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求闻达 |
释义 | 成语资料词 目 不求闻达 发 音 bù qiú wén dá 释 义 闻:有名望,显达;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用 法 用于人的处世行为。闻达:有声望,不求声望 反义词 热衷功名 相近词 追名逐利、沽名钓誉 成语示例因此不事王侯,~,隐姓埋名,做庄家,学耕稼。(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不求闻达于诸侯。” 成语典故德宗搜访怀才抱器、不求闻达者。有人于昭应县逢一书生,奔驰入京。问求何事,答曰:“将应不求闻达科。”此科亦岂可应耶?号欺聋俗,皆此类也。(选自《因话录》) 翻译: 唐朝时,皇帝颁下恩诏,要遍访那些怀才抱器而又不求功名的人。有人便表示要去应 试。有这么一个书生,快马奔驰进入京城,有人问他来京有求于何事,他说:“我是来考取‘不求功名’科的。” 这科也能应考吗?名号使消息闭塞的庸俗之徒受制,都是这一类的。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被刘备封为武乡侯,辅助后主刘禅,为了复兴蜀室,诸葛亮多次出兵伐魏。在出征前他给后主写《出师表》说自己是南阳一平民,不求闻达,是先帝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自己深受感动,所以为了蜀室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