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西宁德工业园 |
释义 | 百度百科海西宁德工业区位于福建宁德三沙湾溪南半岛,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是一个以港口为依托,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生态、低碳、宜居的国际一流临港工业区。 开发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2009年6月23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加快三都澳溪南半岛开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合作协议》。2009年7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西宁德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区位优势溪南半岛,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环三都澳核心区域,是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台湾经济圈等重要区域的联系纽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第一门户,也是江西和福建北部地区直线距离最短的出海口,距太平洋西岸国际主航线仅30海里航程,东距台湾基隆港145海里,北距上海390海里,南至香港490海里,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与战略地位。 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誉三都澳湾为世界“最深不冻良港”,称为 “世界不多,中国仅有”,可建东方大港。 资源优势海西宁德工业区拥有自然深水岸线30公里,可建1~30万吨级码头泊位,其中5~15万吨级泊位15个,20~30万吨级泊位8个。 三沙湾属半封闭海湾,常年不冻不淤,是天然避风深水良港。湾内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湾内主航道水深24~105米,30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港作业。 大事记2007年11月2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小晶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在福州市签署《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提出共同合作开发三都澳溪南半岛。 2009年6月18日,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09年6月2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签署《关于加快三都澳溪南半岛开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合作协议》,明确工业区规划范围、开发模式、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2009年7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设立海西宁德工业区,成立海西宁德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2009年7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志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吴振芳和宁德市委书记陈荣凯共同为工业区管委会授牌,为开发公司揭牌。 2009年12月19日,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开工仪式在溪南半岛举行,标志着工业区已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 管理委员会2009年7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闽政文【2009】209号,正式设立海西宁德工业区,成立海西宁德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工业区管委会作为福建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行使政府相关职能。管委会主任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推荐,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任命,体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工业区开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开发公司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并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控股,主要负责海西宁德工业区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资建设。 中海油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京。 成立以来,中国海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形成了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中下游(天然气及发电、化工、炼化、化肥)、专业技术服务(油田服务、海油工程、综合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新能源等产业板块。 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海油拥有总资产5648亿元。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达2096亿元。2010年月1—6月公司营业收入1731亿元,预计2010年底营业收入3038亿元。 中国海油树立“清洁、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2010年,中国海油再次入选《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 管理模式海西宁德工业区管委会与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统一管理,合署办公的管理模式。