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财富规律 |
释义 | 名片:财富规律(一.名词解释 二.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三.财富规律的意义和作用) 财富规律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财富规律要解决的简单问题是 二.财富规律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 财富规律的历史意义(一.财富规律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 二.财富规律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三.财富规律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看法 四.财富规律指正了人类社会发展学家的误解 五.财富规律研究成功的划时代意义) 名片:财富规律一.名词解释财富规律属于经济学、或者社会学范畴的客观规律,出自刘德著作的《财富论》;财富规律是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之后的人类社会思想史的第三大规律。财富规律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二.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意义和作用:价值规律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揭示了商品经济变化和发展的奥秘。 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剩余价值实质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工人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规律的意义和作用:剩余价值规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揭露了任何雇佣劳动生产制的本质,揭示了雇佣社会的财富不断增长的源泉。 财富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 三.财富规律的意义和作用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证明了先前任何人类社会发展学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是在光明中摸索。 财富规律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财富规律要解决的简单问题是1、为什么邓小平要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为什么有贫富差距? 二.财富规律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1. 如果说在信奉至上的年代,学识决定一个人的品质,那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财富则主宰一个人的精神。全球一年一度的《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不知曾经灼伤了多少双求财若渴的眼睛,获得财富日益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终极目的,贫富差距也日趋加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治抉择,是偶然,还是人类历史发展地必然选择?“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允许贫富差距”,也是“私有制”的代名词。难道“私有制”和“贫富差距”真的不可扼止吗? 2. 如果把人类社会分成两大部分,那么一部分是人,另一部分就是财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于是,人与人之间的财富争夺战争旷日持久、永不厌倦地进行着。财富象征着权力、富有、自由、尊贵等,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想得到的东西。 在争夺财富的战争中,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一部分人屡战屡胜,一路凯歌,以致财富倍增,腰缠万贯,荣华富贵,富可敌国;另一部分人一生收入微薄,穷困潦倒,平庸,碌碌无为。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差距呢?富人是运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手段增加财富呢?在财富争夺战争中隐藏一个怎样的游戏规则?财富迅速聚敛的方法可以克隆和复制吗? 在争夺财富战争背后隐藏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财富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财富井然有序的分配,从而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 财富规律的历史意义一.财富规律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撕开迷失面纱,还给人类真实面孔。世界的本质就是差异,有差异的人和有差异的物组成有差异的事物,构成有差异的人类社会。贫富差距是物质相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贫富差距。 目前,美国约有20%的人生活在全国贫困线以下,760万人靠救济金度日,200万人无家可归,而百万富翁却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80万人增加到400万人。在当今世界,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占有全世界86%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同样占世界人口20%的最贫穷国家却仅仅拥有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全世界有1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日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二战以来,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还在进一步扩大,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改善的进程仍很缓慢,有的地区至今仍未解决温饱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研究,发现全美国80%的财产仅被少数的20%的人拥有,余下的20%的财产却被占人口绝大多数的80%的人拥有。更匪夷所思的是,假设将美国的财产平均分配,每人一份,那么若干年后,仍然将出现这种二八分配规律。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些人富裕,而另一些人贫困呢? 在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立的理论中,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偶然,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富就是表示财产多,先富起来的表示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多。无论是先富起来的还是所谓后富起来的人称之为私人或私有者,私人占有的财产称为私有财产或私人财产。私有财产是私有者创造出来的财富,私有者日积月累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是私有财产源源不断增加的主要来源。私有者通过劳动创造的财富,一部分用于维持生存,另一部分就成了剩余下来的财富——私有财产。 由于体力强度差异、智商高低差异、熟练程度差异、家庭出生差异,地域发展差异、人为能力差异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私有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是通过挣钱工具优劣表现出来,如果说挣钱工具的优劣是现象,那么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就是本质。 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关系。也就是说,获得一定量的生存资料是人体维持生命存在必要的条件;生存资料不会凭空产生;生产资料是通过挣钱的工具获得的;挣钱工具的优劣决定了获得钱财的多少。