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膝愈片隐翅虫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黑膝愈片隐翅虫 拉丁学名:Stenus cicindlloides (Schaller) 纲:昆虫纲 目:鞘翅目 科:隐翅虫科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蚜虫、叶蝉、蓟马、鳞翅目昆虫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态特征雌虫:体长5.50毫米左右,黑色,具光泽。体粗壮,密布粗刻点,全身被白色茸毛。复眼大而突出。触角位于两复眼之间,黄褐色,共11节且端部3节膨大成棒状。复眼间有两凹洼。上唇横宽.前缘中央可分裂,表面密布短毛。上颚内侧具1尖齿,齿上方有5小齿。下颚须黄褐色,第一节长,第四节锥状。步足黄褐色.腿节端部具黑斑,跗节5-5-5式,第四跗节深二裂。第六腹板后缘则呈舌状。 雄虫:第六腹板后缘具三角形缺口。 卵:长椭圆形,长约0.50-0.80毫米;宽约0.30-0.40毫米。初产时乳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变为淡黄包、黄褐色。孵化前,在近前端两侧可见红褐色眼点。卵壳表面密布细刻点。 幼虫:共分2龄,初孵幼虫乳白色,体长3毫米左右,以后体色逐渐加深呈红褐色。幼虫在化蛹前体长达5毫米左右。头圆形、褐色。上颚镰刀状,向前弯曲,上唇与唇基愈合在一起。触角4节。胸部及腹部1-7节各节背板中央具1矩形深褐色斑块。腹部第九节具分节尾须1对,末端具1对尾状突起。 蛹:裸蛹。初蛹淡褐色,以后变为黑褐色。长约5毫米左右。头下曲,口器紧贴胸腹面,头部具5对成对的长刚毛,腹末具1对尾状突起。 生物学特性(1)历期与年生活史:根据雷朝亮等室内观察结果(1992),黑膝愈片隐翅虫在湖北省武汉市一年发生1代。在28℃±0.50℃,卵期6-7天,幼虫期8-10天,蛹期3-4天。 在该地区,各虫态出现的时间为:卵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幼虫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蛹期5月上旬至中旬。成虫寿命可达340天以上。 黑膝愈片隐翅虫在湖北省以成虫在湖边、塘边、沟边及田边杂草丛、苕籽田、麦田、蚕豆田等作物丛中、土缝和枯枝落叶内越冬,越冬成虫无明显休眠和滞育现象,只要气温适合仍可活动。越冬成虫一般于翌年3月下旬由越冬场所迁入早春作物田,5月中 旬迁入棉田,至11月中、下旬进入越冬场所。 (2)繁殖:雌成虫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时间大约0.50-1小时。交配后7小时左右即可产卵。产卵持续时间长,卵散产。每雌一天可产15粒左右。卵多产于叶片表面或土表残枝枯叶上。初孵幼虫十分活泼.常在土表或叶片上觅食,成长幼虫则行动迟缓。化蛹前不食不动.一般在土缝、植物残体枯时下化蛹。 (3)捕食:根据室内侧定,黑膝愈片隐翅虫可捕蚜虫、叶蝉、蓟马和鳞翅目昆虫的卵和幼虫。成虫对不同猎物的捕食量大小顺序是蚜虫>飞虱>蓟马>叶蝉>鳞翅目昆虫卵>鳞翅目幼虫。而幼虫则喜嗜蚜虫,亦可捕食鳞翅目卵,但对叶蝉和蓟马有拒食现象。 地理分布湖北、江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