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湖泊学家 |
释义 | 研究水平研究湖泊(包括水库)的形成与演变,湖泊中各种水文现象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湖泊资源利用等。其研究起始很早,初为定性描述。20世纪20年代后,广泛应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提出水量平衡、沙量平衡、盐量平衡等理论,结合流体力学理论,使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5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位素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和精密测量仪器的研制,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后,国际水文十年(IHD)活动的开展,使湖泊水文研究进入了国际合作研究阶段。 主要研究①湖泊的成因和形态; ②湖泊水量平衡及热量平衡特点; ③湖水运动规律; ④湖泊水化学和湖泊污染特性; ⑤湖泊沉积过程及湖泊演化规律; ⑥湖泊中的生物资源; ⑦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现代湖泊水文学研究应用模拟技术建立湖泊水文现象的模拟模型;加强水量平衡基础理论研究,阐明湖泊水文现象内部联系;注重湖泊环境效应研究,综合开发利用湖泊资源。 研究理论从湖泊学的原理来看,湖泊是有生命的。假使没有人为的干扰,没有人的干预,整个湖泊都是从大到小,从深到浅,接着是沼泽,接着消失了。湖泊为什么存在,西湖附近原来有很多很多湖泊,这大量的湖泊都没有了,为什么西湖会留下来,这是因为人为的干扰,人的干预。 西湖原来是海湾。这个海湾被从长江而来的泥沙慢慢堵塞起来,慢慢成为一个泻湖。但是泻湖的水是咸水,不是淡水,因为它同海是连通的,这个泻湖经过了漫长的年代,渐渐地这个泻湖的湖口被封起来了。封起来了以后就成为一个天然湖泊。因为有上游的河流流进去,它的水慢慢就淡化了。 到了公元8世纪的时候,慢慢地有人搬到钱塘湖的边上,现在杭州市区的位置。那么他们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喝水。西湖的水是淡水,那么他们就一直在紧靠西湖的地方居住,喝西湖水。 到了公元9世纪,就出了一个有名的人白居易。白居易他用了什么方法,因为假如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把西湖进行疏浚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这么大的疏浚机器。他用的办法就是增高西湖的湖堤。他就是把现在我们叫少年宫那里的湖堤增高,湖堤一抬高,水也增高了,水涨船高,所以说公元9世纪,从白居易提高湖堤开始,西湖的性质就变了,原来是海湾,海湾又变成泻湖,泻湖再变为天然湖,从白居易提高湖堤起,这湖就是人工湖泊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