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龚惠人 |
释义 | 人物简介龚惠人,中国现代时间频率工作奠基人之一。在天文测时、守时、授时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是我国最早开展现代时间频率研究的专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建立我国自己的时间服务系统和标准频率发播系统中做出了贡献,并开创了研制石英钟、分子钟的先河。 人物生平龚惠人,又名龚慕侨,1904年2月生于江苏省崇明县(现上海市崇明县)向化区新西乡一个农民家庭,龚惠人从6岁开始就读私塾,1919年到县城的高等小学就读,1920年8月考入法国人办的上海徐汇公学(现上海市徐汇中学)读书。1924年7月毕业后在浦东张家楼小学任教一年。1925年由当时徐汇公学校长介绍,到法国天主教巴黎耶稣会创办的徐家汇天文台任职。当时的徐家汇天文台已闻名于远东,拥有从西方引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并与国际上许多研究单位有着紧密的合作。青年时代的龚惠人在这里工作,实在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他犹如久盼雨露的禾苗,努力吸取科学知识的营养,使他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深受当时天文台法国专家的器重。1926年徐家汇天文台的法国专家就带领他参与上海到香港海域航海灯塔气象仪器的校验;1943年他又和天文台法国专家到中国西南地区作地磁的考察,并著有一本中国地磁图公开发表。 1925年到1936年,龚惠人在天文台授时部工作期间,直接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天文测时。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需要成年累月无论寒暑只要是晴夜就用专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白天还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经过数十年的日日夜夜,他在天文测时、守时、授时及数据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37年以后,他被派往佘山天文台从事物理气象和地磁工作数年。1945年,天文台由于经费拮据,工作一度停顿,龚惠人只得到家乡崇明锡类中学去教书。一年后天文台恢复工作,他又回到了天文台授时部工作,直到1950年12月我国政府接管徐家汇天文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于1950年12月接管了由法国巴黎耶稣会创办的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龚惠人作为留用人员继续在徐家汇观象台从事时间频率的研究工作。在这历史转折的时刻,他通过政治学习和党组织的帮助,认识有了提高,决心克服以前的雇佣观念,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知识。当时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编制全国精密地图,急需有高精度的时间信号和时号改正数。而刚接管的徐家汇观象台仪器设备已陈旧破败,且以前发播的时间信号远不能满足我国应用部门的需要。作为熟悉这一工作的专家,他肩负重担,带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艰苦奋战,决心改变这一状况,先后研制和改进了四种测时和授时设备。1954年,第一次在全世界40个无线电时号中出现了用BPV呼号发播的我国自己的时间信号。以后随着设备的改进,每天的发播次数逐年增加,发播的时号稳定度也不断提高,满足了我国测绘等部门对时间应用的需要。为此,1955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并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经历过这一历史时期,他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在理性和感性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身心投入到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天文事业中,并以自己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业绩,得到党和政府的信任重用。他先后担任徐家汇观象台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6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成立,他担任副台长并兼任时间和频率研究室主任。1978年3月在他74 岁高龄时还积极指导青年科技人员开展中法通过卫星进行的时间比对实验。1979年4月到1981年10月为上海天文台顾问兼时间频率研究室主任。作为高级专家他一直工作到1987年3月退休,1995年3月,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终年91岁。 龚惠人曾任上海市第五届、第七届人大代表。 技术成就19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时间测量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应用新的科技手段推进时间计量的全球统一化。于是,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决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一架子午仪所在的经线为零子午线,并相应规定了国际日期变更线。1886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讨论会上同意用美国天文学家纽康(Newcomb)方法严格定义平太阳日,从而产生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平太阳时秒长。1900年无线电通信的发明,使得用无线电短波发播时间信号得以实现,时间测量工作的国际化合作被更多的科学家所重视。至此,时间测量工作在更广泛、更直接的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促使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在其殖民地建立为自己经济和文化侵略服务的时间服务机构。 1872年,法国巴黎耶稣会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徐家汇天文台,开始把现代时间测量知识和技术带到了中国。人民政府接管徐家汇天文台之前,龚惠人已陆续在天文台授时部工作了20多年。20多年中,他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坚持天文测时观测,有长期进行天文测时的实践,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观测手。另外在刻苦的学习中他还练就了一些独特和精湛的技能,如对机械摆钟的控制,他能用手非常熟练地将钟摆调整到准确的时刻,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学习到许多先进的时间测量知识和技术,对现代时间测量工作有了系统的了解,是我国最早涉足现代时间测量技术的专家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2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徐家汇天文台。经整顿后,徐家汇天文台成为专门从事时间频率研究和服务的科研机构。