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在怀仁 |
释义 | 《家在怀仁》,是当代青年作家郝丽云倾十年心力创作的文化散文集,是获“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的文化研究型作品集,是首部以人文视野解读怀仁的文学力作。该书以“推动泛散文创作、捍卫原生态文化、薪传非物质遗产、牵动注意力经济”为创作宗旨,哲理与文思并重,庄重与诙谐并存,用严肃学术著作与散文随笔之间的文体.展示了怀仁文化孕育和成长的基本面貌,将本土文化的质朴与绝代风华展现无遗.使怀仁文明的"前世今生"历历在目,使怀仁文化变得鲜活可感。全书小16K,四十五万余字,近500页的篇幅,一百五十多幅珍贵图片,其中有不少是首次面世。集学术性,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融收藏性,史料性,权威性于一身,全面阐释了怀仁的山川、地理、历史、人物、信仰、方言、风俗、节庆、饮食、服饰等无形文化和物化形态.展示了怀仁“开放之城,灵秀之地,文化之魂,魅力之乡”的地域形象。郝丽云同志在孤独中寻找怀仁逝去的世界,被有关专家喻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其悲壮有文化奇迹。”。 《家在怀仁》---郝丽云,著名辞赋作家,著名文化散文家,诗人,小说家,三晋文化专家。1973年生于晋北宋辽争战之古战场金沙滩,笔名--美丽云州;网名契丹后裔,瘦石肥泥,鲜卑丽云等。以处女作小说《黄花梁》在《北岳》杂志发表,开始驰誉文坛。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现供职于山西省怀仁县委宣传部。为中国诗歌研究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辞赋创作与国学传播中心副主任。曾获得“山西省优秀记者”、“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等殊誉,有小说集《不谈命运》出版。自幼酷爱文学文学创作,一九九九年,因撰写怀仁《站前广场雕塑记》而步入辞赋创作殿堂,并逐渐名闻一域.此后又有多篇赋文面世,在地方颇享盛誉,人谓之“怀仁怪才”。2005年10月是李克用、阿保机云州会盟一千一百年纪念。怀仁县为此树“怀想仁人”城市灵魂雕塑,郝丽云所做之《怀想仁人雕塑碑记》出古入今,雅俗融一,文采飞扬,骈散结合,或记或叙,笔力洒脱,文思酣畅,气势如虹,一泻千里。故一时文以雕塑而显盛,雕塑因文更生辉,引得不少游者驻足吟咏,怀古思今。 《家在怀仁》,怀旧情结浓郁,珍贵历史图片颇多。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文化“不值钱”的怪论。因为该书以通俗的方式普及地方文化,解读云州古文化。该书具备审美情趣,并以理性思考怀旧文化时代。其实是一种审美意识的回归,不是审丑。郝丽云现象,可以说形成了怀仁文化的一个高潮:(1)、《家在怀仁》,是作者的生命经历中白描的绘画。(2)、《家在怀仁》,是弘扬“怀仁本土文化”的亮点。“引发了怀仁文化热(辞赋名家-金学孟语)”---《怀仁革命老区志》、安孝文《怀仁古韵》也相继出版。(3)、“图说怀仁”。“有文必图”或“一文多图”。书中一些老照片,很珍贵。照片为市井片影或个人存照---怀仁的历史是由很多普普通通的人组成的,可反映出一个角落,或一个时代---已经无法重现的历史场景或生活情态。中国文学界代表人物牛汉、车前子为之题词,王祥夫等全国著名作家为之作序。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曰:“浮燥与煊嚣过后,一份充盈着文明绿意的宁静,《家在怀仁》时代正在或已经到来”。 《家在怀仁》,社会各界热评。刘宽先生评价道:“如此倾心于家乡历史事件、人物史实、经济文化、水文地貌、军事战争,点点滴滴,大大小小...精彩的语言,乡音土话的注释,真是难能可贵。”。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协主席--张平先生题词曰:“《家在怀仁》,写出了对家乡的情感,写出了对家乡的知恩。文笔厚重,情思凝连就。既有细腻的描述,又有厚重的刻画。为有这样一部深刻而丰满的作品而感到高兴。”。山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常嗣新高度评价:“《家在怀仁》干了一件大事情!怀仁能够争取命名“中国旺火之乡”。批示:郝丽云、安扬、杨其国加入山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并报请中国艺术家协会,同意其为会员。”。原山西省检察长左祥为《家在怀仁》题词:“什么事情都难,但,难,也得干。可,写好《家在怀仁》不容易,而《家在怀仁》确实文气非凡。”。 《家在怀仁》,网络评论道:“观此书,饱浸怀仁情,尽写怀仁事,关注怀仁人,内蕴怀仁史,或溯往事以金戈铁马,或追先贤以博雅风流,或阅史册集片语灵动,或访巷陌叹沧桑美韵。看孩童游戏,似嗅青梅醉我;录民俗风情,重现昨日故事;观五行八作,如闻叫卖声声;品市井俚语,唤起乡情浓浓。纵一草一木,亦不弃不离,虽一点一滴,也有情有致!工笔绘情,泼墨记史,林林总总,洋洋洒洒,璧合一域文明形象,珠联怀仁文化标本,谓风物志也,泛散文也,更堪作乡土教育之书,文明通俗读本(引用)。” 《家在怀仁》目录 作者:郝丽云 序言 一、残墨绘史 人世代谢,岁月流逝,深情祈祷,仰天长歌! 有多少墨痕与心迹如秋叶般枯槁! 润泽的却是一方水土,八面来风! 我却茫然:不知该站在那个方位上注视。 怀仁,应该还有一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历史! 