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空不有尊者 |
释义 | 不空不有尊者:五百罗汉第柒拾陆尊不空不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空"和"有"在佛教中是相对而立的概念。空,指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虚而不实,有如镜花水月。有,指空并非龟毛兔角那样虚无,故又称假有。据《注维摩经弟子品》曰:"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宛义也。"不空不有乃是佛教的"中道观",与中土无过无不及之中庸相类。佛教认为,一切事物迁流无常,而又相续不断,才是离开边见的中道,因此认为"夫法者,非空非有,难用诠叙"。 不空不有尊者经过长期禅定观照,悟了空之真谛,达到"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 生平不空不有尊者,因为德行高尚而受到世人的赞扬。他通过长期的修持,明悟了“空”和“有”的道理,最终达到非凡的大乘境界。 在佛教中,“空”和“有”是相对而立的概念。所谓空,是指因果循环不息,虽然有佛法可依,但是却没有可以把握的实体,一切如镜花水月,所以称作空。但是,“空”又不是绝对的没有,虽然它渺小可见,但到底不像龟毛角那样子虚乌有,所以佛教又将“空”称为假有。 对此,佛教著作《注维摩诘经弟子品》讲得比较贴切,书中说:“修炼达到小乘境界的人,已经可以了解‘空’的含义,但是,虽然对空有了一定得认识,却并没有从心中消灭‘空’,因为执着于此,所以终究是不彻底的;达到大乘境界的人则不同,他们有的时候却不秉持,空的时候却不放弃,心中没有执着的念头,所以才真正明悟了空的奥妙。” 不空不有尊者正是一位拥有智慧的高僧,他通过修习禅定获得了真知。明白了空的真谛,从而达到“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终于修成罗汉果位。 尊者法相:尊者法相所现为跷腿而坐,双手扶腿,面庞圆润,慈眉善目。尊者秉持不空不有的佛教“中道观”,达到了“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 禅诗:性格粗豪丈夫色,意志坚毅好汉威。 遇事谨慎三遇过,海阔天空任腾飞。 偈解:性格粗豪是大丈夫的本色,意志坚强是好汉应有的气魄。但若遇事谨慎,凡事三思而决,则会海阔天空都任其翱翔。 得此偈者,处事莽撞,这也是导致不顺的重要原因。如果遇事谨慎,为人有进退,则一切都事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