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桂峰古民居 |
释义 | 桂峰古民居位于福建尤溪县桂峰村,历史上曾名桂岭、又叫蔡岭、岭头。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区占地面积13公倾,传统街区建筑群面积2.6万平方米。现存古民居39幢中,最早的建于明代后期。整个村落建筑风格独特,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曾经是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是尤溪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地,素有“小福州”之美称。村中古民居虽建设年代已久,但古风犹存,是都市居民了解历史(明代后期、清代建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2002年,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桂峰主要景点介绍: 文物古迹作为文化名村的主要标志,是承载各个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积淀,古建筑是文物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典型的古建筑简述如下: 1、蔡氏祖庙: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31平方米,为二进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是蔡氏最早肇基地,始建于宋元时期,清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廿二夜遭火灾,遂于次年(1791年)在旧址上重新鼎建,现存建筑基本完整。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天井、下堂。正堂为三层建筑,迭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正堂厅头设有神龛,供后裔春秋祭祀。祖庙整座建筑四周环有石砌走廊,屋后有五层花台,花台沟边左右各有一口小井,被誉为“龙眼”。关于龙眼有一传说。 2、蔡氏宗祠:占地面积948平方米,建筑面积616平方米,公元1169年蔡茂相中进士后于第三年主持兴建,当时正值蔡氏家族鼎盛时期,建筑豪华。全祠用80根巨大杉木柱子构建,宽枋大梁,不用一钉一铁,全部用卯榫镶嵌而成,极富特色。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中堂、门楼华表。地面用石板和石灰三合土铺就,异常坚固。 3、石狮厝:该厝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面积590平方米,建筑面积486平方米,为二进穿斗式歇山顶木构建筑,因厝藏一精美石狮而得名。房屋四周依地势筑有围墙,即能防寒保暖又策安全。石雕是该厝一显著特色,雕刻内容丰富。 4、楼坪厅大菲:占地面积594.6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二进制穿斗式木构建筑。因地势陡峭,于右侧搭一楼板为厅,故曰“楼坪厅”。该厝是台胞蔡龙豪先生儿时居住地。在挡溅墙上作画是该厝一大特色。 5、后门山大厝:为独立建筑,清末明初耗资一万三千两百银,历经十余年建成,模访官家府第结构而建筑,用料考研,做工精细。该厝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为三进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据记载,该厝出文武举人名一名,秀才7名,文化氛围浓厚,在当地影响较大。该厝有一古洞,深不可测,洞口仅二尺见方。据说至今还无人敢进入。 6、后门岭民居: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为二进制单檐穿斗式木构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后堂、厢房、二堂、门亭。左右为横厝,右侧建有华表山门。占地面积1026平方米,建筑面积893.5平方米。传说厝主在建房时,听说萧公菩萨不进有两层的房屋,但台基已就,不便更改,放弃了建两层房的主张,所以该房二堂作为主厅堂。 7、后门田大厝: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为三进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筑有围墙,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据记载厝主在建筑后期出意外变故,地面部分来不及装修,迫使工程中断,以至于留下一些缺憾。 8、资寿寺:又称“皇山寺”,位于村东2-5公里处,是一座千年古寺。建于唐乾宁四年(897年),明崇祯十二年(1640年)重个,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僧瑞光复修。建筑主体部分保留典型的唐代风格,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观音殿、三宝佛殿、放生池、回廊山门。整个建筑拾级而上,寺门踏跺高达30多层,殿宇显得庄严肃穆,气派非凡。(1992年,该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桂峰自然景观尤其优美多姿:位于村内或是天然生成或是人工雕造的清新脱俗,婀娜多姿,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以百篇诗词歌赋。还有一个著名景区――深坑大峡谷。位于村尾不足2公里处,此景区处于原始森林之间,分布着各种奇花异草和丰富的珍稀动植物,是专家学者不可多得的考察地,主要景点有:巨龟枕流、 双响瀑、单 瀑布、龙潜深井、浴仙塘、龙门虎啸、八俊潭。这个景区属于纯天然型,处未开发状态,希望有意者前来投资开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