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赋予管委会在工业区范围内的主要职责如下: 制定工业区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按程序报福建省人民政府或宁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制定工业区开发建设相关管理规定; 负责工业区的规划和管理,办理用地、用林、用海等审批手续; 受理工业区的投资项目申请; 负责工业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负责工业区招商引资; 协调省、市有关部门设在工业区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 海西宁德工业区管委会委托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工业区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产业规划海西宁德工业区的产业定位是以石油化工、石油储备、LNG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和现代服务为配套产业。 石油化工:以2000万吨/年炼油和150万吨/年乙烯和100万吨/年芳烃为龙头项目,发展相配套的石化中下游产业。 石油储备:依托30万吨级深水岸线,发展1100万m3原油商业储备。 LNG产业:300万吨/年LNG接收站、LNG储备基地、LNG发电厂及LNG冷能综合利用。 装备制造: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船舶配套、海洋工程及特种配套、工程机械设备、特种钢材轧制、低碳新能源等装备制造业。 港口物流:建设原油、成品油、液态化学品、散货、集装箱等各类码头,发展现代港口和物流业,打造区域重要出海港口和保税区。 出口加工: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有一定技术溢出效应的出口加工业,并积极承接台湾相关产业转移。 现代服务:密切结合区内企业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国内外贸易、金融、中介、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滨海度假旅游业所等现代服务业。 规划结构海西宁德工业区总体规划为“一区、三组团”结构,一区分为临港工业园区,包括石化区、装备制造区、港口物流区,开发建设三个生活配套组团。工业园区用地约65平方公里,商住、城镇用地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18万人。 石化区石化区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的西南部,石化工业用地净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不含主要道路、绿地等用地)。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以20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和100万吨/年芳烃为龙头,发展相配套的石化中下游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深加工、精细化工等主导产品。与石化区配套,将规划建设专用的成品油码头和石化产品专用码头区。 海西宁德工业区将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将石化区打造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立资源、主副产品或废弃物的协同共生关系,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装备制造区装备制造区布局在傅竹,工业用地净规划面积(不含主要道路、绿地等用地)约6.38平方公里。前沿岸边设置码头区,码头区岸线2.82公里,水深9-12米,可建设1-4万吨级泊位。 装备制造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设备、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及特种配套装备、工程机械设备、低碳新能源装备等装备制造业。 港口物流区港口物流区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的东南部,港口用地约8平方公里,分溪南和关厝埕两个码头区。仓储用地约11平方公里,其中危险品仓储约4平方公里,普通仓储用地约7平方公里。 溪南码头区,港口岸线6.8公里,其中长腰岛港口岸线2.8公里,可建5~30万吨级码头,用于1000万方原油储备、石化工业用油的周转、储备输油码头;岱岐头鼻堡壁角港口岸线4公里,可建1~5万吨级码头,用于成品油及液体化学品码头。 关厝埕码头区,港口岸线13.2公里,其中LNG专用码头岸线0.8公里,公用码头岸线12.4公里,可建2-25吨级泊位多座,用于散货、集装箱码头,主要服务于内陆腹地,与铁路、公路运输密切联系。 水电交通工业区规划从附近的杯溪、穆阳溪、上白石水库调水,建设三座水厂和一座再生水处理厂及供水路网,设计总供水规模为65万方米/天,可为区内企业提供充足的水源。 宁德大唐火电厂、宁德核电厂及区内规划建设的LNG燃气电厂与华东电网联网,提高工业区供电的可靠性。 工业区内交通便捷,疏港公路、高速公路、区内交通主干道以及疏港铁路支线组成了区内一体化交通网络。疏港公路、高速公路以及疏港铁路支线通往宁德市城区和霞浦县城,并汇入沈海高速、宁武高速以及温福铁路、沿海货运专线、宁衢铁路等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系统。建设中的北京-福州和福州-深圳的高速铁路将使轨道交通从宁德到北京只需7小时,从宁德到深圳只需5小时。沿海货运专线可以确保工业区货物陆路运输通畅。 港口规划建设散货、集装箱、客运等公共码头。 生活配套为了吸引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了给大批产业工人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促进工业区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工业区规划三个生活配套组团,配置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商业服务、宾馆酒店、度假休闲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居住设施,使工业区成为生态宜居、怡养有致的魅力城区。 工业区设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提高审批效率。设立口岸区,优化通关环境,为落户企业提供高标准的配套及优质服务。 海西宁德工业区规划三个生活配套组团:溪南组团、台江组团和沙江组团,分别位于溪南半岛中部、东岸及东北部。 溪南组团 靠近石化产业区,依托现有溪南镇区,主要为满足工业区开发建设所带来的搬迁人员安置以及溪南镇的发展需求。规划人口规模4.5万人,建设用地5.23平方公里。 台江组团 位于溪南半岛东岸,景观、环境条件好,拥有沙滩、岛屿,定位为海西宁德工业区的行政管理区、企业办公和商务、研发中心。该区是工业区管委会所在地,规划布局工业区行政管理服务中心、产业研发中心、商务办公区、酒店、商业服务、高端住宅和山地运动、休闲公园等。规划人口规模1.5万人,建设用地3.55平方公里。 沙江组团 作为远期规划配套的生活组团,是一座滨海休闲新城。新城由城市功能区和生态园区两大功能区构成。主要规划建设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高档城市住宅区、商贸、金融和高级酒店以及休闲、度假、旅游区等。