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肛门癣
释义

肛门癣(anal tines corporis;ATC)是法生于肛门周围皮肤的癣菌感染。相当于中医学的“阴癣”。一般为直接接触传染或由股癣蔓延而致,为常见的皮肤癣菌病之一,属浅部真菌病。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其特点是剧烈瘙痒,皮损常呈环形水肿性红斑。中医文献中属于“钱癣”、”圆癣“的范畴。

病因病理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肛门癣的发生为痰湿之躯汗泄不畅而致内蕴湿热,久病耗伤阴血而致内风,以及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肛门癣是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致,湿热下注与血虚风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1.湿热下注 发病初期,由于内蕴之湿热浸润,加之外感湿热之邪,湿热下注,蕴于肌肤而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

2.血虚风燥 病久耗伤阴血,阴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于滋养而出现皮肤肥厚干燥、瘙痒等。

二、西医病因病理

西医学认为肛门癣的发生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侵犯肛周皮肤角质层,引发浅部真菌感染,亦称肛门皮肤癣菌病。多数为接触感染,如通过衣物、用具或自身手足癣传染治病。其发病与温暖潮湿的环境、体态肥胖及肛周潮湿多汗有汗有关。

临床表现

一、病史

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常在夏天发作或加重,入冬痊愈或减轻。

二、症状与体征

肛门部皮肤初起淡红色丘疹或小水泡,逐渐扩展成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周围呈堤状隆起并向外扩散。伴有剧烈瘙痒,若反复搔抓可引起渗液的结痂,甚至红肿、化脓,也可引起皮肤呈苔藓样变。

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检 取鳞屑和分泌物,用氢氧化钾涂片镜检,阳性表示有真菌存在,但不能确定菌种,一次阴性不能完全否定。

2.细菌培养 常用培养基为沙堡培养基,培养阳性后可转种到特殊的培养基,根据形态、生化等特性进行菌落鉴定。

鉴别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有传染史,夏季易发。

2.肛周潮湿、瘙痒;多以环状水肿红斑为主。

3.显微镜检真菌阳性。

二、鉴别诊断

1.肛门慢性湿疹 无传染史,有肛门湿疹病史,皮损以典型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为主,无渗出,镜检真菌为阴性。

治疗

一、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为主,并发感染则用抗生素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二、外治

外用抗真菌制剂如水杨酸苯甲酸酊,复方雷锁辛搽剂,每日1~2次,疗程2周以上。

预防于调护

1.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盆等。

2.避免与癣病患者及有癣病的动物密切接触。

3.保持肛门部皮肤干燥。

4.积极治疗自身所患手足癣、甲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