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仓前
释义

仓前古镇原名灵源,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官方在街北建临安便民仓,古以南为前,遂称仓前街。

介绍

地理位置

仓前镇地处杭州西北近郊,距市区中心15公里。杭州市文一路延伸段贯穿全镇,境内祥仓、余仓、良仓、上仓等公路以及东西大道纵横交错,分别贯通104国道和02省道,交通十分便捷。余杭塘河横穿全境,并建有钱神等多个码头;宣杭铁路在仓前设有货运站,铁路运输繁忙。这些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使仓前镇成为一个公路、铁路、水路相辅相成的物资集散地。

历史

仓前古镇原名灵源,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官方在街北建临安便民仓,古以南为前,遂称仓前街,距今已有873年历史,虽隶属关系和建置几经变迁,但仓前之名一直沿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辖10个建制村,1个社区,人口3.24万人。境内余杭塘河横穿全境,东苕溪紧贴其西。西南边缘有宋家山、万金山丘陵,东北角寡山、吴山孤峙,与平原隔水相望,形成山水相嵌的优美景色。

仓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故乡。清水丝绵明清时期就闻名遐迩,早竹笋以肉厚质嫩味鲜驰名省内外,龙泉寺小白蚕豆因特具的美味列为贡品;镇南面有白虎山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存,镇中心有历史上著名的南宋临安仓遗址,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故居,老街上曾因清末杨乃武一案的钱爱仁堂药店。

现状

近几年来,仓前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立镇、三产兴镇、经济强镇”的既定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2004年度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55亿元,农业产值1.48亿元,财政收入1561.4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28元。 先后取得了浙江省卫生城镇、区宣传工作创新奖、区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是杭州市首批东海文化明珠镇。

相关资料

镇名来历建置沿革

清时在仓前设便民仓,故得名仓前,解放初为仓前镇、文治乡、灵东乡,1950年分建万和、仓前、灵东、永乐、永胜5个乡,1956年又合并为仓前乡,1961年建立仓前公社,1986年改建为仓前镇。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

1981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10人到仓前乡考察绿萍生产。1986年6月14日仓前镇章太炎故居修复开放,1997年10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仓前乡改为建制镇。1988年5月5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和中国商业部联合举办的“粮食散装搬运储藏讨论会”的亚太代表和粮农组织网络成员国代表46人考察仓前粮库。1991年12月,仓前粮管所被商业部授予“全国粮食保管工业先进单位”。1995年,仓前镇文化站被命名为省特级文化站。

一方名村——金星村

金星村位于余杭市塘河西端,余杭镇东侧,隶属于仓前镇。1998年全村共有658户,2218人,有耕地167?13公顷,山林、果园等7707公顷。是一个农、工和三产全面发展的小康村。以粮食高产和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居全市第一而闻名。曾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农业先进集体。国家粮食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村考察和指导工作。先后有日本、越南、斯里兰卡、喀麦隆等13个国家的农业专家来村观光考察。1973年南方13省机械化试点收割机现场会在村举行。1998年又建立了千亩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工业已初具规模,1998年工业产值5447万元;销售收入983?68万元,利润28?1万元。以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该村的又一特色。1986年起,被县(市)委、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仓前镇面积50.8平方千米,人口3.16万人。代码330110107。镇政府驻仓前塘路48号,邮编311121。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