规划人口规模12万人,建设用地14.43平方公里。 优惠政策根据国家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先行先试”的政策,福建省人民政府对落户海西经济区的台资企业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放宽台商投资领域,允许国家禁止类之外的台商投资项目落地,实行特殊审批政策 优先保障闽台合作建设项目合理用地,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对属于海西宁德工业区优先发展且用地节约集约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可按不低于国家颁布工业用地最低价的70%确定出让底价。 允许台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土地竞标、项目贷款等方面与大陆房地产开发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允许台湾居民到福建购房与大陆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鼓励台资企业投资工业区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在项目招标中,台资企业在大陆以外的业绩等同于大陆业绩。 招商前言海西宁德工业区位于福建宁德三沙湾溪南半岛,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 总公司于2009年6月23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加快三都澳溪南半岛开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合作协议》,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导开发溪南半岛。2009年7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西宁德工业区(省级开发区),成立海西宁德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行使政府职能,负责工业区开发建设和管理。 溪南半岛,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环三都澳核心区域,是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台湾经济圈等重要区域的联系纽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第一门户,也是江西和福建北部地区直线距离最短的出海口,距太平洋西岸国际主航线仅30海里航程,东距台湾基隆港145海里,北距上海390海里,南至香港490海里,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与战略地位。 三沙湾属半封闭海湾,常年不冻不淤,是天然避风深水良港。湾内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湾内主航道水深24-105米,30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港作业。海西宁德工业区拥有自然深水岸线30公里,可建1-30万吨级码头泊位,其中5-15万吨级泊位15个,20-30万吨级泊位8个。 海西宁德工业区总体规划结构为“一区、三组团”,一区为临港工业园区,包括石化区、装备制造区、港口物流区,开发建设三个生活配套组团。工业园区用地约65平方公里,商住、城镇用地约24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及其它约1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18万人。 海西宁德工业区的产业定位是以石油化工、石油储备、LNG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和现代服务为配套产业。 工业区内交通便捷,疏港公路、高速公路、区内交通主干道以及疏港铁路支线组成了区内一体化交通网络。疏港公路、高速公路以及疏港铁路支线通往宁德市城区和霞浦县城,并汇入沈海高速、宁武高速以及温福铁路、沿海货运专线、宁衢铁路等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系统。 工业区将配套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从附近的杯溪、穆阳溪、上白石水库调水,建设三座水厂和一座再生水处理厂及供水路网,设计总供水规模为65万m3/d,可为区内企业提供充足的水源。宁德大唐火电厂、宁德核电厂及区内规划建设的LNG燃气电厂与华东电网联网,提高工业区供电的可靠性。 为了吸引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了给大批产业工人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促进工业区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工业区规划三个生活配套组团,配置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商业服务、宾馆酒店、度假休闲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居住设施,使工业区成为生态宜居、怡养有致的魅力城区。 海西宁德工业区是一块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热土和投资宝地。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以港口为依托,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生态、低碳、宜居的国际一流临港工业区将屹立在海峡西岸溪南半岛! 石化产业项目炼油项目 2009年我国大陆成品油产量为2.28亿吨,成品油市场基础供需平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成品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幅,预计到2015和2020年,成品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亿吨和3.6亿吨左右。因此陆内炼油工业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建设总规模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分两期建设。原油主要来自进口或中海油海上油田,采用先进的石油炼制工艺,生产出汽油、柴油、化工轻油、LPG等产品。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台资企业优先。 乙烯项目 乙烯和丙烯均是紧缺的基础石化原料。2009年陆内乙烯生产能力达1222万吨/年,产量约1070万吨,表观消费量1165.7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约2400万吨,当量自给率仅44.6%左右。