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航天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 |
释义 | 简介航天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简称医监医保),是研究如何应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医学和航空航天医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预防和消除不良因素对航天员健康影响,全面实施不间断医学保障,以维护航天员身心健康,使之能适应于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训练和空间飞行,顺利完成载人航天任务。 任务其任务是建立各类航天员(指令长、随船工程师、载荷专家)的医学选拔方法和标准,对入选的预备航天员进行医学选拔,训练期间及航天前、中、后实施航天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实施定期的医学检查与鉴定;实施航天过程中的医学救援等。 包括训练期医监医保(1)日常医监医保 作为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卫生防疫 “预防第一,防止万一”是航天员医监医保的工作原则。将“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思想,落实各项医监医保制度。预防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航天员健康的影响。实施全面不间断的医学保障工作。尤其是注重预防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结合航天员住所环境、发病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坚持居住地、载体、训练现场定期消毒和卫生检查制度。定期监测航天员密切接触人员关键生理指标。最大可能灭除蚊虫、蟑螂等,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营养卫生的监督 不间断地监督航天员营养情况和营养标准执行情况,监督炊事人员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进行食品的采购、运输、储藏、制作和发放。实施营养卫生监督,执行食品留验制度。经常性的宣贯食品卫生学知识,提高航天员的卫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体质训练的监督 监督航天员的体质训练是医监医保的重要内容。为了保持或增强航天员体质,提高航天员对各种负荷应激的适应能力和耐受能力,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必须进行以下工作: a. 根据航天员身体情况,提出针对性耐力体育训练建议,监督体训计划的实施; b. 监督运动量是否合理有效。通过航天员的主观感觉、客观检查、锻炼中的观察,监督控制运动量。以防运动量过小,体能得不到提高或运动量过大,超过航天员的体能负担能力,避免引起不良反应,造成过度疲劳; c. 预防运动事故,加强安全教育,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防止伤病发生。 监督作息制度 对航天员作息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尤其是航天员参加特因训练前后,按负荷刺激强度的大小,严格执行3级(大、中、小负荷刺激)休息制度。 航天员疗养 每年安排一定时间的疗养。使航天员消除疲劳、改善生理机能、增强抗病能力。 防病治病 航天员虽然是非常健康的人群,但他们从事的训练任务重、强度大,有时会引起疲劳、功能失调,甚至发生伤病。针对此特点,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航天员某些因试验负荷过大,过度疲劳导致的生理功能失调,及时给予调理,预防疾病。制定一系列理疗方案,包括保健理疗、放松理疗、伤病理疗。规定体训之后实施放松理疗,及时缓解关节肌肉紧张,消除疲劳。 (2)专项训练的医监医保 大型专项训练,因航天员心理、生理负荷及风险性加大,要求医监医保工作更加周密细致,以保障航天员身心健康和安全。为了高质量完成该阶段医监医保工作,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a. 对参加人员岗前培训,使之熟悉训练内容和程序,并全面掌握训练项目的生理反应、工作负荷量、安全措施、中止训练的安全指标; b. 依据航天员训练项目的具体要求,制定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的实施方案。针对专项训练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作出相应预案,并进行相应的技术准备; c. 根据训练计划的负荷量大小和对身心影响程度,决定现场医监医保力度。 (3)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的医监医保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特殊环境因素负荷较大,必须进行现场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采取必要的监督保障措施。如:航空飞行训练、失重训练、跳伞训练、超重训练、低压缺氧训练、前庭功能训练、隔绝训练、应急逃逸救生训练、各种气候地理条件下的生存训练等。不同类型的特殊环境适应性训练,有着各自的规律,因此现场的医监医保工作随各种作业特点不尽相同。 (4)航天员医学检查与鉴定 组织医学鉴定机构,制定医学检查评定方法和医学鉴定标准,实施基础训练阶段、专业技术训练阶段、飞行任务训练阶段的医学检查与鉴定。每年进行1次年度医学检查,3次季度医学检查。 任务期医监医保(1)发射场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 a. 实施乘员组进场途中医学监督,确保航天员健康到达发射场; b. 严密实施航天员乘组在发射场的演练、维持性训练和日常生活工作全过程的医监医保,确保航天员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工作能力; c. 实施发射前的医学检查和鉴定; d. 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检疫制度,预防传染病。 (2)飞行中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 航天中医监的目的是评价和保障乘员身体健康状态。 a. 监视航天员的心电、血压、呼吸和体温4 大生理指标、心理变化和主观感觉,判断和预测心理、生理和疾病的倾向,作出健康状况的结论和处理意见; b. 通讯时段内,通过与乘组通话、舱载电视图像系统了解和观察航天员主观、客观反应,并提供心理支持措施; c. 监测飞船舱内微环境参数,观察其对航天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d. 监督航天员作息制度,了解其饮食、睡眠、工作情况,评价其工作效率; e. 必要时指导航天员用药治疗航天疾病; f. 若因医学原因,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或不能继续飞行时,医监人员则根据中止飞行指标及实际情况,提出中止飞行或提前返回的建议。 返回后的航天员医监医保分为着陆现场和将航天员转运到北京航天城后两部分医学保障工作: (1)着陆场医监医保任务 a. 在主着陆场设置远程监控医监台,通过超短波设备实时接收、处理和监视返回段航天员的关键生理遥测信息; b. 对正常返回的航天员实施现场医学监督和医学检查、生理数据采集、短时间再适应、并负责陪护航天员返回北京,在返回途中实施全过程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 c. 对非正常返回的航天员实施着陆现场、后送后支医院途中、后支医院的医疗救治。 (2)北京航天城医监医保 航天员飞行后恢复措施分为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隔离期恢复阶段:即飞行后在航天员公寓进行恢复,缓解再适应表现,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第二个阶段是健康疗养阶段:即进行医学疗养,不仅使航天员完全恢复健康,而且使机体获得更高的功能储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