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公安派的文化阐释
释义

图书信息

中文名: 公安派的文化阐释

作者: 易闻晓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发行时间: 2003年05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岛田虔次尝以宋学出现以后的思想史为“‘内’同‘外’之对立斗争的历史”:程朱虽亦主“内”,然尚且坚守“外”的存在;而“把‘外’的权威完全夺给‘内’的人,是王阳明”(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82—83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阳明心学的本体论乃以“内面主义”(岛田虔次语,同上书94页)的纵深推进渐次消解“天理”等先儒所设儒学本体,而最终归于释氏“真心”的一片空无。

“儒家自始即是一种有体有用之学。”(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238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其所“用”无非政教人事,而其体虽有多名,然无不推本于“天”。“天命”、“性命”,其说尚矣。孟子以“四端”明心性之善,是以“天”为最终根据,故谓“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又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性”乃“天”所禀授于人的普遍道德品质。《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天命”是谓天所禀授,人性之善盖出于此,于是“天命”即成道德的形上终极根据。应该看到,尽管在原始儒家的观念中,“天”的概念已被赋予道德的内涵,但“天”所本具的“自然”品格从未被明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末世的风情:历史文化的深层逆转

一、政教的衰颓:士人精神的世俗沉沦

二、心学的禅化:儒家之学的内在消解

三、智慧的沦降:宗门禅学的存在转化

四、复古的反思:文学本原的内向追寻

第二章袁宗道:公安派的全面定性

一、存在与解脱:“稳实”掩盖的自适渴望

二、心学的诠释:儒家之学的禅学虚化

三、立本尚达论:识见辞采的双向虚化

四、文学的自适:审美意境的严重消释

第三章袁宏道:自适的存在与存在的学问

一、自然与理性:自适存在的两难性

二、本然的放任:纵情适欲的华严禅

三、永恒的享乐:念佛往生的净土禅

四、消极的受容:安心任运的随缘禅

五、逍遥与随顺:自然精神的禅学化

第四章袁宏道:性灵的张扬与文学的自适

一、自然性灵论:本然生命的伸扬

二、人文性灵论:文士情怀的自适

三、时变新奇论:历史视域的消失

四、浪歌与遣兴:双重情怀的自适

五、快适与俚质:审美意境的沦降

第五章袁中道:公安派的整体反拨

一、忧患与决心:生死性命的存在逼迫

二、业习与净修:自忏自律的真实参求

三、己意与学古:即离而合的理论斟酌

四、才情与学问:依舍相妨的创作根本

第六章公安派群体:骤起骤落的文化狂潮

一、性情的交通:气味相投的文人集团

二、狂病的交煽:生死相依的性命之友

三、性灵的交融:同声相应的论文口号

四、真声的交鸣:类气相煽的创作风调

余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0: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