预计2015年陆内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300万吨/年,而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3500万吨左右,当量自给率提高到65.7%,但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第二大石化基础原料,2009年陆内生产能力约1200万吨/年,产量约1150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305万吨,净进口量154.8万吨,当量消费量约1980万吨,当量自给率58.2%。预计2015年陆内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100万吨/年左右,而当量需求量将增长到2800万吨左右,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建设总规模150万吨/年乙烯项目(轻油裂解项目),分两期建设。原料采用石脑油或其他轻油,主要由区内炼油厂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台资企业优先。 PX(对二甲苯)项目 纯苯和对二甲苯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2008年陆内苯和对二甲苯产量分别为403.4万吨和317.1万吨,表观消费量分别为429.3万吨和612.7万吨,预计2015年陆内苯和对二甲苯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64万吨和1277万吨。对二甲苯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0万吨/年。所需主要原料为重整油和加氢裂解汽油,分别来自炼油和乙烯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顺酐项目 2009年,陆内顺酐生产能力达到78万吨,产量约50万吨,进口量0.1万吨,出口量4.3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45.8万吨,主要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其次用于BDO等加氢产品、涂料、酒石酸、润滑油添加剂、琥珀酸及其酐、农用化学品等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顺酐需求量将达到64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原料年需正丁烷5.4万吨,利用园区的港口条件外购或进口。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BDO项目 2009年陆内BDO生产能力33.5万吨/年,产量约18.7万吨,净进口量12万吨,表观消费量30.7万吨,自给率60.9%。目前陆内BDO主要用于THF、PBT、GBL、PU等领域,分别占总消费量的40.7%、16.3%、14.7%和8.8%。预计2015年陆内BDO需求量将达到59万吨,供需基本达到平衡。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原料年需顺酐4.6万吨,氢气0.46万吨。顺酐由上游配套装置提供,氢气近期可配套建设甲醇制氢提供,中远期可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CHDM项目 CHDM是重要的聚酯生产原料。目前,陆内CHDM生产企业只有如皋市恒祥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产能为2000吨/年,陆内所需CHDM大部分从美国和韩国进口。主要用于粉末涂料、医疗和包装领域。随着下游聚脂工业的发展,CHDM的需求量也会有较快发展,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市场前景较好。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0.6万吨/年,原料年需PTA 0.66万吨,氢气0.07万吨。PTA近期考虑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氢气近期可配套建设甲醇制氢提供,中远期可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BT项目 2009年陆内PBT树脂生产能力20.1万吨/年,产量约10万吨,净当量进口量约7.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7.5万吨。目前陆内PBT树脂主要用于电子电器领域,占总消费量的62%左右;其次是汽车/机械领域,占25%左右;此外在光纤涂覆、纤维等领域也有较大量应用。预计2015年陆内PBT需求量将达到30万吨,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原料年需PTA 3.8万吨,BDO 2.5万吨。PTA近期考虑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BDO由园区配置装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TT项目 目前陆内PTT生产仍为空白,2009年消费量约2万吨。PTT纤维替代锦纶,PTT工程塑料用于薄膜、容器、电子/电气、家电、汽车部件和家具等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PTT树脂需求量将达到6万吨左右,陆内PTT供需存在缺口,未来发展潜力大。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年需原料PTA 1.7万吨,PDO 0.8万吨。所需PTA和PDO近期考虑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CT项目 PCT作为一种新型聚酯,是一个新商机,潜在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PCT填充共混物应用于电器/电子和汽车市场,这取决于它们的耐高热性。共聚酯和熔体共混物主要应用在医药、消费品、光学和游乐/专用车辆等市场。目前,陆内规模化生产PCT类树脂尚属空白,应用也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还有待开拓。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万吨/年,原料年需PTA 0.5万吨,CHDM 0.54万吨。PTA近期外购,中远期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乙丙橡胶项目 2009年陆内乙丙橡胶生产能力4.5万吨/年,产量约2.5万吨,净进口量16.1万吨,表观消费量18.6万吨,自给率仅13.4%。目前陆内乙丙橡胶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此外还用于防水卷材、塑胶跑道、电线电缆的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乙丙橡胶需求量约33万吨,而产能约17万吨/年,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乙烯5.7万吨,丙烯4.3万吨。所需乙烯和丙烯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活进口,中远期由园区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异丙醇项目 异丙醇(IPA)是重要的碳三脂肪族单元醇,是重要的溶剂和有机合成原料。