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台港 |
释义 | 简介黄台港位于济南东北3公里的小清河南岸,是山东内河的主要货运港口。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大规模疏浚小清河后,形成港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建成连接黄台港与胶济铁路的支线4.4公里,通黄河泺口港的轻便铁路6公里,使黄台港成为铁路水路联运的枢纽。1940年,黄台港建起第一座石砌码头,长128米,后毁于战争。1950年建起航运管理机构,1961年定名黄台港。 设施1956年,黄台港码头长141米,1958年达到151米,多为自然岸坡。1961年改造后,码头长267米,泊位16个,仓库2750平方米,皮带输送机、起重设备共14台。1970年码头长达588米,装卸机械发展到38台。至1985年,黄台港码头长645米,泊位14个,仓库322平方米,货物堆场3.4万平方米,装卸机械减为27台。 吞吐量黄台港在清光绪年间就具一定规模,后屡受战争之害,未能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港口复苏。1952年吞吐量达到15.8万吨。50年代,生产稳步发展,年均吞吐量18.9万吨。60年代开发胜利油田,大量建筑材料运往下游,年均吞吐量升至32.9万吨。其中1966年的吞吐量达50.7万吨,占当年全省内河吞吐总量的39.4%。70年代,年均吞吐量32.7万吨。其中后三年由于小清河枯水,断航期加长,吞吐量开始下降,至1985年仅完成货物吞吐量10.7万吨。 货物黄台港的进口物资以原盐为主,其次是粮食和农副产品。出口物资以沙石料为主,其次是煤炭和化肥等,出口量约占吞吐量的6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