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厚坊岩洞堡遗址 |
释义 | 概述:别有洞天的洞堡建筑汝城厚坊岩位于汝城县城郊乡暖水镇罗泉村交界的白芒山。据洞中残存的石碑记载,该堡系厚坊何氏族人为防匪乱历经元明清四代不断修建而成。据当地老一辈介绍,在明末清初、清代中晚期和民国军阀割据时期,由于汝城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兵防工事的修筑相当盛行,大部分是利用村庄附近的天然喀斯特溶洞修筑而成。明末清初的红巾军之乱,特别是清中后期随着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地方团练的兴起,与之相配的兵防工事更是蓬勃发展,厚坊岩也是在此背景下修筑而成。厚坊岩为洞堡,初见它时,你一定会为它高高的城墙感到震撼。城墙高9 米,长36 米,占据着洞口,仅开了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双重城门,而这城门,足有60 厘米厚。城墙为雉堞(即垛墙,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结构,分三层两排依次有35个设计孔。 厚坊岩在洞口设计上感觉极为坚固,但是这还并非它的全部,而在洞堡内部,更是别有洞天。 城门为外洞,外洞有四阶平地,依次建了四排房屋。洞内建屋是为了方便当时的族人驻扎于此。内洞呈人字型,还有房屋两排,每排7 间。内外洞的房间分别编号,足可容纳两千余人。这些构思精妙的洞内建筑,成为了厚坊岩的最大特色。 洞内还有一条小溪,沿着溪流迂行20 余米,还有一道天堑,到这里,必须架桥才能通过。过天堑之后,洞内有一49 平米左右的大坪,大坪一侧为深渊,下有暗河,从大坪一直往外走到洞口,这里亦建了城墙雉堞工事,这里距罗泉温泉不足两公里,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考证:明末清初兵防遗址2010年4月,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一处重要兵防遗址-厚坊岩洞堡遗址。该遗址位于郴州市汝城县城郊乡云善村与暖水镇罗泉村交界的白芒山,西北距县城约14.6公里。 据郴州市汝城县文物部门考证,岩洞堡遗址为岩厦式洞穴兵防工事遗址,建筑材料以石头为主,始建于明末清初,是汝城厚坊何氏族人为防匪避乱利用天然喀斯特岩洞筹资修建。洞堡遗址依山势东西走向,西高东低,全长约800米,洞堡由外洞、内洞、观音岩和前后防御雉堞城墙工事、营房等组成。 厚坊岩洞堡遗址是研究汝城民间兵防工事的发展与分布情况、修筑历史、内部构造、经费来源、与士绅关系以及寨堡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为进一步了解动荡中的乡村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厚坊岩洞堡陪伴汝城人经历了风雨春秋,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据当地老一辈介绍,厚坊岩洞堡遗址是汝城古代乡村社会中厚坊何氏族人为躲避战乱而修筑的一种防御工事。在明末清初、清代中晚期和民国军阀割据时期,由于汝城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兵防工事的修筑相当盛行,大部分是利用村庄附近的天然喀斯特溶洞修筑而成。明末清初的红巾军之乱,特别是清中后期随着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地方团练的兴起,与之相配的兵防工事更是蓬勃发展,厚坊岩也是在此背景下修筑而成。 价值:汝城古堡典型代表在汝城县发现的古堡多达十余处,是湘南古堡群代表,而汝城县的厚坊岩洞堡遗址和上古寨寨堡遗址则是汝城古堡的典型代表。 厚坊岩洞堡遗址位于汝城县城郊乡云善村与暖水镇罗泉村交界的白芒山,西北距县城约14.6公里,为岩厦式洞穴兵防工事遗址。始建于明末清初,汝城厚坊何氏族人为防匪避乱,利用天然喀斯特岩洞筹资修建。洞堡全长约800米,洞堡由外洞、内洞、观音岩和前后防御城墙工事、营房等组成。城墙由经过人工切制的规则巨石垒成,墙长36.6米,高9.6米,厚3.04米,城墙为雉堞结构,雉堞分三层,分两排依次筑有35个防御枪眼,固若金汤,仅开一条宽76厘米,高240厘米,厚68厘米的铁门,外侧门眉上榜书“得其所哉”门匾。 上古寨寨堡遗址位于汝城县马桥乡石泉村。村旁一山奇峰突兀,峭壁凌立,寨堡依山而建,悬崖边沿用大青石砌成厚约1米、高约3米、周长500多米的围墙。从山脚到寨顶仅有西向一条狭窄的青石小径可上,计有281阶,在小径每处转折处建有碉楼,扼守唯一的上山小径,易守难攻。上古寨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44米,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沿上山石阶和寨顶四周筑有9座碉楼,最高的碉楼有5层,寨上有大小炮眼400多个,营房100多间。上古寨遗址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间进一步拓展,是当地百姓避难之地。 其中,身居山林且蔚为壮观的厚坊岩洞堡,目前正通过专家评审,即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轶闻:曾国藩奏折曾制止湘南修古堡在湖南省文物局专家们认为,厚坊岩洞堡的价值除了在中国古代兵防工事以及寨堡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体现外,还首次为今人提供了成语“坚壁清野”的实证。 湖南省文物局专家曹砚农介绍说,早在三国时期,曹操跟吕布作战,有一次,吕布正要赶赴战场征战时,他的谋士荀彧劝阻不要出征,“因为当时是收麦子的时候,曹操把麦子收了之后,往洞里一藏,既打不到人,也抢不到粮。”而宋代一位叫华岳的人,写了一本名为《翠微北征录》的书,其中提到当时的南宋皇帝要打回北方,收复失地。“这时候,也有一位大臣建议暂缓计划,要打到中原,首先自己要保证实力,就要‘坚壁清野’。” 曹砚农补充说,目前存在的厚坊岩洞堡可追述到明代,且在清代大规模重建,洞堡发现的碑刻明确记载,咸丰十一年,“可容万人之神,苟能齐心踊跃,起造城垣,孰有加于此乎。” 另外,关于厚坊岩洞堡等古堡的修建经费,咸丰年间的曾国藩曾有一道奏折提到。“清末国家困难,在湘南大规模修建古堡时,曾国藩等几十人上书皇帝制止,并引起争论。”曹砚农说,当时,这种争议一直持续到咸丰9年。按照厚坊岩洞堡碑刻的记载,当时把村里人编号,村民按编号上交修建经费,即“按号捐输,不日凑金千余……此乃真天设险以厚吾坊也。” 为此,曹砚农还建议,在获批“国保”后,可在厚坊岩洞堡复原“坚壁清野”的古老传统,以充分发挥其历史价值。 视角:古堡群佐证湘南自古社会动荡那么,如此众多的古堡群为何密布在湘南地区呢? 曹砚农认为,古堡群在湘南地区密集发现,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地区自古以来矛盾多发,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如瑶汉矛盾、兵民矛盾、外来移民与原住民的矛盾等,甚至外来矿工与当地居民也有一定的矛盾。 “各种社会矛盾在此冲突交织,加上湘南地处两广门户,为军事要地,历来战火不断,匪患丛生,各地民众为求自保而建筑了形态各异的防御设施,留存至今形成了今天蔚为壮观的古堡群。”曹砚农说,“汝城的厚坊岩和上古寨就是当时这种社会现实的缩影,也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坚壁清野的军事战略思想。” 曹砚农认为,湘南大量古堡群是中国古代兵防工事的发展与分布、修筑历史、功能结构、社会变迁以及寨堡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也为了解动荡中的乡村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