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布丢
释义

简介

布丢(Pierre Bourdieu,1930—2002,又译为布迪厄)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1977)、《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90)、《语言与符号权利》(1991)、《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1992)。

人物生平

出生于法国比利牛斯 - 大西洋省的丹郡一个普通公务员之家,父亲是当第一名乡村邮递员。1950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专业,1954年通过教师会考成为中学哲学教师。1956年应征入伍,到阿尔吉利亚为军队服务,从这儿开始,布丢由此开始了他的社会学工作。1958年与1963年发表的两部著作《阿尔吉利亚的社会学》、《阿尔吉利亚的劳动与劳动者》引起知识界的关注,从而奠定了他毋容置疑的社会学家地位。19**年成为法国高等实践学院最年轻的研究指导教授。1968年至1988年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教育文化社会学中心主任,并创办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1981年进入著名的法兰西学院执掌社会学教席成为他学术生涯的巅峰。布丢在国际上获得的殊荣更是不胜枚举,2000年英国皇家学院颁发给他的赫胥黎奖章,代表了国际人类学界的最高荣誉。

布迪厄至少发表了343种作品,还有大量论文至今未曾问世。其中《论电视》、《世界的贫困》、《继承者》、《区别》、《社会学诸问题》、《再生产》的影响超出了学术范畴,引起了全球性的广泛关注与争议。除外,他的重要作品还有《男性宰制》、《学术人》、《背井离乡》等。

对手/敌人

就对手与敌人而言,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福柯、德里达、哈贝马斯相比,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媒体的批判。他对电视电视媒体的批判一度使媒体对他恨之入骨。他批评媒体对“经济逻辑、商业压力的臣服”,指责其观众专制与市场专政,力图为“专家城邦”开拓一个自主的不受记者与媒体逻辑限制的、直接介入政治与文化讨论的传媒空间。

学生与朋友中的敌人。在带弟子创建流派之前,他有很多同事与朋友,共同关心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可自从他名声鹊起之后,内斗与纷争就戏剧般粉墨登场。他创建的社会学中心云集着一批精英,其中,巴塞宏曾是与他合作的传奇搭裆,却与之分道扬镳最早。对他攻击最为凶猛的其女弟子让妮.维迭- 勒胡,其1998年出版《学者与政治:论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恐怖主义》,公然与他叫板。

流派之争。布迪厄与其他社会学流派的关系远远没有来自朋友与弟子的批判让他感到痛苦。题为《弟子与敌人》的文章说:布迪厄学派与“社会行动者”学派、“方法论个体主义”学派的关系是建立在某种武装到牙齿的和平竞争之上的,双方互相尊重,没有发生戏剧性对抗,都以避开直接讨论以避免纷争为原则。他理论上的劲敌,社会学家阿兰.图汉指出:“他的去世是一个震动,因为知识界整体,尤其是我的工作范畴,当然不是全部但有一部分是围绕布迪厄开展的,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参照,……”

范畴/洞见

布迪厄的社会学工作涉及范畴之宽、领域之广、问题之繁,使人很难把握他的思想体系和脉络。他出版的20多部著作中包括田野调查、概念分析、对当下问题的介入、长远社会理论反思。从阿尔吉利亚卡比尔人的荣誉仪式到学校制度,从研究体制到婚姻制度,从文化趣味到男性宰制,从高官到语言,从海德格尔到电视媒体,令人眼花缭乱,很难从中找出其思想的连贯性,统一性。

了解布迪厄,看来需要建立一个专业课题。

虽然不同阶段时期的布迪厄的思想脉络有不同的演变,但他的研究方法却具有一种深度的统一性,那就是对个体身份一致性的理论反思。“我是谁?”“我知道什么”,这古老的哲学提问来自苏格拉底,布迪厄则对它进行了别样的研究。他并非像古典哲学那样去追问人的本性与条件,不想探讨一般意义上人的本质是基于什么之上的,他要做的是去了解一个特殊主体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包括其趣味、自我关照与策略是如何产生的。不过他认为自我认识并不能通过对自身的内省获得,而是要通过对自身上下左右的观察才能达到。对自己的认知因此不能是内省的结果,而是某种客观量化的结果:别以为你天生就是艺术胚子,最好得看看你的出生地与出生时间,你父母的职业和你的学习成绩单。布迪厄认为,主体的形成并非心理冲突的结果。

他虽然坚持“个体并不是自己的中心”,不过与弗罗伊德的向内求索相反,布迪厄认为应该向外界寻求答案。人对自己的了解并不是自己就明白的。人的习性也不是天生就是这样,它是符码与区别之复杂游戏的结果。在这种隐匿机制上,他创造了自己的新概念,例如习性(haditus)(借过去经验铭写于身体以使实践认知活动得以进行的一种感知、判断及行动系统)、场域(champ)、象征性暴力(violence symdolque)、文化资本(capital culturel)等。布迪厄对这些词汇具体的、细致的而非抽象的、修辞的、一般研究使社会学“成为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让每个人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是谁、自己特有的社会生产条件及在社会中的位置”。然而,通过这种自我在社会位置中的认知来解放自己的条件虽然存在,但要实现这些却没有保证,没有什么可以确保对社会的决定性的了解的清晰就可以挣脱它。在布迪厄看来,被统治者总是内化了那种统制关系以最终重新导致他们的被压迫的地位。而这正是他所确立的象征性暴力的本质功能。