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受到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的支配。因此,在财富规律分化作用下,创造财富能力大的私有者,使用先进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多,就富裕;创造财富能力小的私有者,使用拙劣的挣钱工具,从而获得的劳酬就少,就相对贫穷。总之,“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分化作用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创造财富能力大小是原因,那么贫富差距就是结果。可见,财富规律就是财富的分配规律;财富规律的发现,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是隐藏在财富争夺战争中的游戏规则。从而也说明,要迅速聚敛财富,就要使用先进的挣钱工具。 总之,私有财产是私有者通过挣钱的工具创造出来的,私有财产多,就富裕;私有财产少,就贫困。在实际的生活中,赡养家属的人数不同和消费水平的高低都影响着私有财产的多少,从而拉大贫富差距。 可见,私有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差异和财富规律的存在是贫富差距的直接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创造能力是确定的。从而决定剩余财富的变化是定向、定量的。因此,这种定向、定量变化导致某个家庭富可敌国,也导致某些家庭民不聊生。一些成为商界巨头,一些则成为需要救济的贫困者。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剩余财富的变化不是定向、定量的。因此,有的家庭没落了,有的家庭绝处逢生,耳目一新。可见定向、定量的发展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上,世界股神沃伦o巴菲特、电脑天才比尔o盖茨、华人首富李嘉诚等,他们都是该榜单的“常住人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以稳健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成为世界的领头羊。小说人物孔乙己、杨白劳等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无依无靠,一生穷困潦倒。“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贫富剧烈差距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数字:世界三大富豪的财富总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48个最贫穷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未来社会学家认为:世界饥荒和世界贫困依然是未来社会面临重大问题之一。 人生是一个变数,贫富也不是一个定值。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史蒂夫o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美国式的英雄人物,几番沉浮,依然屹立不倒。作为“苹果”创始人,他改变了一个时代,掀起了个人电脑的热潮。但是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被迫离开了自己费尽心血打造的“苹果”,从天堂跌到地狱。然而12年后,他卷土重来,重新开始了第二个“史蒂夫o乔布斯”时代。乔布斯成为一个奇迹,以个人资产54亿美元引起人们关注。中国的营销奇才史玉柱,经营巨人汉卡,营销脑白金、黄金搭档,从青岛健特、四通控股套现,持股华夏、民生银行,将巨人网络IPO每一次转换行业,进入新领域,都让人难以理解,捉摸不透。从巨人汉卡的成功到巨人大厦的“倒塌”,再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的卷土重来,巨人游戏的如日中天,史玉柱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历程让人们唏嘘不已。从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2亿多的“全国最穷的人”,现在的史玉柱又站起来了,是一位个人资产28亿美元的著名企业家。中国有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个意思。 创造财富的过程,是财富运动的过程,是能力转换和传递的过程。不管你从事工业、农业、服务业,也不管你经营金融、商业、信息、航运、旅游、房地产等行业,更不管你是总裁还是杂工等等。这些都是财富运动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这些财富运动的本质是创造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能力的转换和传递才是财富运动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可见,各行各业生产经营的过程是创造能力利用的过程,也是能力的转换和传递的过程。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只要是存在雇佣劳动制,就必然榨取剩余价值。财富规律告诉我们: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困。可见,贫富差距不是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贫富差距是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 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是不断进步的,规律是不以任何个人意识为转移的。财富规律的发现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又一次胜利,是当前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意识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规律的理论是改革开放、世界格局发展的前沿科学和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 二.财富规律丰富了邓小平理论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邓小平文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尤其是在精髓部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部分,不乏有许多创新之处。这些创新思想撕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陈旧思维方式。在我看来,这也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之所以特别伟大之处吧!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得人心,取得举世瞩目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 读完《邓小平文选》,最使我过目不忘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说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令我费解的是为什么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作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治抉择是何等的艰难,是千百年以来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宋代起义农民提出了“均平富,等贵贱”,多么美好,多么完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可是,均了吗?等了吗?没有。最伟大的理想社会主义家欧文一手执导了乌托邦式的“新和谐公社”。社员各尽所能,全部社员能够享受医疗保险,并且老有所养。瞬间,五湖四海的人云集而来。结果,人走鸟飞,一片荒芜。最精彩的故事还数中国的大锅饭。公社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劳作,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似乎达到了自由、平等、无限民主的局面。最后出现了“吃饭打冲锋,做事磨洋工”的怪状。随着东欧的巨变,苏联的解体,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允许一个部分人先富起来”。可见,不管什么样的平均主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平均主义的否认、批判和终结。(这是对“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最高评价和运用!) 