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州合浦学会 |
释义 | 学会简介广州合浦学会成立于1922年,最初由中山大学前身的广东大学学生发起,原名“合浦留省学会”,是一个在穗工作和学习的合浦籍(含今北海、浦北)人士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目的是进行文化学术交流,并帮助来省城求学的学子解决食宿困难,为国家和桑梓培养人才服务。会所设在广州市文德路北元里1号(又称文德东一横街),后因会员扩展,1930年由合浦籍爱国将领、时任广东省主席、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缔造者陈铭枢将军,连同香翰屏将军等人带头发起募捐,购入广州市小北路161–165号一栋三层洋楼,学会遂于1931年9月迁入上述新址,更名为“广州合浦学会”。 1997年学会再次迁移至现在的荔湾区康王中路189号惠城花园惠景楼2406号。 广州合浦学会自成立以来,接受共产党指导,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地下学联与进步组织人士活动和联络的秘密场所,也是开展抗日斗争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红色据点;合浦籍的大学生成为组织学运的中坚力量。合浦学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会宗旨团结和组织合浦地区留穗各界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开发和咨询服务活动,为广东、广州与合浦地区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关心、鼓励和资助合浦地区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之成为国家和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贡献;密切联系同本学会有一定关系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知识界人士,开展交流和联谊活动,促进科教、文化、经贸的发展与合作,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前世今生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距今2100多年的“合浦郡”已经设立。“合浦郡”所管辖的范围包括今日广东的开平、阳江、肇庆、茂名、湛江以及广西的玉林、博白、陆川、横县和原属广东的合浦、浦北、北海、钦州、灵山、防城、东兴等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公里。 解放前一段时间合浦县只管辖合浦(廉州)、浦北、北海三地域。当年的“广州合浦学会”的会员主要包括北海、合浦、浦北的专家、学者、教授、政府公务员、企业家及就读于广州各大学院校的学子,是驰名于广州地区的大型群众团体。 由于广州(省城)具有独特、优势的文化结构,吸引了全国各地青年学子到广州(省城)求学,合浦(含浦北)、北海也有很多学子在广州求学。当时由伍瑞锴、芩麒祥、朱能萱、蔡进伟、周胜臬等人倡议募捐筹办成立“合浦留省学会”,得到各界响应。时任广东省主席、国民革命军19路军陈铭枢将军,香翰屏将军、邹敏初、方人矩等均捐助大银2000元以上。各界知名人士陈济棠、蔡廷锴、蒋光鼐、余汉谋、林翼中、陈玉昆、廖愈簪、沈载英、王崇周、苏陈亮、廖国器、王广轩、陈玉衡、李绍钦、张国元、黄维玉、刘树南、吴佩瑜、罗光颖、沈载和、林国佩、范德星、张枚新、黄质文、王定华等人慷慨解囊赞助。计有373人捐款,共捐大银32560元,为“合浦留省学会”(后改名为“广州合浦学会”)购置新会址、装修、买家具等。 “合浦留省学会”成立于1922年,首次会址坐落于广州市文德路亲睦里,又称文德东一横街。第二次又购迁至广州市小北路(87、89、91号一栋三层洋楼)。“广州合浦学会”大门正中的牌匾,是由当时任广东省民政厅厅长、教育厅厅长林翼中所书。后来再买广州市康王中路惠城花园惠景楼,成为是永久性的会址。大多数的捐款人也是参与“广州合浦学会”社会活动的名人,有些人解放后成为国家的党政高级领导干部。有不少的募捐者到了国外,成为爱祖国、爱家乡的族亲名人。 抗日战争期间,“广州合浦学会”是广州地下党的联络点。当时上海地下党和广州地下党组织均被破坏,王均予从上海到广州找瓤勤大学进步学生麦蒲费联合广州大学、中学的进步学生秘密筹建地下革命组织“读书会”、抗日五人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同盟”、广州学生抗日联合会”、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等,这些组织都以合浦留穗学生为骨干。 1935年,当时广州广雅中学的李士洋(合浦常乐圩人,1935年参加共青团联盟、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广雅中学第一任党支书记、中共广州临时市委县工委副书记、中共东莞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香港工委副书记、中共合浦县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共中央矿冶研究院党委书记),在广州地下党工作期间,先后介绍灵山、合浦籍的苏世炘、陈冠中、陈冠型、蔡绍襄等人参加共青团联盟。李士洋经常与中山大学的合浦籍进步学生陈铭炎,杜渐蓬、张进煊、张世聪、韩耀初等人在“广州合浦学会”三楼的一个“阁楼”开会。 “广州合浦学会”是《抗日救亡周报》广州地下刊物的主要集散地。周报由李士洋任主编,由胡泽群、陈冠中和何秉颜等人撰稿和编辑,苏世炘负责协助印刷和散发。印发革命报刊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后来为了避免暴露组织,根据上级指示停止编印。 1936年10月,中共广州市委正式成立,王均予任书记,麦蒲费负责宣传工作。由于王均予(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负责中央出版局发行工作,经常要向各地寄出马列著作、进步书刊,并秘密筹建“广州学生抗日联合会地下学联”,建立“中青”等进步团体.这些团体骨干包括的“广州合浦学会”成员有:李上洋、冯道先、张进煊、陈任生、韩瑶初、张存芳、卢璧光、陈业昌、黄平、陈铭炎、杜渐蓬、张世尧、张世聪等。当时中共广州市委负责组织工作的罗范群也分工负责党务工作,又是广州地下学联的负责人。罗范群和钱兴(后成为广西工委书记)经常到“广州合浦学会”联系和指导工作。学会成了广东省和广州市共产党一个重要的活动阵地。麦蒲费通过“广州合浦学会”存放和转发马列著作、进步书刊和党内文件,学会也是中共广州地下党和学联一个红色联络据点,对南方地区革命事业发展起到了桥头堡的作用。 1936年,广州合浦学会”大力支持抗日SWYX。同年1月13日,由曾生(解放后任广州市长)组织三千人,由合浦籍冯道先(曾就读于中山大学、参加了共产党、广州合浦学会”第二届理事,北海中学冯祖毅老师的父亲)担任SWYX的纠察总队长。当队伍YX至多宝路尾荔湾桥头时,纠察队和反动军警特务搏斗,冯道先最后在“荔湾惨案”中被捕,遭秘密杀害于广州东山铁路旁,他的尸体由合浦籍中大同学伍瑞楷(曾任合浦廉州中学校长,广州合浦学会”倡议募捐人)代为收尸埋葬,冯事年31岁。当年11月25日,中山大学抗日爱国师生在中大礼堂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