布迪厄的这种社会决定论也是他遭受各方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著作

* 《阿尔及利亚社会学》(Sociologie de l'Algérie),巴黎:PUF 出版社,1958

* 《失根:阿尔及利亚传统农业的危机》(Le Déracinement. La Crise de l'agriculture traditionnelle en Algérie)与 Abdelmalek Sayad 合著,巴黎:Minuit 出版社,1964

* 《继承人:学生和文化》(Les Héritiers. Les Etudiants et la Culture),巴黎:Minuit, 1964

* 《爱恋艺术:美术馆和参观的观众》(L'Amour de l'art. Les Musées et leur public)与 Alain Darbel 及 Dominique Schnapper 合著,巴黎:Minuit 出版社,1966, 1969

* 《中等艺术:论摄影艺术的社会功能》(Un Art moyen. Essai sur les usages sociaux de la photographie)与 Luc Boltanski,R. Castel,Jean-Claude Chamboredon 合著,巴黎:Minuit 出版社,1965

* 《社会学家此职》(Le Métier de sociologue)与 Jean-Claude Passeron 及 Jean-Claude Chamboredon 合著,巴黎:Bordas : Mouton 出版社,1968

* 《再生:谈论一种关于教育体系的理论》(La Reproduction. Éléments pour une théorie du système d'enseignement),巴黎:Minuit 出版社,1970

* 《一种关于实践的理论》(Esquisse d'une théorie de la pratique), précédé de Trois études d'ethnologie kabyle,巴黎:Droz 出版社,1972

* 《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La Distinction.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巴黎:Minuit 出版社,1979

* 《实践的意义》(Le Sens pratique),巴黎:Minuit 出版社,1980

* 《‘谈论’意谓说:语言交换的经济学》(Ce que parler veut dire : économie des échanges linguistiques),巴黎:Fayard 出版社,1982

* 《关于课程的课程》(Leçon sur la leçon),巴黎:Minuit 出版社,1982

* 《学院人》(Homo academicus),巴黎:Minuit 出版社,1984

* 《说过的话》(Choses dites),巴黎:Minuit 出版社,1987

* 《马丁海德格的政治本体论》(L'Ontologie politique de Martin Heidegger),巴黎:Minuit 出版社,1988

* 《国家贵族:高等学院和身体之精神》(La Noblesse d'État. Grandes écoles et esprit de corps),巴黎:Minuit 出版社,1989

* 《艺术的规则:文学场域的纲目和结构》(Les Règles de l'art. Genèse et structure du champ littéraire),巴黎:Seuil 出版社,1992

* 《回应:支持反思的人类学》(Réponses. Pour une anthropologie réflexive)与 Loïc Wacquant 合著,巴黎:Seuil 出版社,1992

* 《自由交易》(Libre-échange)与 Hans Haacke 合著,巴黎:Seuil 出版社,1993

* 《世界的悲惨际遇》(La Misère du monde),布迪厄主编之大部头合著,巴黎:Seuil 出版社,1993

* 《社会学的问题》(Questions de sociologie),巴黎:Minuit 出版社,1994

* 《实践理性:论行动的理论》(Raisons pratiques. Sur la théorie de l'action),巴黎:Seuil 出版社,1994

* 《论电视》(Sur la télévision),伴随一篇文章〈新闻学的支配〉(L'emprise du journalisme),巴黎:Liber-Raisons d'agir 出版社,1996

* 《巴斯卡式沈思》(Méditations pascaliennes),巴黎:Seuil 出版社,1997

* 《反扑的火:为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攻击而作的抵抗论述》(Contre-feux. Propos pour servir à la résistance contre l'invasion néo-libérale),巴黎:Liber-Raisons d'agir 出版社,1998

* 《男性的宰制》(La Domination masculine),巴黎:Seuil 出版社,1998

* 《经济的社会结构》(Les Structures sociales de l'économie),巴黎:Seuil 出版社,2000

* 《反扑的火二:支持欧洲的社会运动》(Contre-feux 2. Pour un mouvement social européen),巴黎:Raisons d'agir 出版社,2001

* 《语言和象征权力》(Langage et pouvoir symbolique),巴黎:Seuil 出版社,2001

* 《科学的科学和反思它本身》(Science de la science et réflexivité),巴黎:Raisons d'agir 出版社,2001

* 《政治上的介入(1961-2001):关于一种特定的政治介入方式:文选》(Interventions politiques (1961 - 2001). Textes & contextes d'un mode d'intervention politique spécifique),巴黎:Agone 出版社,2002

* 《单身人士的舞会:贝安地区农业社会的危机》(Le Bal des célibataires. Crise de la société paysanne en Béarn),巴黎:Seuil 出版社,2002

* 《阿尔及利亚影像:出自内心》(Images d'Algérie. Une affinité élective),布迪厄的文字跟摄影作品,Franz Schultheis 作序,Actes Sud 出版社,2003

* 《自我分析》(Esquisse pour une auto-analyse),巴黎:Raisons d'agir 出版社,200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7: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