2009年陆内异丙醇产量达到13.5万吨,尽管陆内异丙醇产量连年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每年都需大量进口,2009年陆内异丙醇进口量10.25万吨,出口0.18万吨。2009年陆内异丙醇的表观消费量为23.57万吨。预计到2015年,陆内异丙醇需求量将达到33.5万吨,2020年陆内需求将达到41万吨。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8.9万吨,另需少量烧碱和碳六油。所需丙烯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中远期由园区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丙烯腈项目 2009年陆内丙烯腈产能为123.3万吨/年,产量约110万吨,净进口45.1万吨,自给率71%;2009年实际丙烯腈当量消费超过220万吨,当量自给率不足50%。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腈纶,占到一半左右;其次是ABS/SAN树脂、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聚醚多元醇、丁腈橡胶等。由于下游腈纶、ABS等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陆内需求量将达到220万吨,而生产能力约156万吨/年,市场缺口约为64万吨。从整体市场来看,丙烯腈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3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13.7万吨,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中远期由园区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苯酚/丙酮项目 2009年陆内苯酚和丙酮的产能分别为68.8万吨/年和42.1万吨/年,产量分别约65万吨和38万吨,净进口量分别为56.4万吨和55万吨,自给率分别为53.5%和40.8%。预计到2015年苯酚和丙酮需求量分别为170万吨和130万吨,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5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10.2万吨,纯苯19.3万吨。所需丙烯和纯苯近期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中远期分别由园区乙烯和PX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双酚A项目 双酚A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2009年,陆内双酚A实际有效产能约39.6万吨/年,产量约37万吨,消费量为87.9万吨,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预计2015年陆内双酚A需求量将达到130万吨,2009~2015年年均增长率约7%。2020年陆内双酚A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原料年需丙酮3.9万吨、苯酚12.5万吨,由配套的苯酚/丙酮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MIBK项目 甲基异丁基酮(MIBK)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中沸点溶剂和有机合成原料。2009年,陆内MIBK生产能力约8.8万吨/年,产量约4.7万吨,消费量8.3万吨,主要用作涂料及油墨溶剂和橡胶防老剂等;消费比例大致为:涂料及油墨溶剂占50.7%;防老剂4020占39.3%;其他占10%。预计2015年MIBK的需求量将达到12万吨左右。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原料年需氢氰酸1.3万吨,丙酮2.8万吨。氢氰酸由丙烯腈装置供应,丙酮由苯酚/丙酮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MMA项目 2008年陆内MMA产能约40万吨/年,产量约20万吨(不含裂解料再加工),净进口量14.6万吨,表观消费量34.6万吨,自给率约57.8%。MMA主要用于建筑、电子IT、照明和交通行业,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光学、医学、其它生活用品等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MMA需求量将达到60万吨,而产能也将达到60万吨/年,市场供需趋于平衡。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原料年需丙酮3.5万吨,由苯酚/丙酮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苯乙烯项目 苯乙烯单体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也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产品。截至2008年底陆内总产能317.5万吨/年,当年产量达到266万吨,进口量281万吨,表观消费量547万吨,自给率不足50%。预计2015年陆内苯乙烯需求量将达到900万吨。从供需平衡看,预计未来十年陆内苯乙烯市场仍将保持年均约150-200万吨的净进口量。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原料年需甲醇7万吨,甲苯19万吨。甲醇考虑利用园区港口外购或进口,甲苯近期也考虑外购或进口,中远期由PX装置供应。推荐引进Exelus公司开发的新工艺。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ABS项目 2008年陆内ABS树脂生产能力195万吨/年,产量143.2万吨,净进口量191.4万吨,表观消费量334.6万吨,自给率仅42.8%。陆内ABS树脂消费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领域,占总消费量的32%左右;其次是小家电领域,占29%左右;办公机械、日用品、汽车、摩托车等领域消费量也较大。预计2015年陆内ABS树脂需求量将达到460万吨,产能约325万吨/年,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0/50万吨/年。原料年需丙烯腈5.6万吨、苯乙烯16.4万吨,丁二烯3.6万吨。丙烯腈和苯乙烯均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K树脂项目 聚苯乙烯的改性产品,60%左右用于包装领域,此外还用于日用塑料制品、医疗器具、玩具制造等领域。2008年陆内K树脂生产能力2.55万吨/年,产量约2万吨,表观消费量约5万吨,自给率40%左右。预计2015年陆内K树脂需求量将达到9万吨,而产能约4万吨/年,仍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原料年需丁二烯0.5万吨,苯乙烯1.9万吨。