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水文化论纲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装: 69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216056687

条形码: 9787216056687

尺寸: 20.8 x 14.6 x 3.6 cm

重量: 798 g

作者简介

潘世东,男,1962年3月出生,湖北省竹山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北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主编,中文系教授,湖北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十堰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写作人才学》(20万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合著)、《中国文化自然精神》(45万字,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合著)等,在《中国文化研究》、《文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学术论坛》、《华中师大学报》、《宗教研究》等重要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内容简介

《汉水文化论纲》立足于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首次从六个层面系统地梳理了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古今概貌,揭示了汉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全面地描绘了汉水流域具有典型意义、五彩纷呈的文化事象和民风民俗,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流域与河流文化研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

汉水是古代“江河淮汉”四大名渎之一,地处承东启西、勾连南北的文化交锋区和汇集地,在中国流域文化中,其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固执性和创新性都非常典型,因而,《汉水文化论纲》的出版,无论是对地域文化、河流与流域文化,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都具有较强的启发、借鉴价值。

目录

引言

一 汉水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二 汉水文化研究的文化意义及当代价值

三 汉水文化研究的文化背景和理论视野

第一编 汉水流域古老的文明历史渊源

第一章 古老的汉水与古老的生命源头

一 汉水是中国远古最大的江河

二 汉水流域早期的生命起源及地质地貌考古发现

三 恐龙蛋与汉水流域早期的生命演进

四 “郧县人”与中国文化的发祥地

第二章 汉水,古老的华夏民族源头地

一 “华夏”之名的由来及与汉民族的关系

二 华夏民族与汉水的关系

第三章 汉水流域古老民族的迁徙融合与古老的方国

一 先秦时期汉水中上游的古老民族迁徙融合

二 汉水流域古方国的类型

三 汉水流域古方国分布概况

四 几个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汉水方国

五 汉水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

第二编 汉水文化的类型构成

第四章 民间文学

一 汉水流域有代表性的神话

二 汉水流域的民间歌谣

三 汉水流域的民间故事

第五章 民俗文化

一 汉水流域的岁时时令节庆习俗

二 汉水流域的居住习俗

三 汉水流域乡村的婚嫁习俗

四 汉水流域的丧俗

五 汉水流域的祭祀与信仰习俗

六 汉水流域的饮食习俗

七 汉水流域的禁忌习俗

八 奇异的生活习俗:楚步、解手、半夜搬家、火烧龙灯

第六章 民间艺术

一 汉水流域的民间工艺

二 汉水流域民间文艺

三 流行于汉水流域的几大剧种

第七章 宗教文化

一 汉水流域道教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

二 汉水流域道教的产生

三 汉水流域道教的长足发展

四 汉水流域道教的的全面繁盛

五 汉水流域道教的的逐渐衰微

第八章 移民文化

一 汉水流域历史上的移民

二 荆襄流民运动

三 汉水流域移民的历史原因

四 移民对汉水流域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五 中国与韩国在汉水文化上的惊人相似

第九章 商旅交通文化

一 通往中原的古代水道、驿道和商队

二 葛结在汉水流域中上游的蜀道

三 蜀道上的栈道、阁道和碥路

四 横亘东西、勾连南北的汉水流域古代盐道

第十章 科技文化

一 天文与地震遥测科学

二 医药科学

三 铸造技术

四 纺织技术

五 漆器技术

第三编 汉水流域的文化结丛

第十一章 汉中文化

一 汉中的独特历史人文地理地位

二 汉中的风土人情

三 汉中著名的风景名胜

四 莲花落——汉中历史上独特的乞丐文化

五 昙花一现的张鲁政教合一政权

六 汉中历史名人

第十二章 商洛文化

一 商洛的历史文化地位

二 商洛古驿铺溯源

三 “商洛八关”

四 “商山四皓”

五 仓颉造字阳虚山

六 商洛酒文化

第十三章 房陵文化

一 房陵文化的特点

二 汉水流域的古文明大国——庸

三 房陵黄酒与房陵酒文化

四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及故事

五 吕家河民歌文化

第十四章 南阳文化

一 蕴藉深厚的古南阳先楚文化和诗经文化

二 南阳汉文化

三 南阳内乡的衙门文化

四 南阳古名人举要

五 当代“南阳作家群”

第十五章 襄阳文化

一 襄阳的历史文化地位

二 襄阳万山与汉水神女

三 襄阳先楚文化

四 襄阳的政治军事地位与襄樊围城之战

五 襄阳历史文化名胜

六 襄阳历史文化名人

第十六章 荆州文化

一 荆州的历史文化地位

二 荆州与三国历史文化

三 刘表与荆州学派

四 荆州的历史文化名胜

五 荆州历史文化名人

第十七章 汉派文化

一 汉派文化的历史演变

二 汉派文化的古今代表事相例举

三 武汉人与汉派文化之批判

第四编 汉水流域的特色文化形态

第十八章 炎帝文化

一 江北与江南的民族和文化源远流长

二 大江南北炎帝及其后裔的遗迹

三 大江南北炎帝神农氏遗迹的同异

四 论炎帝神农尝百草对汉水文化的深远影响

第十九章 楚文化

一 楚国的兴起及楚文化的形成

二 楚文化形成前文化遗存

三 楚国的文学与艺术

四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第二十章 三国文化

一 何谓三国文化

二 三国文化与汉水的关系

三 汉水流域三国文化的特征

第二十一章 武当文化

一 武当道教及武当道教文化研究

二 武当武术

三 武当文学艺术

四 武当建筑艺术

五 武当道教养生与修炼养生的五项基本原则

六 武当文化的特征

第二十二章 孝文化

一 中华孝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内涵

二 汉水流域孝文化的流变

三 汉水流域古代孝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及本事

四 汉水流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五 对孝文化的扬弃与创新

第二十三章 神农架《黑暗传》与汉民族史诗文化

一 《黑暗传》在神农架的发现及成书

二 《黑暗传》的故事梗概

三 《黑暗传》是否可以视为“汉民族神话史诗”

四 《黑暗传》文化底蕴的多视角探测

五 《黑暗传》的价值系统探测

第五编 汉水文化的精神要素分析

第二十四章 汉水文化的特征

一 开放性和广适性。

二 持久性和变化性。

三 丰富性和生长性。

四 过渡性和和谐性。

第二十五章 汉水文化精神

一 首创首发、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 国家至上、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

三 公而忘私、牺牲奉献的精神

四 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

五 注重孝道、道德至上的精神

六 独立求真、不懈探索的精神

第六编 汉水文化个案解析

个案之一:汉水流域“寄死窑”之历史文化哲学解读

一 对寄死窑习俗的学术理论解析

二 对“寄死窑”之历史文化哲学解读

个案之二:汉水流域丧歌多文化向度的价值系统结构

一 丧歌习俗与汉水流域丧歌的分类

二 汉水流域丧歌的多文化向度的价值系统结构探测

个案之三:论汉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对策

一 十堰市文化旅游资源基本存量现状分析

二 十堰市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融合的现状分析

三 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个案之四:《桃花源记》与汉水流域桃花源求真

一 东南西北著名桃花源述论

二 《桃花源记》与汉水流域竹山武陵源和桃花源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