种种平均主义的消失,引起了阿德的思考。在阿德个人看来,平均主义的提出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能力的转换和传递关系。 一、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欲求性。 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欲求性,获得具有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生存资料是人的自然欲求性的客观要求。人的自然欲求性表现为人有生存的要求,有生存得更好的要求等,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有足够的生存资料。生存资料具有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因此,获得生存资料就是满足人的自然欲求。马克思认为物质第一性。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中国搞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倡导发展才是硬道理。可见,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料是人的本能要求。 二、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料是人体维持生命存在必要的条件。 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人体维持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人们需要营养物质还需要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些营养物质和生存环境构成了维持生命存在的生存资料。 三、获得生存资料的途径就是支付劳动。 我们不难看出,个人作为社会的细胞都向社会伸出贪婪的手。我要、我能够要到多少,能够给我多少。所有的个人都在给社会这个“大老板”打工,个人为“大老板”付出劳动、智慧、以及个人所能够付出的所有的能力,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换取自己所需财富。在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石头、木棒等工具,这样的能力换来的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能力一日千里的改变,换取的回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付出劳动,付出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获得劳酬,才能获得生存资料。可见,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说明了生存资料的获得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结果。 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是能力的转换和传递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必然受到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这种关系中的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要符合财富规律的要求。因此,每天都是24小时,每天几乎所有在工作的人都在辛勤努力的工作,毋庸忌讳,每天每个人的劳动报酬几乎都不一样;收入的悬殊就逐渐形成了贫富差距,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穷的依然贫穷,富的依旧富裕。在种种现象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支配,早已注定,这就是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 财富规律是财富的分配规律;财富规律的发现,揭示了贫富差距的本质根源;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是隐藏在财富争夺战争中的游戏规则。可见,允许存在贫富差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财富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顺应了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欲求性;顺应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本质关系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关系;顺应了财富规律的分化作用;符合了财富规律——“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的客观要求。同样,财富规律的发现,为“平均主义”的流产找到了根本的原因;为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财富规律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看法被评选为“千年伟人”的马克思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共产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和战略手段,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的最高理想是实现消灭阶级、消灭贫困,达到最进步、最合理、最完美、最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见,共产主义学说对世界无产阶级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所谓的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之,阿德个人认为: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是因为理想的共产主义学说在人们的心中已安家落户、根深蒂固的原因吧! 毋庸忌讳,事实上,共产主义学说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谎言,是荒谬绝伦的学术思想。共产主义社会要消灭贫困、消灭贫富差距,从而违背了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任何违背规律的社会都必然夭折,必然受到严厉惩罚。可见,共产主义社会在财富规律面前颤抖,共产主义社会是子虚乌有、荒谬绝伦的谎言。共产主义社会的流产打破了马克思发现的所谓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谓的人类社会高级阶段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美丽的谎言。总之,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 一、“千年伟人”马克思是共产主义学说的缔造者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被选为“千年伟人”,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紧接着,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后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第三,达尔文第四。 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再次在国际互联网上评选“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名列榜首。 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是因为1848年2月他创作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同时,它还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绝不是徒有虚名的。马克思和挚友恩格斯创作的这部巨著《共产党宣言》,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纪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行动的指南,也标志了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思想体系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改变了世界。