苯乙烯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MBS项目 2008年陆内MBS生产能力9.1万吨/年,产量约4.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9万吨,自给率50%左右。MBS作为抗冲击改性剂主要用于PVC制品加工领域。预计2015年陆内MBS抗冲击改性剂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年,而产能也将增长到15万吨/年左右,仍将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原料年需苯乙烯0.7万吨,丁二烯1.0万吨,MMA 0.5万吨。苯乙烯和MMA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SBS项目 主要用于制鞋、沥青改性剂以及胶粘剂等领域。目前陆内已是世界最大的SBS消费和进口区域,未来市场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09年年陆内SBS生产能力44万吨/年,产量42.6万吨,净进口量15万吨。在生产和消费同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仍将有5万吨左右市场缺口。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苯乙烯4.1万吨,丁二烯6.2万吨。苯乙烯由园区上游配套装置供应,丁二烯近期考虑利用园区港口进口或外购,中远期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EO/EG项目 随着陆内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乙二醇消费量不断增加。2009年乙二醇生产能力约249万吨/年,产量约210万吨,表观消费量达792万吨,自给率仅为26.5%,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和防冻液,其他消费领域主要集中生产精细化工产品。预计到2015年陆内乙二醇总需求量将达到1030万吨左右,乙二醇市场仍存在较大缺口,市场前景较广阔。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0/30万吨/年。原料年需乙烯22.1万吨,来自乙烯或炼油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LLDPE/LDPE/HDPE项目 截止2009年底,陆内聚乙烯产能合计达903万吨/年,全年产量约812.9万吨,消费量约1548万吨,自给率仅52.5%。预计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回暖,陆内聚乙烯需求将出现稳定增长,预计到2015年陆内聚乙烯需求将达到210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40/25/40万吨/年。原料年需103.2万吨乙烯、2.55万吨丁烯-1,均来自乙烯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1,3-丙二醇项目 1,3-丙二醇主要用于增塑剂、洗涤剂、防腐剂、乳化剂的合成,也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等行业,可替代乙二醇、丁二醇生产多醇聚酯。所生产的PTT兼具PET的高性能和PBT的易加工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合成纤维新品种开发的热点,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万吨/年。原料年需EO 0.55万吨,合成气0.25万吨标立。EO来自上游EO/EG装置,合成气来自炼油的POX装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聚醚多元醇项目 2009年陆内聚醚多元醇生产能力205万吨/年,产量约125万吨,净进口量28.2万吨,表观消费量约153.2万吨,自给率约81.6%。目前陆内聚醚多元醇主要用于聚氨酯生产,包括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合成革、粘结剂、涂料等,合计占总消费量的95%以上。此外少量用于表面活性剂、有机合成、润滑剂、溶剂等方面。预计2015年陆内聚醚多元醇供需基本平衡,市场竞争激烈。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原料年需EO5万吨,PO25万吨,均由上游配套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聚丙烯项目 聚丙烯(PP)是世界上五大通用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是主要的通用塑料产品之一。截至2009年底,陆内聚丙烯总生产能力达到925万吨/年左右,全年总产量为820.5万吨,进口量411.7万吨,表观消费量1232.3万吨,主要用于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以及注塑制品和薄膜等。预计到2015年陆内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1740万吨,2020年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220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5万吨/年。原料年需乙烯34.7万吨,来自乙烯置。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O/SM项目 环氧丙烷(PO),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以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2008年底陆内环氧丙烷总生产能力已达56万吨/年,产量约43万吨。现有环氧丙烷生产装置全部采用丙烯氯醇法生产工艺。环氧丙烷主要用于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约占总消费量的77%,其次是在表面活性剂方面的消费,约占8%。预计2010~2015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届时PO的需求量将达到约100万吨。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25/55万吨/年。原料年需纯苯47万吨,乙烯16.8万吨,丙烯19万吨。所需乙丙烯由乙烯全部由乙烯装置供应,苯大部分由PX装置供应,少量苯外购。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2-丙基庚醇项目 目前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对于儿童玩具和包装材料中使用的邻苯类增塑剂(包括DBP、DOP、DINP和BBP)进行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而以2-丙基庚醇为原料生产的邻苯增塑剂(DPHP)具有毒性小、挥发性低的特点,目前正在市场中推广使用。