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病理性上网 |
释义 |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田成华2009年提出了“病理性上网”的初步诊断标准,这项研究是为全国测查及完善该标准提供依据而进行的,尚处于学术讨论阶段。 简介病理性上网,对网络成瘾的新称呼,将取代以前的网络成瘾的说法。 有关专家称卫生部正在进行调研,确定 它的诊断标准,一旦诊断标准确立,“病理性上网”就是一种病。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 。这种异常行为属于网络性心理障碍,它包括网络交际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强迫成瘾、网络信息成瘾、计算机成瘾等。 国外病理性上网的检出率为3%—18%,国内为2%—15%。说明病理性上网正成为不容忽视的医学问题。 病理性上网的检出率差异比较大,与研究时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有关。 目前国内没有公认的标准,使数据的可比性差,影响了病理性上网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治疗的研究。 许多专业人员认为病理性上网应该列入疾病分类,并且制定诊断标准。 目前从临床特点看,应该归入ICD10其他习惯与冲动障碍。有病理性赌博、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盗窃等。病理性上网可以作为正式诊断术语。 背景著名网瘾研究专家陶宏开教授在一场针对青少年网瘾及犯罪的论坛上拍案而起。 新媒体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论坛在深圳举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 导小组组长邓维龙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 “未成年犯一半有网瘾” 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广东网民有4860万人,其中青少年网民数超过一半,在3000万左右,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青少年网络伤害调研报告统计显示,广东青少年网络依赖(“网瘾”)人数有54万。 邓维龙介绍说,在广东省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有近50%的未成年犯存在网络依赖问题,有60%多的未成年犯受到过网络、手机等不良信息的影响。针对网络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广州白云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主任沈家宏介绍说,目前业界准备不再使用“网络成瘾”(网瘾)这种说法了,改称为“病理性上网”。 卫生部正在进行调研,确定它的诊断标准,一旦诊断标准确立,“病理性上网”就是一种病。 “政府应给网监发工资” 以挽救网瘾青少年而知名的社会学家陶宏开开诚布公地说:“虽然目前青少年犯罪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少,而且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缺乏重视,存在人为地将数据‘减少’的现象。少年犯的娱乐方式中80%都是有害娱乐,其中网游占了重要部分。因此,政府应该竭力整顿网络环境,对网络监管加大财政投入。有钱的事人人抢着干,但监管是无利可图的,所以政府应该给网监发工资!”。 症状如果有以下症状相符合的话,可能要列入“病理性上网”! 1. 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 2. 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 3. 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4. 自己曾经做过努力,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 若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怒和厌烦等症状,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 6. 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产生或加重原有的躯体或心理问题,仍然继续上网。 7. 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者是缓解无助、内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 8. 为了得到满足,用于上网的时间有越来越长的趋势; 9. 实际上网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 10. 因上网而逐渐忽视其他的快乐与兴趣; 11. 上网模式变得狭窄,即围绕着例行公事样的习惯和仪式,上网模式变得越来越刻板,其特点是越来越容易进行该仪式,上网时间,地点或者上网方式缺乏变化; 危害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它既没有空间限制,也没有时间限制。 但互联网并不是 一个纯净的世界,网上色情作品泛滥,许多犯罪活动都是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的。这告械世人,互联网世界虽然是个奇妙的虚拟天地,但也是一个必须加倍提防的地方。成千上万的父母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上的危险。 互联网世界充满了陷阱,遍布着别有用心、引诱孩子走入歧途的人;孩子单纯的心灵很容易被污染,而孩子和父母却往往觉察不到。那么,怎样让孩子面对互联网这个无形的、难以捉摸的世界呢?作为父母,应该和孩子努力沟通,以便共同消除网络世界带来的危害。 现在许多孩子对网络非常迷恋。经常有家长抱怨说女儿刚满7岁,玩起电脑网络来绝不亚于成人。在她的电脑网络里有网上流行的游戏、MTV还有她自己的flash作品。 有一天,她的嘴里突然冒出今晚我们将拥有“激情一夜”时,家长着实被吓了一跳。长此以往,孩子的视力、身心健康将会受到网络怎样的影响〕维护网络安全、避免互联网伤害我们的孩子,已成为家长和关注少儿健康成长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吁。 原因心理之因谈到网络成瘾-病理性上网的成因,曹杨分析, 一是好奇心理:网络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时空界限、广泛的人际交往、梦幻般体验等等无不强烈地吸引着人们,人们上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特别指出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有着极强的兴趣,这也是青少年对互联网最为偏爱的原因。 二是补偿心理: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人总是希望能寻求到合理的补偿,而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网络的虚拟性为网络成瘾-病理性上网者提供了在意识前提下实现理想的可能性,亲情、爱情、抱负、情绪宣泄以及潜意识的愿望都能在网络中得到实现。三是逃避心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竞争力的个体采取上网来逃避。网上的言行具有匿名性、自由性,为其设置了安全的屏蔽。当个体遭受挫折后,面对压力情境如工作失意、社交恐惧、失恋等,产生一些轻微的神经症状如抑郁或狂躁,为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中。成瘾者上网实际上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同时也是为了获得一种认同感。 生理因素还有就是生理因素使然。 网瘾-病理性上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教育失误而言,就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中国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 解决关键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网络成瘾-病理性上网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网络成瘾-病理性上网已成“社会病”。 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屡屡发生。深受网络成瘾-病理性上网之害的孩子太多了,网络成瘾-病理性上网不仅造成本人痛苦,也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社会不安全因素的增加,网络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破解青少年上网成瘾难题,已经成为一个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紧迫课题。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 C T专家韩佩英在谈到网瘾-病理性上网愈演愈烈时谈到,在她所接待的一些学生中,都不约而同地存在这个问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看不到孩子阳光的地方,却夸大孩子不足的地方,孩子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便到虚拟世界中去寻找。 省重点高中的一个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就跑进了网吧,上网成瘾,他对医生说,天天分数,天天学习压力,感觉太累了。与同学交往的时间没有了,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孩子情绪很低落,成绩急剧下降。韩佩英说,在初中、高中生中,主要的心理倾向就是独立意识、平等意识、反叛意识增强,这时的孩子对自己评价较高,理想远大,现实中又不一定与自己的理想愿望相符合,再由于自己认知水平、经历有限,对问题看法又不一定那么完整,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所以有时陷于情绪不稳定状态,成绩高时沾沾自喜,成绩低时自暴自弃。这时如果家长引导无方,就会加剧孩子的情绪反应。 治疗效果“戒除网瘾-病理性上网”要达到的最佳效果是什么样的呢?是叫孩子不再上网、永远远离网络吗?许多人都曾问过这个问题。 戒除网瘾-病理性上网并不是“戒除网络”。让孩子科学使用电脑网络,让孩子懂得如何做人,让家庭重拾往日欢乐,这是“戒瘾”所要达到的效果。电脑网络不是洪水猛兽,简单粗暴地反对孩子上网,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要告诉孩子电脑网络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单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 如何防止孩子上网成瘾,有专家认为,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和正确的满足感是解除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这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首先网吧业主应该要有良心和觉悟,还要有法律来约束。 另外,老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上网,让孩子自身认识到“网络成瘾-病理性上网”后的危害并有“拔”出来的意愿。学校应该建立健康的校园网站,让孩子们正确使用网络这一工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