《共产党宣言》包含了划时代的思想,为任何时代、任何肤色或种族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指明了争取解放、和平、人类尊严与社会公正的道路。“哪里有暴君们的恐怖和黑暗统治,哪里有千百万人的眼泪掉在镣铐上,哪里就有人悼念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在传播和斗争中发展,在发展和斗争中更广泛传播,全世界出现过240多个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几乎遍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曾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四分之一的土地、五分之二的产值和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 如今,《共产党宣言》发表已有160多年,其魅力经久不衰,仍具有震撼世界的意义。《共产党宣言》在全世界已用100种文字出版了1000次以上,被列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15部著作之一,1996年初,伦敦出版界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共产党宣言》销售火爆,进入英国畅销书行列;在英格兰销路更好,已列第五畅销书之位。许多人不仅当作阅读品,更是当作收藏品来买。英国报刊指出,虽然本经典著作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英国销售如此红火却实属少见,因此不少人称这是“在书店里爆发的一场革命”。199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的一些组织和个人纷纷召开学术会和撰写纪念文章,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有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出生证书。 总之,“千年伟人”马克思是共产主义学说的缔造者,也正是因为马克思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才被评选为“千年伟人”。 二、共产主义学说的万能论的形成 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说明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的魅力经久不衰,仍然震撼世界,扣人心弦。那么,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呢?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人类最美好、最进步、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该消灭的消灭了,该具备的具备了,该达到的达到了。从而构成了共产主义学说的万能论。 第一、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消灭了三大差别,消灭了社会分工。 共产主义社会完全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成为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共产主义社会彻底铲除了私有制,人们与私有制相联系的传统观念也将彻底被铲除,国家由于不存在需要镇压的对象,也彻底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社会分工,劳动不再是一种奴役人和压迫人的手段。 第二、具备了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的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具备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是自觉自愿的,不计报酬的,平等自由的劳动;同时在消灭三大差异之后,劳动不再是一种奴役人和压迫人的手段,而成为解放人的手段,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不是强迫的而是自发的为公共利益的劳动。具备共产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将劳动看成是自己生活常规,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第三、达到了人人平等、自由、民主。 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人人都成为平等、自由、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群体。共产主义社会是平等自由的联合体,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利,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从事工作或研究探索。在那种情况下强制性的社会分工不再存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平等、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并且以高度的科学文化水平来合理安排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每一个人的平等、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所有人的平等、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一切人的平等、自由、全面发展是通过每一个人的平等、自由、全面发展来开辟道路和实现。这种情况是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的一个重要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由人联合体中的情形,“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人、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8页)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的平等还表现在按需分配形式上。按需分配是一种最理想、最合理的分配方式。“按需分配”,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将按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来分配消费品,按照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一切向社会领取必需品。 总之,共产主义社会在马克思“包装”下,该消灭的消灭了,该具备的具备了,该达到的达到了,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结集了所有理想社会学说的优点,摒弃了所有现实社会的缺点,从而构成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万能论。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理想的、最万能的,也是子虚乌有的、荒谬绝伦的。 三、共产主义学说的万能论的覆灭 共产主义学说是完美的、是万能的、是人间的天堂,没有半点瑕疵。共产主义学说也是荒谬的,荒谬得漏洞百出、一败涂地。 第一、共产主义学说没有立足于理论常识,没有运用任何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作为依据。为了达到完美、万能、理想的境界,把能不能消灭的和该不该消灭的都消灭了。这是不折不扣的纸上谈兵,是唯心主义的典范。 第二、人为的认为社员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漠视了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欲求性,践踏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关系。 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就是做出自我牺牲,号召人们发扬共产主义觉悟就是想无偿占有别人的财富。共产主义觉悟与人的自然欲求性是完全矛盾的、对立的、不相容的。人的自然欲求性表现为我要、我需要更多的财富,才能活得好,以及活得更好。因此,共产主义觉悟不是说有就有的,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说无就无的,本质的东西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说改就改,或者说变就变的不是本质。欧文执导的“新和谐公社”和中国版的“人民公社”就是前车之鉴。 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大肆宣告社员具有共产主义觉悟,从而践踏了人与人的本质关系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关系。