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干支戳 |
释义 | 干支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邮戳,以干支顺序来标示年代。 我国特有的干支纪年法是以“天干”“地支”两组文字相互搭配的传统及时方式。“干”即“天干”,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字;“支”即“地支”,依次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字。干支新相互组合,60年一个轮回,称为一个“甲子”。 清代从1904年开始在各级邮局普遍采用这种用干支纪年的邮戳。分别是1904年(甲辰年)、1905年(乙巳年)、1906年(丙午年)、1907年(丁未年)、1908年(戊申年)、1909年(己酉年)、1910年(庚戌年)、1911年(辛亥年),总共8个干支戳。1911年后,也有少数邮局在使用干支戳,如1912年(壬子年)、1913年(癸丑年)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元纪年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干支戳这种依托于古老文化的产物也逐渐消失了。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