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贺新郎·有赠 |
释义 | 这首词是作者回顾他在康熙末或雍正初第一次客海陵之作。词人向萍水相逢的朋友,寄达他深情向往的心意。 作品名称:有赠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词牌名:贺新郎 作品原文旧作吴陵①客,镇日向小西湖②上,临流弄石。雨洗梨花风欲软,已逗蝶蜂消息,却又被春寒微勒。闻道可人③家不远,转画桥西去萝门碧,时听见,高楼笛。缘悭④觌⑤面还相失,谁知向海云深处⑥,殷勤款惜⑦。一夜尊⑧前知己泪,背着短檠⑨偷滴,又互把罗衫技⑩湿。相约明年春事早,嚼花心红蕊相思汁。共染得,肝肠赤。⑾ 注释译文注释①吴陵:古亦名海陵、泰州,即今江苏省泰州市。②小西湖:据《泰州志》,小西湖在泰州城内西门里泰山(土石砌成)西侧。西湖春雨,为古海陵八景之一。③可人:称心如意的人,这里指友人。④缘悭(qiān):缺少缘分。⑤觌(dí):见。⑥海云深处:指吴陵某地。⑦款惜:诚恳道其惜别之情。款:诚恳。⑧尊:酒杯。⑨檠(qíng):灯架。⑩技:揩拭。⑾共嚼赤蕊:表示两心都一样的赤诚相念。 译文过去客居吴陵时,整日在小西湖上玩耍。那里正值梨花盛开、春雨淅沥,初春乍暖还寒的季节。听说友人家不远,只要走过画桥向西见到碧绿的萝门,就会不时听到高楼上传来的笛声。哪知我们缘分浅,刚刚相会,不料又要分手。在离别前夕的酒宴上,我们依依不舍,洒泪而别。我们互约明春虽不能相见,亦不要忘掉相思。 作品鉴赏此词上阕回忆当年在海陵与友人相见的情景,作者并未明写友人相貌、品性如何,只是渲染了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春风送暖、雨打梨花的季节,作者“转画桥西去萝门碧”寻找友人,在音乐声中终于见到了友人,这位友人高雅脱俗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下阕写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可见作者的缱绻深情。《板桥集五家评》中评论末尾四句:“方之诗句,在长吉、义山之间。” 作者简介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他的诗、书、画,人称为“三绝”。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