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流圩 |
释义 | 高流圩高流圩位于高流河畔。高流河北距春城10多公里,系漠阳江支流,发源于东山群岭,流经合水的留垌、茶河,向西注入漠阳江。 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高凉太守冯宝与洗夫人结婚。二十多年后,其子冯仆任阳春太守,孙冯盎领漠阳太守,曾孙冯智戴任春州刺史。至唐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冯智戴逝世止,冼夫人及其儿孙统辖阳春共163年。 冼夫人治邑时,曾在高流河畔建起了约六平方公里的练兵场(史称校场),操练千军,保境安民。陈、隋两个朝代,冼夫人就是从这里三次领兵出征广州,先后平定欧阳纥、王仲宣叛乱。冼夫人为安定岭南、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岭南各族人民至今仍缅怀她的丰功伟绩。周恩来总理曾称她为“我国历史第一位巾帼英雄”。江泽民主席说:“当年冼夫人力排阻力,不搞分裂,坚持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让岭南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其功不可没,至今她仍是我辈后人学习的楷模。” 陈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冬至前后七天,冼夫人、冯仆在校场地北高流河畔举行军民庆祝胜利大会,展出皇帝赏赐的驷马安车、八音鼓吹和麾、幢、旌、节仪仗和战利品。追悼从梁大通三年至陈太建二年四十年间牺牲的将士和民众,并举行和平胜利大游行。此后,一千四百余年沿袭为每隔四十年百姓自发举行一次的“万年缘胜蘸”。同时逐渐演绎成如今的一年一度的高流圩。邑人于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在高流河畔的蚕蛾岭坡建起了一座回龙寺,该寺现为冼夫人纪念馆。 高流圩每年端午节前的初四日仅此一天成圩。它开创了阳春商业贸易之先河。是日,来自周边县、市的商贾将自产的铜、铁、竹木制品以及农具、工艺品、农副产品送到高流圩交易。除此之外,尚有文人墨客趋风而来,于林荫之下,吟诗作对,把盏阔谈;也有青年男女结伴而至,花间溪旁细斟月老相托之事;更有远道的亲朋相邀而聚,共叙亲情。说来也怪,在高流圩买来的竹木制品永不虫蛀。这大概是高流圩相传不断的神秘缘故吧。高流圩历经沧桑,久经嬗变。如今正从原始、纯朴走向现代文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