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故宫文物避寇记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 欧阳道达 著 / 王硕 整理出版社: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10年6月 页数: 146页 定价: 46元 图书类别:艺术 图书标签: 紫禁城欧阳道达著王硕整理 上书时间:2011-05-02 出版时间:2010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内容简介本书记述的是:1931年至1948年间,因日寇入侵中华大地,故宫博物院各位同仁戮力同心,使得文物安然南迁,辗转上海、南京、四川等地,最终回到北平(今北京)的情形。 故宫博物院文物的避寇南迁种种情形,一直为世人的关注。此前虽有相关文章发表,但多从南迁整体及影响来谈,同时囿于篇幅,很难准确、全面地记述南迁始末。专著方面,有杭立武先生的《中华文物播迁记》和那志良先生的《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等。但前者侧重在文物迁台过程上;后者则主要是以亲历者身份,记述在南迁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及感受。《故宫文物避寇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作者欧阳道达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的前辈人物,曾参与驱逐溥仪出宫及“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存留文物。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避寇,应马衡院长之邀,欧阳先生赴沪任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主任,保管南迁文物。随后参与了文物西迁及抗战胜利后文物回迁南京的整个过程的负责工作,在故宫文物保护上有着突出的贡献。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表彰护持故宫文物有功人员,特别颁发了两枚“胜利勋章”,其中一枚就颁给了欧阳道达先生。 《故宫文物避寇记》1950年8月写就,通篇为工整的毛笔小楷,内附表格五十余张。马衡院长阅后,批示:“此稿为文物播迁史料,似无印行必要,可存卷备查。”这一“存卷”即达60年,使其在重扃密锁中湮没无闻,此次为该稿首次付梓。 本书分为“绪言”、“记南迁”、“记西迁”、“记东归”、“记收复京库”五个部分,详述了故宫文物十余年避寇迁徙始末。书中既有大事件的粗线条勾勒,又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描绘。全书以史实为本,不饰修辞,凡涉评论,皆以尊重、负责之态度,而非主观臆断。欧阳先生自谦道:“倘以研究文物避寇始末之初步史料视之,庶乎近焉。”然其数据之完整,语言之精简,条理之清晰,叙述之客观,令人赞叹。读完必能对故宫文物颠沛流离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本书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冷静的述说”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在连绵战火中,故宫博物院的前辈们视文物国宝为生命,不辞劳苦、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作者简介欧阳道达(1892-1976)字邦华,安徽黔县渔亭镇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北京大学讲师。1924年11月参加“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文物工作,1932年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科长。自1933年至1949年,从始至终直接参与组织了故宫国宝南迁、西移、东归、北运工作。1934年至1937年,欧阳道达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具体组织了对南迁古物的点收工作。1939年4月,马衡院长亲自指定欧阳道达担任北平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主任,让他全面负责,将时存重庆的9331箱文物历经艰辛转移到了乐山安谷。欧阳道达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保管工作,文物无一受损、无一遗失。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获得了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日胜利勋章。解放后,欧阳道达继续留在故宫工作,1950年9月撰成长文《故宫文物避寇记》,后任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负责人、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副主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