当时,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编制全国的精密地图,必须有天文台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信号和时号改正数。于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55年科学发展12年远景规划在天文学科中都把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信号和时号改正数列为重要任务。这促使了我国现代时间频率科研工作的建立和发展。为了建立我国的现代时间频率科研工作,徐家汇观象台必须在短期内对天文测时、时间发播工作和设备情况进行整顿,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时间服务系统。 当时,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专业人员缺乏,龚惠人正是当时我国有这方面专业实践的专家之一。面对一批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人缺乏专业的实践,龚惠人只能边教边干,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青年科技人员。为了提高观测质量,他和同事们一起对观测的程序、选星的条件、观测结果的归算以及所使用的每个天文摆钟等各个环节都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使青年科技人员对时间测量方法和原理有了清楚的认识,也为以后的改进提高明确了方向。 其次要克服设备陈旧破败的困难。许多设备已使用了40多年,设备的落后和机械的磨损及年久失修给天文测量和时间的发播带来很大的困难。授时设备好多次都是用糯米糨糊把部件粘好,应付时号的发播。有时实在来不及修好,龚惠人就眼看着钟摆,手打着电键,把那长长短短的时间信号按时发出。为了记录接收的时间信号,每天用小煤油灯烟熏的纸带记录收录的时间信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龚惠人靠自己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熟悉天文测时、守时、授时各种设备的特长,和青年科技人员一起艰苦奋战,动手改装设备。先后改进了中星仪的测微器,改善了天文钟的电源和恒温设备,新设计和制作了用光电方法产生科学式时号的装置,研制了自动控制时号发播的钟机装置,新安装了大型蔡司中星仪等。 辛勤的劳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1954年7月1日,第一次在全世界40个无线电时号中出现了用BPV呼号发播的我国自己的时间信号,BPV时号的发播标志着我国现代时间服务工作的诞生。1955年,龚惠人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并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1957年他研制成功的自动化钟面获中国科学院发明创造集体三等奖。 龚惠人没有停留在丰收的喜悦中,为了满足时间应用部门的要求,他规划了进一步发展的方案,并努力付诸实施。1957年,我国第一台丹容等高仪(专用的测量时间和纬度的仪器)在徐家汇观象台投入使用;1957年春天,徐家汇观象台安装了由联邦德国进口的专门用于时间和频率发播的CAA大型石英钟(稳定度为1×10-9),BPV时号改由高精度的石英钟和电子学测量设备控制;时号发播次数增加到夜间每隔两小时发播一次,时号稳定度提高到千分之三秒。这些规划方案的实施,为我国现代时间频率科研工作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于是,1957年10月,中国科学院数学化学物理部在上海召开时政工作会议,对徐家汇观象台的授时工作进行质量鉴定,认为已能满足国内大地测量、航海、航空、工矿等对测定方位的需要,并决定在全国建立时间网,要求徐家汇观象台协助有关台站建立天文测时和有关时间频率标准方面的工作。 建立我国自己的现代时间服务系统,是在原有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在龚惠人和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内各天文台站陆续设立了时间频率的研究部门,组成了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1962年由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观象台合并而成)为主,联合国内各天文台站的我国时间服务网。上海天文台对各天文台站的天文测时、收时资料汇总进行综合处理后定期出版综合时号改正数,为大地测量部门获得更准确的时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后,我国《天文大地测量规范》正式规定使用中国自己的BPV时号。1963年起我国世界时服务的精确度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965年8月由上海天文台负责的我国“综合时号改正数”通过国家级鉴定。1965年12月国家科委发文同意对“综合时号改正数”的鉴定结论,并批准作为我国世界时基准。 作为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龚惠人,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1958年他翻阅大量的国外资料后,提出了研制分子钟的方案。当时国际上已出现时间基准由观测天体的周期运动改由精确度更高的原子钟取代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研制石英钟的同时开展氨3.3线分子钟研制的建议。在上海天文台研究人员的努力下,上海天文台的氨3-3线(J=3,K=3)脉泽振荡器于1964年4月获得振荡信号。为我国原子钟的研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简历1904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崇明县(今上海市崇明县)。 1920年8月~1924年7月 在上海徐汇公学(现上海市徐汇中学)学习。 1924年8月~1925年7月 担任上海张家楼小学教师。 1925年8月~1937年7月 在法国天主教巴黎耶稣会创办的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授时部任职。 1937年8月~1944年12月 在法国天主教巴黎耶稣会创办的上海佘山天文台气象物理部分任职。 1945年1月~1946年7月 担任上海崇明锡类中学教师。 1946年8月~1950年11月 在法国天主教巴黎耶稣会创办的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授时部任职。 1950年12月~1962年8月 任中国科学院徐家汇观象台技佐、技士、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62年9月~1978年6月 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长。 1978年6月~1979年4月 任上海天文台学术委员会顾问。 1979年4月~1981年10月 任上海天文台顾问兼第三研究室主任。 1987年9月 退休。 1995年3月5日 病逝于上海。 主要论著1 龚惠人,等.徐家汇观象台中星仪观测报告(1954.1~6).天文学报副刊,3(1) 2 龚惠人,等.徐家汇观象台测时报告(1954.7~12).天文学报副刊,3(2) 3 龚惠人,等.徐家汇观象台测时报告(1955.1~6).天文学报副刊,4(1) 4 龚惠人,等.徐家汇观象台测时报告(1955.7~12).天文学报副刊,4(2) 5 龚惠人,等.徐家汇观象台测时报告(1956.1~6).天文学报副刊,5(1) 6 龚惠人,等.徐家汇观象台测时报告(1956.7~12).天文学报副刊,5(2) 7 龚惠人,等.徐家汇观象台测时报告(1957.1~6).天文学报副刊,6(1) 8 龚惠人,等.徐家汇观象台测时报告(1957.7~12).天文学报副刊,6(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