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德门 |
释义 | 古城门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郡守王蕃始在水南覆船山下筑郡城。后焚又建,至郡治迁移黄华山麓计历时 526 年。此为建瓯最早之城墙。全县共置 4 城门:南为双门,东南为永庆,西为昭化,东北为丰乐。唐建中元年 ( 公元 780 年),扩大 4 城门为 9 城门,其中南为建溪,西南为建安。五代后普天神速五年(公元 940 年),王廷政在建州称帝,增筑城墙,其后屡修屡倾。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 1352 年),改建溪为南门,建安为市门 ( 后又改为管门)。明朝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拓管门外为通济门,南门为广德门。明朝洪武十九年(公元 1386 年)、清朝嘉庆年间(公元 1522--1506 年),建楼于广德门隅,匾曰汇江,即旧八角楼址。清朝万历三十七年 ( 公元 1609 年),府县重修后,设:宁远、政和、通仙、南门、通济、临江、西门、朝天八门。现今,通济门(即通城门 , 已近 400 年)尚存于芝城锦江小区内。南门完好被埋于水南桥傍地下。 梨 山 位于城南 5 公里 ,海拔 870 米 ,方圆 15 公里 ,奇秀峭拔,为近城诸山之最。盛产杉、松、竹。矿藏无烟煤,清光绪年间开采,称 " 梨山煤矿 " 。现今建有电视差转台、水文标志、电讯微波等设施。 在闽疆,建瓯是一座不应该被人忘记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领域开创了无数令人炫目的灿烂和辉煌,为中华文明大家庭增添了一道独特而靓丽的古闽地域文化的风景线。 福建建瓯——是目前福建省保留古城门和古城墙最多的城市,六座古城门、存留着长达1公里的古城墙,在福建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城市。这座千年的古城曾经在八闽之地创造了诸多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广德门”是建瓯乃至福建规模最大城门之一。 2010年的年初。由于市政府在修建水南大桥的时候挖出了古城门。这个曾经在解放初期因修防洪堤被埋入地下半个多世纪的建州最大城门——广德门,终于重建天日。各大媒体、网站也报道了相关事件。也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并承诺要好好的保护古城门。出台最好的解决方案。 唐建中元年,当地官吏开始筑城,当时的城墙高6.5米、宽4米,古城墙全长4.7公里,设有城门9个。此后经历宋、元、明、清时期,不断维修扩建,现在除去广德门,还存有5座古城门(楼),分别为“通仙门”、“通济门”、“临江门”、“威武门”四个古城门,以及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五凤楼(今称鼓楼)。五凤楼重修后,也成了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在建瓯市政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调研组的调查报告中,调研组称:“目前能保存着6座古城门(楼)的城市,在全省独一无二。”另外,当地文物部门负责人也表示,除了数量众多,每座古城门也非常有特色。他介绍,目前外地发现的古城门进深一般只有几米,10米的已经很少见,“建瓯的几座古城门,包括这次出土的广德门进深都是20多米,非常壮观、有气势。” 由于广德门正好位于建瓯新水南大桥规划的桥头位置,广德门出土后,当地立即下令大桥暂停施工,目前已经委托有关设计单位重新设计方案,保护古城门。当地政府表示,目前重在保护,条件成熟时将开挖广德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