按照共产主义学说,你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把你的生存资料等财富无偿地给我,我也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把我的生存资料等财富无偿地给他。你们家房子宽,发扬共产主义觉悟吧,我到你家住。这样的社会是社会吗?这样的社会是多么可怕! 人与人的本质关系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关系。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中,受到财富规律的制约。根据财富规律的要求“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那么创造财富能力大的,劳酬就多;创造财富能力小的,劳酬就小。这就是经济学常识,生存资料的获得不是靠别人发扬共产主义觉悟来实现的。 第三、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消灭了三大差别,消灭了社会分工”,是否认事物相异性,是否认客观世界。 财产的多少、财产的差异是人的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私有制顺应了事物的相异性,是相异性的客观要求。贫富差异、城乡差异、工农差异、劳动差异、分工差异等是客观事物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客观世界。城市之所以叫城市,农村之所以叫农村,是因为他们由各自不同的因素组成,从而形成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因此,消灭差异就是否认事物的相异性,就是否认客观世界。 第四、各尽所有与按需分配,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违背了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 每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能力小的需求大,或者能力大的需要也大。最后出现不管是能力大的还是小的,需求都大。从而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 人的需求是无上镜的,这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客观要求。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只工作不求劳酬,或者只工作情愿拿微小的工薪。有要不要白不要,这里什么所谓的共产主义觉悟都无济于事。可见,各尽所有与按需分配,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必然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因此,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必然会重蹈“新和谐社会”和“人民公社”的覆辙。 要使生产和消费协调发展,要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实施“创造财富的能力大,获得的劳酬就多;创造财富的能力小,获得的劳酬就少”的游戏规则,即就是必须符合财富规律的要求,顺应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 总之,对于社会来说,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有限的,即生产是有限的;人的需要是无限的,即消费是无限的。有限的生产与无限的消费是不协调的、不相容的。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社会破产。对于个人来说,人的劳酬不以人的创造财富的能力来衡量,违背了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必然导致平均主义思想的泛滥,依赖思想的滋生,经济停滞,社会倒退。 第五、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是共产主义学说荒谬的根源。 1.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什么样的社会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人。 奴隶社会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封建社会出现了农民和地主,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工人和资本家,那么,共产主义社会就会全部都是无产阶级,并且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马克思也曾经说过,无产阶级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在特定的社会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社会里的人就会变成预期的状态。 资本主义社会需要一无所有的工人和拥有大量的资本的资本家,这样剩余价值就会通过劳动力的买卖落入资本家的腰包,资本才得已运转,才叫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需要什么都会全面发展万能的人,从而形成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共产主义社会需要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人,从而形成“勇于牺牲个人利益,没有私心,没有私欲,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劳动当成第一需要”的人。因此,共产主义社会里的人被人为的认为是万能的、没有私欲的人。反过来说,有了万能的、没有私欲的人,就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私有制、剥削、劳动差别、环境差别等”统统可以消灭。总之,这种没有私欲的万能人,既会努力工作生产出很多的产品,又没有贪欲的行径,是好好先生。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3.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社会中的人何时何地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需要一无所有的工人和拥有大量资本的资本家。嘿!在马克思的描述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几乎找不到这两类人以外的第三类人。共产主义社会需要没有私欲的万能人。嘿!马克思说共产主义社会里的人全部都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平等、自由、获得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就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的怪胎。 我的大爷,现代人连工作都不想要,就是喜欢上网,玩游戏,泡酒吧,串夜店。没有私欲的万能人到哪儿去进口?知马克思心者,阿德也!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也是一场智慧的较量。 综上所述,理想的共产主义学说因为“理想”而荒谬。 四、“千年伟人”的完美谢幕 随着共产主义学说剧情夭折,从而使马克思“千年伟人”的耀眼亮丽的光环顿时黯然失色,“千年伟人”也随之永恒的终结。 曾经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学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呕心沥血,前仆后继。如今,共产主义学说家喻户晓,根深蒂固。1999年和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国际互联网上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都名列榜首。从1995年到现在,巴黎已连续举行了几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纽约、伦敦等地,也相继召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人数从数百人到数千人。 无论多么绚丽的肥皂泡,都将一步一步走向破灭。共产主义学说毕竟是不折不扣荒谬的学术思想,对人类社会贻害无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学说宣传基地,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实验田。在特殊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时期笑话连天,贻笑万年。 