。

巴地:他的字以乌金体和酋体在藏区影响很大,四川省藏校教授。写成的《藏文乌金体》几乎成为整个藏区的样稿,在1 9 8 9年9月获得全国藏区藏文书法一等奖。

旦珠泽仁:擅长美妙体,创作藏文书法作品1 0 0余幅在1 9 8 9年9月获得全国藏区藏文书法优秀奖, 并在1 9 9 4年春节在甘孜州州府康定举办藏文书法个人展。由于字体立体感和图形感极强,现代在电视以及网络名称使用极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