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
释义 | 学院概况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前身为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建系于1972年,是本校成立最早、历史最悠久、办学层次最高的院系。建立之初即拥有李培生、杨百茀等国内知名中医专家。目前临床医学院下属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康复学和美容学共5个教研室,两个教学实验室,一个学科实验室以及一个经方运用研究所,拥有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各一个,设有中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本硕连读七年制以及中医学(含中医教改实验班、美容与康复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和专业方向,2010年增设全科医学专业。截止2010年04月,在校生总人数为3500人(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其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数占全校50%以上。 教学成果中医临床学院教师队伍中既有老一辈的中医名家,也有全国知名的中青年学者。目前这些全国名老中医,如田玉美、梅国强教授仍活跃在教学、临床第一线。1991年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伤寒论)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伤寒论学科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在教材建设、临床经典理论研究、实践教学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伤寒论血虚寒凝证实验研究”,“心下痞辨证及其客观化研究”,“伤寒论系列实验研究”,分别荣获省政府、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二、三等奖,在“湿热证本质及清热化湿法作用机理研究”、“经方药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伤寒论》课程1994年、1997年两次被省教育厅评为优质课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以梅国强、邱明义、成肇仁、李家庚、陈国权、戴天木、赵映前、林俊华等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临床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主编、参编了多版本中医药院校教材,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项课题,多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还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兼书记、长江学者王阶教授为我院特聘教授。 学生工作中医临床学院学生工作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三个引导”(即以先进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以求实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以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为工作理念,以创新为手段,以实效为标尺,在探索学生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医临床学院团总支先后荣获了湖北中医学院建校50周年校庆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湖北中医学院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奖一等奖、湖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奖等,在学校团委组织的各种文艺、体育、科技活动中屡次获得优异的名次。2009年由临床医学院团总支和05、06级中医美容与康复专业联合主办的“穿越时空的美丽--历代妆容T台秀”,通过专业结合文艺活动,展示了中医之美,有十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此次活动,这不仅展示了临床医学院的学生活动特色,更展示了中医学子的专业综合素养。2008年7月,组织了“湖北中医学院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及博士团服务郧西三下乡活动”以及“临床医学院博士团蕲春下乡义诊活动”,不仅为当地群众送药送诊,还带去了相应的医疗知识,为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福音,多家主流媒体均报道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两支团队不仅获得了学校的嘉奖,并且均获得了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的称号,多名教师及同学也获得了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称号。 中医教改实验班以体现中医教育特点而设立,从2004年开始,通过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择优录取,拜师学习,取得了显著地效果。首届毕业生考研、就业为100%。中医临床学院毕业生层次高而人数较多,学生就业工作繁杂。在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外,有条不紊的开展相关工作并为毕业生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毕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办学成果三十八年来,中医临床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七千余名中医学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有的已成为单位骨干。今后中医临床学院将确立“特色办学扛旗帜,经典教学保一流,学科建设上水平,师德教风树典范”的目标,同心同德谋发展,探索教学、科研、医疗一体化的中医临床学院协调发展之路,努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专门人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