如果说共产主义是天堂,那么人民公社就是金桥。于是,有人赞颂人民公社。“入了公社如上天,一夜赛过几千年,利刀斩断有根,开辟历史新纪元。毛主席,说句话,幸福就从天上下,人民公社好处多,谁都争着来参加。人民一听办公社,欢声如雷震天下,千万妇女走出家,老人笑得掉泪花。”1958年11月17日,湖北省当阳县跑马公社的党委第二书记张某在主持公社工作的会议上宣布:“今天是社会主义的尾,明天是共产主义的头,共产主义社会已经到了。”又说:“共产主义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家庭,除了老婆以外,什么都共有了。”荒谬的共产主义学说,荒谬的共产主义实验,由于荒谬绝伦,无法运作,从而草率的消失了。可见,“人民公社”、“大跃进 ”、“平均主义”、“大锅饭”都是共产主义的怪胎。 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名叫戈尔巴乔夫的人,有一肚子的冤屈说也说不清楚,是共产主义学说最大的受害者,也是马克思无辜的替罪羊。在这里也算是对戈尔巴乔夫“平反”吧!说到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遭遇,还得从苏联这个名字说起。苏联的全名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向共产主义进军的。共产主义又是漏洞百出、荒谬绝伦的,从而注定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所采用的任何形式都是荒谬的。因此,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场荒谬的实验,必然会身败名裂。 列宁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无偿占有人们的财产或生存资料等财富,导致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士兵叛乱。斯大林执政的30年里,多次提出很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可是,直到斯大林进棺材的那一天都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更不用说怎样实现共产主义。赫鲁晓夫上台后宣布:“在二十年内我们将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这一代苏联人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结果也是纸上谈兵。可见,牛皮轰轰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等都没有捕捉到一丁点共产主义的影子,何况区区一个戈尔巴乔夫呢?总之,任何向共产主义社会方向发展的国家都必然溃败,可见苏联的解体决非偶然。21世纪“共产主义”将是“荒谬”的代名词。 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世界共产主义事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世界上原执政的15个共产党,有10个丧失了政权,广大非执政的共产党力量锐减,世界上除中国外的各国共产党总人数由4400多万减至1000多万。可见,共产主义学说已是穷途末路,岌岌可危。 随着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随着人们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认识加深,随着共产主义学说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障碍和弊病,从而使共产主义学说的荒谬性暴露无遗。可见,马克思主义过时,社会主义失败,共产主义彻底崩溃的日子屈指可数。 总之,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共产主义学说的荒谬性,切断了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打破了马克思发现的所谓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 四.财富规律指正了人类社会发展学家的误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诗圣”杜甫对阶级社会剧烈的贫富差距现象真实的写照。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阶级社会的憎恨,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对穷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于是,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吁。 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的现象令所有高尚伟大的人类社会发展学家难以释怀。他们把“消灭贫富差距,实现生存资料平等”作为出发点,希望建立一个社会全体成员都怡然自得的合理社会,从而取代十恶不赦的阶级社会。在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社会发展学家浩若繁星,层出不穷。孔子、伯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莫尔、傅立叶、欧文、马克思等,他们都曾经描绘和设计过和谐的理想社会。 随着财富本质的揭示,随着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的发现,从而得出:财富不能凭空产生;财富的分配受到财富规律的制约;“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从而说明了任何“消灭贫富差距”的社会都必然流产。因此,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证明了任何人类社会发展学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是在光明中摸索。 一、世界的本质就是差异和矛盾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由存在差异、充满矛盾的事物组成。差异和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处处存在着差异。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的平原,苍凉的大漠等。如此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地理景观周而复始地演示着春雨绵绵、夏日燥热、秋风萧瑟、冬天严寒。生机盎然的热带雨林,林木茂盛,高低错落。茂密的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食物,使得这里的动物种类繁多,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有耐热的河马、大象等。这些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承载活力的画卷。与热带雨林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荒漠,稀少的古树孤独的矗立着,偶尔有一只乌鸦在黄昏的天空盘旋,有时发出几声哀鸣,凄凉的声音仿佛来自远古时代。五花八门的动物种类取食也是千差万别。热带草原上的羚羊、斑马以嫩绿的青草为食物,凶猛的狮子和豹子则以羚羊和斑马为食。 人类社会也是千差万别,但人不能与千奇百怪的生物界相提并论。同姓的人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人,没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五百年后就会出现高矮、胖瘦之分呢?人与人之间体形的差异是由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双重形成的。体形的差异又导致命运差异。在逐鹿中原的古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峡路相逢勇者胜。在行行出状元的今天,人们从事蓬勃发展的体育,身体结实、健壮、有强大的爆发力,选择铅球、举重等。身体高、肢体长、爆发力强的,选择百米跨栏、篮球等。身体相对矮小,但反应敏捷、迅速、准确、灵活,可选择乒乓球、体操等。 可见,地球上的差异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贫富差距是人们最熟悉的,表现为穷人和富人。穷人和富人的差异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 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义,实现平等,消灭差异等,曾经出现过波澜壮阔的消灭富人运动。中国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前仆后继、奋斗牺牲。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消灭富人,消灭剥削的彻底胜利。