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蚕豆萎蔫病毒病 |
释义 | 分布为害蚕豆在各产区均有分布,一般病株率10%~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蚕豆的产量和品质。 基本症状发病初期,叶面呈深浅绿相嵌花叶,不久萎蔫坏死或顶端坏死。有些病株不显花叶,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易落。轻病株可结少量荚,但荚上呈现褐色坏死斑。 发病根原Broad bean vascula wilt virus简称BBVW,为蚕豆萎蔫病毒。病毒粒体球形。稀释限点10000~100000倍,钝化温度60~70℃,体外存活期4~6天。 发生规律田间主要靠蚜虫传播,农事操作时可通过接触摩擦传毒。管理条件差,干旱,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早期发现病株及时的拔除,减少传播。 药物防治药剂防治,及早防治蚜虫,防止病害蔓延。蚜虫发生期,可喷施下列药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 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4000~5000倍液等药剂。 发病初期,喷施下列药剂: 1.5%植病灵乳剂1000~2000倍液。 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10%混合脂肪酸水剂100~3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防治1~2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