因此,DPHP替代DBP、DOP、DINP和BBP等增塑剂的市场潜力极大,前景较好,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原料年需丁烯-1 3.3万吨,合成气1.3万吨。丁烯-1由乙烯装置供应,合成气由炼油部分的POX装置供应。推荐采用BASF工艺。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C5加氢石油树脂 石油树脂是以乙烯装置的副产物C5馏分为主要原料,聚合制得的固态或黏稠状液态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它具有酸值低、混溶好、熔点低、黏合性好、耐水和耐化学品等特点。目前陆内C5加氢树脂产能约12万吨,产量约9万吨,消费量约10万吨。预计到2015年陆内C5加氢石油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16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原料年需抽余碳五29.1万吨,由乙烯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PTA项目 2009年陆内PTA产能为1408万吨,产量为992万吨,净进口量508万吨,表观消费量1500万吨,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酯。随着陆内聚酯工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陆内PTA需求量将增长到2400万吨,消费领域仍以聚酯为主。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10万吨/年。原料年需PX 73.5万吨,全部由上游PX装置供应。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IPA项目 IPA主要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和醇酸及涂料用聚酯树脂的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陆内仅燕山石化有一套3.5万吨/年的IPA装置,2009年产量为3万吨左右,需求主要靠进口满足,2009年进口量高达10万吨。2015年IPA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左右。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石化区,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原料年需间二甲苯10.1万吨,乙酸0.6万吨。间二甲苯由上游PX装置供应,乙酸外购。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LNG产业项目(一)LNG接收站 陆内的天然气产业是一个处于发展初期且快速成长的产业,由于陆内本土天然气资源不足,LNG已在天然气市场份额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十二五”期间,政府大力提倡天然气利用,规划至“十二五”末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例从4%增长到8%,所以福建省建设第二个LNG接收站符合市场需求。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LNG接收站将是福建省省级高压管网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供气安全建设,与莆田LNG接收站形成互补。LNG资源,依托中海油在国际上的资源获取能力,通过进口(LNG船运输)解决。市场涵盖闽东、闽北、江西、浙南以及台湾岛。 规划建设300万吨/年的LNG接收站,建设内容包括LNG专用码头一座、LNG储罐4个,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管线。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 (二)LNG发电项目 与LNG接收站配套建设LNG发电厂,为海西宁德工业区乃至闽东地区提供电力保障。规划一期建设4×35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视市场情况适时启动二期项目,建设4×35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所发电力并入华东电网,蒸汽供石化工业园区使用。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 (三)LNG冷能利用项目 依托海西宁德工业区LNG接收站在LNG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能,通过有效利用,可开展以下项目: (1) LNG冷能分离空气 利用LNG冷能进行空气分离,可以生产液氮、液氧和液氩。利用LNG进行预冷,可减小压缩机尺寸,省去透平机,降低能耗和投资费用。 (2)农产品深冷加工 利用LNG的深度冷能,生产液氮,用液氮的低温速冷农产品,进行低温超细粉碎(如木料加工成高品质纸浆的原料、食品超细粉碎制成太空食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 LNG冷冻仓库 在LNG接收站附近建低温冷库,可以利用LNG的冷能冷冻食品。这种方式与传统低温冷库相比,具有占地少、投资省、温度梯度分明、维护方便等优点。 (4)LNG冷能发电 根据天然气的送出条件可选用燃机方式或直接膨胀方式。LNG冷能燃机利用方式,是根据环境温度、空气密度的变化,利用LNG气化释放的冷能,增加燃汽轮机组的出力和效率。LNG冷能直接膨胀利用方式,通常是以LNG经过加工、气化、热交换后,进入透平机直接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组发电。 (5) LNG冷能液化二氧化碳 液态二氧化碳广泛地应用于焊接、消防、冷冻食品、软饮料等方面,利用LNG冷能生产液化二氧化碳,工艺流程与制冷设备简单,可在较低压力下操作。 (6) LNG冷能低温干燥与粉碎 LNG冷能可用于低温干燥,主要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LNG冷能还可用于低温粉碎,如废轮胎、废橡胶及废塑料等制品,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装备制造项目(一)船舶工业园项目 项目选址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装备制造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拟建5万吨级以上船厂两座。可用岸线1公里,岸边自然水深12米。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项目选址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装备制造区紧邻船舶工业园,主要生产包括海洋移动钻井平台(船舶)、浮式生产系统、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等三类装备及其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打造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三)石化装备制造厂项目 项目选址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装备制造区,该厂主要制造炼油和石化工艺设备,包括反应槽、塔槽、压力容器、覆土式储槽等,具备设计、制造、安装及建造,主要服务于石化区石化项目的建设。