比海北头更辽阔(3500) 黄花梁(5600) 古老的鹅毛口(5000) 五龙洞(2800) 望郎山(2000) “秀女”古韵(2000) 遥望万金桥(3500) 二、文明之光 一声太息,一块瓷片,一把泥土,一簇火焰…… 不经意,却将几代人的情怀雕塑成贯穿岁月的标志。 有歌传来,或金戈铁马,或小桥流水! 唱歌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生命胎记和灵魂籍贯。 “怀想仁人”之怀想(18000) 金沙滩(21000) 城市之光(16000) 陶瓷之路(10000) 旺火之乡(7000) 三、残简续梦 或许,只是一个梦,我试图在断章残简中寻找怀仁。 寻找曾经的生命与灵魂,寻找永恒的繁荣与凋零。 面对残缺,我需要一次完美的证明。 梦中的怀仁,忧郁、肃穆、深沉、辽远,却又无比亲切! 可是,怀仁,你想对我说什么呢? 列女血泪史(3800) 永远的亲情(2500) 锦屏书院扎记(3500) 湮没的古城(5000) 寂寞西安堡(6000) 模糊的宦迹(6000) 商道 四、家园随笔 一些平凡的话,一些琐碎的事 密布在我记忆的每一个角落 仅仅是儿时的一团七彩丝线 串结的却可能是我所有的欢乐与思索 昨天和今天,守在历史的两头 中间充满了祖先爽朗的笑声和叹息 怀仁词典(31000) 晒书堂笔记(35000) 担担子(3000) 果络子(900) 猪头肉(2000) 五、大俗大雅 土地的滋养,生命的孕育,劳动的催发 终于造就了久经时间长河淘洗的民俗 旧的成为新,俗的亦是雅 不知道,明天,我们会不会成为风景! 从年头到岁尾(17000) 洞房花烛(9000) 月子(2500) 一旦无常事未休(5000) 后记 祖先的祖先在这里耕耘 儿女的儿女在这里歌唱 我的家园啊我的怀仁 我从文化的上游踏歌而来 千万次深情呼唤你的名字 唇间留下的是一脉芳华! 《家在怀仁》(第二辑)目录 序言 一、城市年轮 1、晚清遗痕 2、百年旧照 3、文化存证 4、民国商人 5、屈辱一页 6、私人相簿 7、那年·那人·那事 8、无法复制的真诚 9、曾是春风化雨来 10、他们来过 11、咱们村里的年轻人 二、怀旧园区 1、童年游戏:火红的向日葵 2、五行八作:忧郁槐捍梦里寻 3、故时风物 4、寻找“赛赛” 5、“小人书”上看怀仁 6、浪漫的事 7、2006年的三寸金莲 8、私人相薄(公安) 三、仁人往事 1、曹文诏 2、张乃绂 3、李师娘 4、周老十 5、刘世恭 6、王廷瑞 7、马占俊 8、私人相薄 四、难忘岁月 1、桥横铁索“壮” 2、在硝烟中歌唱 3、智民庄的故事 4、新家园怀旧 5、老山·青春 6、广电人 7、私人相簿 五、家园深处 1、塔殇 2、薛御史墓 3、《乌盆记》与怀仁 4、崔进士轶闻 5、罗神仙 6、安寺村·班氏县 7、被鬼吞噬的村庄 8、一旦无常事未休 9、晒书堂笔记 10、怀仁树王 附录: 后记: 《家在怀仁》出版后,引起了地方群众的极大欢迎,许多农民、工人都自费进行购买,予以珍藏,特别是外地工作生活的怀仁籍人士都托亲属购买,据统计,该书在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传播至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卫视中文台、台湾中天电视台都予以索要、邮购,兼有德国等地的本地留学生收藏,从而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起到了呼唤文化传承意识,推动文化抢救事业的作用。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图说史,满足受读“读图时代”的审美需求。特别是第二辑,达到了每文一图或一文多图。2、以俗说雅,达到“大俗”之中见“大雅”的目的,行文诙谐幽默,故事喜闻乐见。3、以近及远。全书以怀仁人说怀仁人,以怀仁事道怀仁史,并坚持做到了百分之百“本土化”,百分之百“怀仁事”,百分之百“民俗图”,这样看似受众有限,却在不经意中,突出了文本特色,反而更增强了可读性和可感性,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也引起了民俗专家的极大兴趣,进而为研究地方文化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善本”。 省文联李才旺主席在看了《家在怀仁》一书后说:“十多年来,郝丽云同志在孤独中寻找逝去的世界,真可谓是一种极端悲壮的文化苦旅。”的确,十多年来,他耐得清贫,甘于寂寞,所有的工作都是以爱好与责任作为支撑,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特别是有以下几点:1、深入田野,在文化前线探索发现。他常常说,坐在家中不会写出《家在怀仁》,所以,每一份资料即使从文本中得来,甚至是传说故事,也要在实地找到证据,这样不仅增加了文本的可感性、可悟性和可信度,也纠正了许多史实错误,丰满了许多传说故事。2、拉抬人气,在全国各地寻访。“家在怀仁”的人都是《家在怀仁》的主人公,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包头、太原、北京、天津等省市,寻找每一点可以温暖怀仁情怀的故事,行程达一万多公里,这样不仅聚集了怀仁真情,也提升了怀仁人气,使《家在怀仁》一书成为怀仁人通行和互动的“名片”。4、延伸产业。目前,郝丽云正在积极筹划“怀仁民俗博物馆”,并力争成为全省首家民营文化企业,并以开发具有区域性质的文化产品为着力点,同时,通过展览与经营,更多搜集整理濒临消失的文化标本,并使文化发挥经济效应,从而以更可行的方式推广本土文化,使文化传承事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