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海庭 |
释义 | 个人简介郭海庭,1962年5月20日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0年11月入伍,曾在沈阳军区守备第三师直属队高炮营一连服役,1984年退伍。1984年从部队退役后一直工作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先后担任卫生员、管理员、办公室主任等.1993年任院长。他带领职工创办经济实体,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改善院内基础建设,提高老人生活水平,福利院也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靠拢,实现了飞速发展。1995年,上级部门奖励郭海庭1.2万元,他却全部交到院里,作为补贴老人的生活费用。2001年“七一”前夕,市民政局党委奖励他特殊贡献奖3万元;结果又被他用来装修了老人活动室,奖励了院肉的优秀党员。20多年来,郭海庭从未休过一个礼拜天和节假日,也没在家过过一个完整的除夕夜。他还曾荣获全国劳模、全国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荣誉称号,并先后获得辽宁省优秀党员、省劳模,市特等劳动模范、十佳公民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在服役期间,先后多次受到师团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退伍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养老院,现在的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直工作至今。投身养老事业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大决择。在福利院里先后从事过卫生员、食堂管理员、办公室主任等工作,1993年走上了院长这个领导岗位。在这人生宝贵的25年中,已从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走到了人生的不惑之秋,两鬓也多了几许白发。可他用20多载的青春年华点亮了孤寡老人的灰暗人生,也在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中彰显出了执着顽强的军人本色。 在他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第一社会福利院先后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省民政厅评为“省一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省精神文明办授予“规范服务先进单位”,本溪市民政局评为“先进集体”等,共获得40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民政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2008年又光荣的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肩扛重担,做好养老院当家人 “干就干好,干就干出个样子。” 这是他发自内心深处的信条。凭借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当他1993年走上院长这个领导岗位,便背负起全院130多位老人的生活重担,他以当兵人不服输的韧劲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开拓老人幸福生活之旅。当时福利院的情况是,漏雨的楼房急待维修,吃水供暖等问题也急需解决,老人的伙食、医疗等条件也较差,不仅如此,职工队伍也较懒散,老人之间时常发生打架斗殴等现象,上访告状的也很多,是当时市民政局的老大难单位,也是全局事业单位中上访率最高的单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经费不足和内部管理不到位。 为了摆脱困境,彻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他带领职工积极主动的面向市场,走向社会,扩大招收自费养员,寻找联办经济实体的合作伙伴,自己搞创收。他把创收的钱首先用在补贴老人生活上,使老人的生活标准由87.3元提高到200元,零花钱也由过去的每人每月6元提高到50元,同时还定期给老人发放100元的补贴。支出2万多元为老人制作“院服”,投资3万多元为老人装上了有线电视,换上了大彩电,还为老人开设了游艺室、阅览室。老人的吃、穿、乐都有了,创收创出了老人的幸福生活! 院里搞基建,他吃住在院里,常常是一两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2001年5月,为从根本上解决火连寨几个事业单位的吃水问题,跟班作业,日夜奋战,累了就在工地的草地上躺一会,一天,管道铺设要经过一条宽4米,深5米的水渠旁边,他当时发着高烧,两只脚泡在泥水里,天又下着雨,冷得浑身发抖,脸色苍白,尽管如此,他还是在雨中站了2个小时,亲眼看着施工人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接套水管。套管完成了,他却晕倒在了水沟里。 当院长的十五年里,他最担心的就是深夜里电话铃响,因为老人晚上突发疾病是常有的事。2004年11月19日晚上10点多钟79岁的何振耀老人突然患病,他赶到院里时,老人正喊着的郭海庭名字,当老人看到他,便紧紧握住了郭海庭的手,老人的呼吸越来越困难,脸色紫青,舌头外伸,痛苦的表情使在场的服务员和年轻的小护士都非常害怕,用手捂住眼睛,一眼都不敢看。他守侯在老人身旁,陪伴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何振耀老人是回族,按照回族的风俗习惯,病逝后不能停放在太平间,只能送到清真寺,当时已经是深夜12点多,郭海庭把院里的客货车开到医院,和服务员一起将老人的遗体轻轻的抬到车上,便向清真寺驶去。一路上,没有车辆也没有行人,车轮压着冰雪吱吱作响,他一个人慢慢的开着车在山路间孤寂的行驶,车上拉着刚刚去世的老人,外面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想着老人病逝时的样子,他的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他还是壮着胆把老人送到了清真寺。安排好一切已经是下半夜3点多钟了,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院里,郭海庭只睡了三个小时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像这样为老人守病榻、穿寿衣、整容、送葬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位了。 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尽显军人本色 自从93年当上院长后,郭海庭从没有休息过星期天和节假,每年的春节都在院里度过。16年来,郭海庭没有陪爱人进过一次商店,也没有领儿子逛过一次公园。有一次,院里特护区赵振伦老人突发性脑出血,在院里抢救,他连续几个晚上没有回家,等他回家打开灯一看,爱人和孩子都趴在床上,脸色通红,摸额头都烧的烫手,于是他喊醒了娘俩,儿子一睁眼见到爸爸,眼泪就流了下来,看着孩子那泪水涟涟的小脸,他的心里真象针扎一样难受。 2003年春节,长期卧病在床的父母把郭海庭叫到身边说:“今年你就在家过年吧,我们没有多久活头了。”听了父母的话,他心里十分难过,可当想到院里的那些孤寡老人,他只能安慰父母一番,然后又回到院里同老人一块过年。当院里的老人看见他时,老人们那满是皱纹的脸,笑的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他为老人端饺子、敬长寿酒,一切都安排好后,他一个人回到值班室,想起家里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时,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如今,老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未能陪父亲过春节成为他内心深处永远的愧疚和遗憾,当面对人生的这些伤感与苦痛时,他无愧于军人的那般坚韧与刚强,将这份对父亲的愧疚和遗憾转化为更加忘我的工作与无私的奉献。 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一尘不染 在院里搞基建维修和工程改造中,各种送礼和回扣郭海庭都全部推掉,老人亲属送给他的现金和摄相机等高档物品推不掉的就上交到院里,除此之外,这些年每年的年终考核兑现奖,也都全部交给院里,用以补贴老人的生活费用和奖励那些长年累月侍侯在老人身边的一线服务人员。院里有位聋哑职工,生活十分困难,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简易平房里,为了改善他的居住条件,郭海庭把联办经济实体送给他的住房转给了那位聋哑职工。其实,他的生活并不富裕,父母长期患病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昂贵的医药费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好比是雪上加霜,有很多人对于他的做法不理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