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四)工程装备制造项目 项目选址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装备制造区,主要生产工程装备如隧道挖掘机、矿山开采机、挖机、推土机等。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 仓储物流项目(一)1000万方商业原油储备项目 项目位于海西宁德工业区的长腰岛,建设用地2.56平方公里,建设1000万方原油储备能力,分三期建设,一期300万方,二期300万方,三期400万方。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 (二)液态危险品仓储物流园项目 液态危险品仓储项目区临近液态化学品码头布局,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主要建设成品油库、液态化学品库,为石化区石化工业的成品油、LPG、液态化学品等产品提供仓储物流服务。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统一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该物流园。 (三)普通仓储物流园项目 位于工业区的东南部下砚和西安区域,结合码头、公路、铁路站场设置,建设用地约7平方公里。 随着工业区石化下游终端产品、装备制造业、出口加工业等产品的产出,以及公共港区的建成投产,普通商品的仓储物流需求将逐步增加,主要服务于工业区产品通过海运、和陆运等方式向外输出以及内陆经济辐射腹地的产品在此中转,再通过海运外输。仓储物流区仅靠铁路编组站和疏港快速通道,交通便捷。 港口项目(一)原油码头项目 原油码头项目位于长腰岛南侧,岸线长2.8公里,岸边水深24-30米,规划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3座、15万吨级原油码头2座、3000吨级工作船码头一座,服务于长腰岛1000万方商业原油储备项目,为原油运输装卸提供保障。 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已完预可行性研究。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 (二)成品油/液态化工品码头项目 成品油和液态化工品码头布局于长腰岛对岸的石化产业园区的岱岐角码头区,其北侧公用岸线长4公里,可建设10座1-5万吨级成品油与液体化工品码头,服务于石化产业园区的炼油、乙烯及石化中下游产业的产品运输装卸。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统一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该码头区。 (三)公共码头区项目 项目位于关厝埕码头区,公用码头岸线12.4公里,可建2-25万吨级泊位约30座,用于散货、集装箱码头,主要服务于工业区产品外输以及内陆经济辐射腹地的产品外运,与铁路、公路运输密切联系。 该公共码头区将建成闽东、闽北、江西等地区的重要出海口。 合作方式:合资,与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合营公司,负责统一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该码头区。 交通项目(一)溪南铁路支线 溪南铁路支线北与白马港支线及温福铁路衔接,跨盐田港和南塘港、穿溪南半岛西侧至关厝埕港口作业区,是溪南港区疏港的便捷通道,也是连通腹地的重要径路。温福铁路穿越霞浦境内,白马港支线现已开工建设,为溪南港铁路支线的修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路网和接轨条件。 该铁路支线长度约22公里,计划2012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其中铁道部出资34%。 合作方式:合资、BOT (二)溪南疏港高速公路 溪南疏港高速公路以沈海高速公路湾坞互通口为起点,跨盐田港和南塘港,至溪南半岛付竹,终点为溪南镇西碑头。溪南疏港高速公通过沈海高速与福秦、宁武高速相衔接,为规划区通往内陆经济腹地的快速通道。 本高速路设计速度80km/h ,路基总宽度为24.5米,双向四车道,建设里程17.49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 合作方式:合资、BOT 基础设施(一)供水服务项目 工业区规划从附近的杯溪、穆阳溪、上白石水库调水,建设三座水厂和一座再生水处理厂及供水路网,设计总供水规模为65万m3/d,可为区内企业提供用水,其中: 溪南水厂位于溪南镇西侧,设计规模33万m3/d; 沙江水厂位于沙江镇西面大坪水库下游,设计规模7万m3/d; 盐田水厂位于工业园区北部的滩涂,设计规模15万m3/d; 再生水处理厂位于工业园区南部,设计规模10万m3/d。 项目建设总投资约26亿元。 合作方式:合资、独资、BOT (二)污水处理项目 工业区内规划建设三座污水处理厂,规划总处理规模为50万m3/d,其中: 东部污水处理厂位于工业园区的南部,设计规模30万m3/d,服务范围为近期工业组团和溪南组团、台江组团。 西部污水处理厂位于工业园区的西北部,设计规模14万m3/d; 沙江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位于沙江镇的南部,设计规模6万m3/d, 服务范围为沙江组团。 沙江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为中水后补充工业用水。东西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尾水排至湾外。 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BOT (三)垃圾处理项目 规划建设的垃圾处理项目,处理能力为300吨/日,服务范围涵盖溪南半岛。垃圾填埋场选址在沙江茶果场附近,占地面积26.59公顷。垃圾焚烧厂设在垃圾填埋厂附近。 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BOT 现代服务业(一)四星级滨海酒店 规划的四星级滨海酒店位于台江综合服务区,拥有山海美景和沙滩公园。 台江综合服务区提供工业区行政管理和综合服务,配套高端休闲设施与住宅,规划中的滨海酒店位于沙滩公园一侧,经滨海休闲中心,由台江中央景观大道直达工业区行政中心,毗邻会展中心,沙滩公园与山地体育公园环绕周边,宜景宜居。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二)行政服务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集管委会办公、会议、支持服务和工业区行政服务于一体,同时满足先期落户项目投资方、建设方的办公需求,是工业区的地标性建筑和首批建设的工业物业项目,为工业区管委会及区内企业提供优质的现代办公物业服务。 按甲级写字楼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合作方式:BOT,由工业区管委会提供建设用地,投资方负责主体工程建设、内部装修、广场花园等投资建设,交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