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 |
释义 |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已有四十五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讲习班(1956年2月-1959年2月) 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宣传部的指示精神,决定成立工商界讲习班,1956年2月开始筹建,9月建成后更名为社会主义讲习班。校舍面积1200平方米,人员编制11人,设正、副班主任各一人。10月9日第一期讲习班开学。学员对象为省、市工商联委员、常委,县工商联正、副主任、委员。学期四个月,教学内容以学习社会发展史为主,进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讲习班办了两期,培训176人。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政治学校(1959年2月-1966年) 1959年2月经省委批准,在社会主义讲习班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学校。首任校长由统战部长兼任,教育长也由一名副部长兼任,设一名副教育长主持学院工作。学校设教务处,教务处下设办公室、编制30人。培训对象扩展为各民主党派领导成员、政府机构副处级以上非中共党员干部、省、市政协常委、委员、县政协副主席、公私合营企业中的私方代表及其家属、宗教界上层人士、统战系统的党、团员干部,培训时间七周至七个月不等。培训内容以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共办了七期培训班。培训了66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被迫停办,人员解散,校舍被占用。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学院(1984年9月24日-2000年) 1984年9月24日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同意恢复已经停办了18年之久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校,后更名为社会主义政治学院,1986年9月再更名为社会主义学院。第一任院长由省政协主席、统战部长兼任,并任命省政协副主席、省民进主委兼任第一副院长,有一名专职副院长。筹建期间编制30人、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边筹建、边办班,在人员少、无校舍的情况下,办了六期培训班,每期一个月。266名统战系统和政协的干部学习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1988年有了校舍,1993年通过换房迁至现址,现有校舍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校园750平方米。2000年行政拨款136万元。学院已经具有初步的办学物质条件。 学院建设成后,领导力量逐年加强,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均有增加。现有编制46人,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统战理论教研室、基础理论教研室、科研处、机关党委七个处、室。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兼院长,由一名统战部副部长兼专职党组书记、副院长(正厅级)主持学院工作,另有两名副院长。现有老师1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讲师3名。 学院建成以来,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举办培训班61期,培训学员2468人次;发表论文、文章675篇,出版论著23部,出学报23期(截止到2000年);后勤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除完成自身工作任务外,学院还积极参加了抗洪救灾、扶贫等活动。 学院各项工作受到省委的表彰,荣获了省直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党风建设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机关党总支被省委统战部机关党委命名为先进党组织。 2000年底学院开始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各项工作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前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