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火船屋
释义

在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有两座造型独特、建筑风格在我国少见、形状酷似轮船的楼房——“火船屋”。又因两座楼房建于村心的一溪两岸,一座朝南,顺水而下;一座朝北,逆水而上,又被称为“上下火船屋”。远远望去,一条溪流从中间穿过,两座“火船”相向而行,宛如“双船竞渡”,相映成趣。顺水而下的“火船屋”,位于村心东片祠堂下新街口,好像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原民国热河省主席范汉杰将军的故居,名叫“杰庐”,又叫“下火船屋”。

“杰庐”坐北朝南,土木瓦房结构,进深31米,面宽11.9米,高两层共11.8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建于1943年。该屋设计巧妙,按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火船形状设计建筑而成。楼房有南面和东面两个大门。朝南大门为“船头”,用砖混结构装饰为牌坊式门楼,分别由四根砖柱支撑,两根砖柱作拱梁形成井字形结构,分上下两层,中间各开一个弧形大门,两侧各一小拱门。柱子顶端用沙灰塑成葫芦状,非常典雅秀丽,颇有西方建筑风格;朝东大门亦由四柱三个拱门组成两层骑楼。早年,东面骑楼门口有500多平方米的鹅卵石砌门坪,由0.5米高护墙围着,与南大门门坪及西面草坪连成一片,形成约1500多平方米的广场,状如巨大的“甲板”,“甲板”东西两面后来被用于建房。屋内设置亦像船舱,有前、中、后三厅,前、中两个大厅内设楼梯,中间过道,两边房间,后厅通“船尾”厨房。楼台西面有一排几十米长的木阳台,连通“船头”和“船尾”,恰似“船舷”。“船尾”有十多米道路连接新街店铺,形如轮船拖驳。以前该庐周围都是稻田,每当农耕插莳季节,水天一色,远眺此屋如船行平湖之中;当稻浪滚滚之时,此船又如行驶在波涛之上,抒发着客家人走出山门,走向世界的博大胸怀。“杰庐”是范汉杰和其二、三哥寄钱回家,由其母及其妻子童绩华主持,参考本村“上火船屋”的样式而建造的,历时三年才竣工。1995年被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

逆水而上的“火船屋”,位于村心西片邓屋“志事堂”一侧,好像远航凯旋归来的巨轮,停靠在家乡水岸码头,这就是人称为“上火船屋”的“健庐”。它的主人是早年旅居澳洲、印尼的华侨邓文健。“健庐”先建于“杰庐”,坐南朝北,土木瓦房结构,进深36米,面宽10米,高两层共9.5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于1939年落成。该屋造型与“杰庐”相似,亦酷似轮船。“船头”设计比“杰庐”更为精巧华丽,第一层为出入木门,连接大门伸出由6根水泥柱子支撑的半圆形钢筋混凝结构骑楼,骑楼上的阳台圈着精致的栏杆,站立其间,视野开阔;坐在二楼厅堂里,犹如身至船长驾驶室,别有雅趣。楼面大门及窗户装饰别致,二层门楼由三个弧形拱顶组成,上塑5个葫芦,两边檐桷各有一狮,中间牌匾为八仙过海图像,整个门楼中西合璧,华丽独特。“船”内右片一排为房间,左面为通道和楼梯。“船身”两侧只开设“舱窗”,使室内通风宽敞舒适,外观又给人以简洁明快和安全牢靠的感觉。厨房和卫生间在“船尾”,平房结构,依转弯地形而建,恰似船尾在摆动,有活水行船之意。“火船屋”门前有小“甲板”,门坪上的水井有如“锚洞”,左侧石阶就像码头,拾级而上直通祖屋。据邓文健的儿媳妇、百岁老人昆瑶婆说,当初原想建造双堂两横围龙屋的,因地皮难谋,地形局限不能建造,只好改建“西装屋”,设计风格来自于澳大利亚当时的建筑风格。歪打正着,这样的房屋不但独特、美观、舒适、实用,还节约土地!这种结合实际又有创造性的建筑设计,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据了解,屋主邓文健多年在印尼谋生,“健庐”是由其出资,委派其长子昆瑶回乡主持建造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