诚然,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富人。社会发展了吗?社会合理了吗?没有。 于是,后来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消灭穷人。人民公社里的社员,有饭同吃,有房同住,除了老婆以后,其余的都是大家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五千年文明江山,大家共同拥有和享用。多么豪壮,多具诱惑力。人们在人民公社里实现了共富,同时也消灭了穷人。这是理想的社会吗?也不是。 几经周折,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迎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发扬了务实的思想作风,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国家的政策转变了。不消灭富人啦!也不消灭穷人啦!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多个阶层能够和睦共处、平等互惠的和谐社会。中国政府政策的转变,印证了人类社会固有的差异和矛盾是不可以消灭的。 世界的本质就是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任何时候都存在着矛盾。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矛盾都普遍存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而且任何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发展到灭亡的整个过程中,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存在着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又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矛盾不断出现,不断解决,永无止息,在新旧矛盾之间没有一个无矛盾的阶段。 资本家聚敛了大量的资本,购买了厂房、机器、生产资料等,设置了剥削的陷阱,等待着工人往陷阱里窜。在这种雇佣劳动生产制中资本家剥削了雇佣工人,资本家获得的正是工人所失去的,可见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充满矛盾。在马克思的影响下,无产阶级消灭了资产阶级,同时也消灭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这样的社会完美了吗?没有。后来,以人民公社的形式使人们达到平均,消灭穷人。大家都是人,应该人人平等,没有矛盾。但人民公社依然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狮子处在食物链的顶端,羚羊处在食物链的中间,凶猛的狮子饿了就会去捕捉羚羊为食,羚羊与狮子之间充满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你总不会对狮子说,你不要去捕捉羚羊了,你吃草吧!这可能吗?这个世界就是由矛盾组成,世界包容了矛盾,在矛盾中求同存异。 总之,没有差异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消灭差异消灭矛盾就是消灭世界。因此,消灭贫富差距就是消灭客观世界。 二、任何消灭差异和矛盾的社会都必然夭折 社会制度的更替,人们已司空见惯,本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个符合客观规律,一个顺应人的本质属性,即人性化的社会,是永葆青春,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相反,那些否认规律、否认差异和矛盾的所谓的理想社会,无论多么完美的幌子,都必然会流产。任何否认规律的国家和地区都必然会停止发展。 一、乌托邦和世外桃源是理想社会的诠释。 乌托邦是指不存在的地方。世外桃源是指现实世界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说,乌托邦和世外桃源是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这个不可能存在的地方恰好是人们苦苦寻求最理想的社会。因此,乌托邦和世外桃源就成了理想社会的代名词,是理想社会的诠释。 “世外桃源”出自中国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里面讲了一个虚构的社会,与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并且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长久的魅力。“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总之,乌托邦和世外桃源因为完美而被世人向往和传诵,也因为完美而纸上谈兵。 二、新和谐公社和人民公社是理想社会的尝试。 1842年,理想社会的伟大实践者欧文,他聚积了一大笔钱,带着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花20万美元,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了8万英亩土地,兴建了“新和谐公社”,从而拉开了共产主义试验,欧文希望在“新和谐公社”里,人人各得其所,和睦相处。然而,公社维持了4年,4年以后终因亏损宣告破产。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历史以同样的手法,在同一个时期里,在美国纽约等地建立的另外18个欧文式的公社和40多个傅立叶的合作公社也都以失败告终了。 波澜壮阔的人民公社是理想社会的最大实验。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制定了《关于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并为大社的意见》。会后,河南省遂平等县和信阳专区出现了小社并大社的热潮,有的地方办起了人民公社。同年8月6日,毛泽东到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肯定了人民公社是发展方向。9日,毛泽东在山东同当地负责人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毛泽东的谈话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人民公社好”的口号很快传遍全国。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做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适合办大农业,是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和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并规定了建立人民公社的方法和步骤。随后,便在全国农村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0月底,5亿中国农民抛弃了各自生活多年的小灶,集中到了公共食堂吃饭,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公”就是否认差异和矛盾,就是消灭贫富差距。这些政策和作法,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显著降低。从而使人民公社一步步走向灭亡。 三、理想社会流产的本质原因是违背了客观规律 社会因为消灭贫富差距而显得完美理想,也因为完美理想从而走向覆灭之路。理想的社会就是要消灭贫富差距,消灭贫富差距就是要消灭客观规律,就是违背了客观规律,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受到惩罚的社会就会夭折。 消灭贫富差距就是违背了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规律——财富规律。财富规律的要求表明:财富不能凭空产生;财富的分配受到财富规律的制约;“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穷”是财富规律作用的结果。 理想社会就是要消灭差异和矛盾,就是要消灭贫富差距,从而违背了财富规律,这样的社会必然要受到惩罚。消灭贫富差距就是遏制人性的贪婪欲望,人的欲望被限制后,人的懒惰和依赖就要被唤醒,从而导致人们在劳动中“出工不出力”,大大地挫伤了创造力,使生产停滞。可见,“新和谐公社”和“人民公社”出现严重亏损决非偶然。可见,任何消灭贫富差距,任何消灭规律的社会,都必然走向灭亡,必然重蹈覆辙。 五.财富规律研究成功的划时代意义人类思想发展的进程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也就是说思想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财富论>>主要是阐述了财富规律,财富规律地发现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又一次胜利; 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地揭示为打败千年伟人——马克思提供了铁证。因此 : 如果《共产党宣言》是唯心主义的典范,阐述了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学术思想,其实质是子虚乌有、荒谬绝伦的;那么《财富论》就是唯物主义的精髓,就是对这种荒谬学术地揭示、抨击和终结。 如果说《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纲领,把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那么《财富论》就是建立一个多个阶级——穷人和富人,长期共存、团结、互利、互惠、有序的社会纲要。 如果《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出生证书;那么《财富论》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死亡证明。 如果说1848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那么2010年阿德的《财富论》的出版,就是马克思主义地终结,是世界近代史地结束,同时也是世界当代史的开始。 《财富论》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证明了先前任何人类社会发展学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是在光明中摸索,并且为建立一个多个阶级——穷人和富人共存、团结、互利、互惠、有序的社会提供了完善了理论基础,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里程碑。 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到《财富论》的发表为“前社会主义时期”,《财富论》发表以后的历史为“后社会主义时期”。《财富论》的发表成为“前社会主义时期”和“后社会主义时期”的划分依据是:《财富论》是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里程碑,也是认识人类社会的里程碑。 前社会主义时期是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专政。无产阶级通过武装革命,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广大的无产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变成了有产阶级。随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发展、富裕成为硬道理。因此,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人都是有产的、富裕的或者将要富裕的,这些人肯定不是无产阶级或者说与无产阶级是有区别的。可见,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专政的不是无产阶级,被专政的也不是无产阶级。 如果说马克思时代的贫困者叫做“古典无产阶级”,那么现实社会中的贫困者就是“当代无产阶级”,强大就是力量,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专政是强者对弱者的专政。随着社会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的深入,人们不关注谁专政或者什么样的阶级专政,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建立一个合理、和谐的社会。因此,后社会主义时期是发展社会主义,探索如何建立一个穷人和富人长期共存、团结、互利、互惠、有序的社会。 财富规律的作用财富规律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基本规律,它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哪里存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财富规律就在哪里起作用。财富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它,也不能取消它,只能遵循和顺应财富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财富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财富存在能力差异是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 如果说“财富存在能力差异”是结果,那么“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就是原因。财富规律就像一面镜子,能够轻而易举地“测试”出财富存在能力差异。可见,财富存在能力差异是财富规律“测试”的结果。 如果所有的财富都没有差异,没有能力大小区别,那么就没有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如果没有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那么财富也就不存在能力大小差异。可见,财富能力大小差异和财富规律互为因果、互为条件。 第二、财富规律刺激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素质。 根据财富规律的要求,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因此,能力大的企业获利较多,能力小的企业获利较少。生产条件好、生产技术水平高、经营管理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能力大,这样的企业盈利较多;反之,那些生产条件差、技术和经营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也低的企业能力小,这样的企业盈利较少,有的甚至不仅不能得到利润,反而赔本、破产。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财富规律督促企业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都离不开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直接决定企业是否盈利和盈利多少。因此,企业要想盈利或盈利更多,只有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见,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是企业盈利的客观要求。 可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是制胜的武器,盈利的法宝。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也是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 第三、财富规律促进了人类社会两极分化。 根据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小力,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因此,能力大,就富裕、先进;能力小,就贫困、落后。贫富差距是财富规律“分化”作用的必然结果,财富规律的发现为科学地解释贫富差距现象提供了依据。 差距是普遍现象,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不可避免,而且永远不可避免的。 第四、由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可以推理出: (1).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困。(2). 能力大,吸引力就大;能力小,吸引力就小。(3). 能力大,在事情发展变化中处于主动;能力小,在事情发展变化中处于被动。 诚然,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地方的财富分配不是按照财富规律的客观要求进行分配的,例如:少劳,多得;少投资,也多得;有的甚至不劳而获等。这其中就搀和着很多社会肿瘤,例如:特权,腐败,黑社会性质等。这些社会肿瘤严重危害社会正常发展,损害了人们的利益,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竞争。 第五、由财富规律----“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可以推理出:资本创造了价值,资本包括科学技术和劳动。或者说,资本就是科学技术和劳动。可见,财富规律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确立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也打破了“劳动价值论”的垄断地位;也为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